查看原文
其他

又快又卷的时代,我家孩子“慢”就有错吗!?

萌小果 果壳童学馆 2023-05-17


当妈的,不怕别人比自己孩子快很多,就怕自己孩子比别人孩子慢。


闺女王吃吃刚出生几个月,我就发现,她好像身高和体重都不怎么长。但是,每个月去儿保检查,医生却都说“在正常范围内”。


到了一岁多,王吃吃依然不会走路,但已经有了探索欲望。每当她想去什么地方,都只能坐着,屁股一点一点往前拱。


在家里,我们都叫她“拖地机”。


👆“拖地机”王吃吃移动到茶几边,作者供图





随着王吃吃慢慢长大,我们发现她跟身边孩子比,确实发育速度要慢很多。


比如,小区里的同龄孩子都满地爬了,她直到一岁也还没有学会爬。


别人扶着家具开始走路,她始终是“拖地机”模式,到一岁半才会走路。


不管我们拿个好吃的在前面引诱她,还是让她跟其他小朋友学着走,她就是扶着沙发,一动不动。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带着王吃吃去了医院做各种检查,医生仔细看过结果后说:“孩子按照发育标准,比平均水平晚了九个月,不过没有生病。”


既然没有病,也就谈不上“治疗”。


所以,医生没有开任何药物,只是让全面调整生活作息,保证王吃吃的睡眠、营养、运动都要跟上。


鉴于发育相对迟缓,医生还开了钙片、小安素等。


👆一岁生日好小一只。两岁依然好小,上衣是80的

但是王吃吃十分讨厌钙片,总是借口不吃。她同样不喜欢早睡,每次我俩都斗争好久。


在一次次“追平发育平均水平”的亲子对抗中,我变得十分疲惫。


渐渐的,我不再强求。


👆三岁九个月入园第一天。 


两岁半时,王吃吃的好朋友把滑板骑得满世界飞。


王吃吃也有一个,她推了好几个月还是不会骑。


于是我只能亲自跟着王吃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她蹬滑板。


小区里其他人看了觉得不可思议:啊?这还用教啊?不都是孩子自己学会的吗?


这样的情形,在幼儿园大班时又来了一回。


院子里小朋友们四岁半可以骑自行车,王吃吃五岁半才愿意让我拆辅助轮,但依然困难重重:


一上车她就想下车,总嚷嚷车会倒。


我帮她扶着后座,她歪歪扭扭地骑。结果整整骑了一个月,还是嚷嚷着不许我松手。

 

我百思不得其解:不是都说平衡车骑熟了,孩子自己就会蹬自行车了么?


我教她试着像骑平衡车那样先滑行。结果只要腿被脚蹬子绊住,她就下车。幸好,她的好朋友教给她:骑车可以一只脚蹬、一只脚滑行,她试着试着,终于可以把车骑动了。


我还来不及感动,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她用这样一只脚的方式滑行了很久,另一只脚就是上不了脚蹬。


愣是用这个方式骑了很久——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换了别的孩子的车练了下,两只脚才终于同时踩上了脚蹬子。


别人孩子只是几天功夫能学会的技能,王吃吃则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

         

骑车这种还算好的,起码王吃吃愿意花时间学和练习,有很多时候,她看到新生事物并不愿意学。


👆六岁依然是班里最小的那只,排队排第一,作者供图

比如小区里别的孩子在玩跳跳球,王吃吃一旁站着看,根本不愿意上前试。

我建议她试试,她一口咬定:“我学不会的!我再跟你说一遍,我就是学到明年也学不会!


我不解道:“你都没试过,怎么知道肯定学不会呀?”


“就是学不会!”


好说歹说,王吃吃答应去试一下。结果,刚把脚伸到跳跳球的圈里,就立刻拿出来,说:“太难学了。”


我接过来示范了一遍:“你看,像这样。”


谁知这次她连看都不看了。


我觉得跳跳球可以帮助孩子多运动,也能锻炼协调能力,于是也买了跳跳球跟她一起拿出去玩。


哪知道,这次,在一旁看热闹的孩子,借我们的跳跳球,都学会了,王吃吃愣是学不会,急得都快哭了。


再有别的孩子上前来借球,她索性一口回绝。我明白,她不是不愿意分享,而是无法接受“自己这么久都没能学会、别人倒先会了”的挫败感。


业余活动中的种种挫败和不顺利,导致了王吃吃变得讨厌竞技类活动


当别的孩子满小区比赛谁骑车骑得快、谁跑得快时,她只愿意玩过家家这种游戏。




面对家里这样一个慢娃,在这样的社会和时代下,我很难不焦虑。


我明白“慢”不是孩子的“错”,只是需要正确的方法引导。


于是我报名了某权威机构的儿童心理学课程。每节课都不敢缺席,努力学完了整个课程,觉得学到了很多理论和案例。


但我发现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我却无法把这些运用到和孩子的互动中。


我怀疑可能是自己学习得不够,于是又继续学习了发展心理学课。在课上,我明白了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会受到环境影响。


很多时候,儿童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不能归因于单一元素,孩子先天的能力性格、他人与孩子的互动、家庭中的氛围,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但即便明白这个道理,现实中面对孩子的慢,我依然焦虑。


比如我照着《妈妈教的数学》《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里教的方法,引导孩子学数字。


我让她摆数字,做数字建形,可是摆了一会儿,她眼睛就往别处看:“妈妈,好了吧,我能不能去玩一会儿?”


我只能长叹一口气,摆摆手让她去玩。


数学启蒙游戏,我陪她一起玩,结果刚赢了一局,她立刻说:“咱们能不能玩个别的游戏?”


游戏玩了,歌也唱了,效果却没有:我左手伸五个手指,又手伸三个手指,问她是几?


她还要数手指才能回答。


并且还带着一种无辜的表情:我不是不学,是真的不明白。


这些日常互动,让我非常沮丧:


我发现学习了大量育儿知识、看了成堆教育书、启蒙书的我,跟那些从不学育儿知识的传统“老人”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


而孩子也并未因为我的“学习”,就走上了快车道,她还是那个毫无好胜心、慢悠悠学不会、也不想学的孩子。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人一看王吃吃的年龄,就会主动和我聊:


“你家快上学了吧?”

“是不是已经会加减法了?”

“欸,你得让她提前学学呀,不然跟不上!”

         

听得多了,我变得更加焦虑,一焦虑就要使劲挖宝去找各种利器。


别人的说辞不免让我焦虑,买了识字卡、又买识字游戏,最后还下单了启蒙课程,等王吃吃从幼儿园回来就带着她学。


但是这种毫无头绪的学习,效果完全不如预期。


明明已经“学”过的字,她想半天却回答不上来。


我又带她学着写,心想多写写总能记住吧,但是孩子跟着写了两笔,说:“妈妈,这个字太难写了。”


好吧,我们又拿着识字卡片玩编故事游戏。


王吃吃玩得特别开心,第二天睡醒了起床,看到昨晚的字,还是不认得。


我已经顾不上生气,而是绝望:难道这娃生来就笨吗?




终于我忍不住跟老公抱怨女儿实在太笨了,数数、识字怎么教都不会!

老公听后,一脸不可置信:“谁都不能说我闺女笨!”


我气急:“那是你不管她!别人早都学会加减了,她连数都数不到一起去,你还觉得她聪明!”


老公却觉得不是女儿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太焦虑太追求速度了!再说聪明也不在这一时呀!好多科学家小时都是学渣,长大照样成了科学家。她才五岁,早着呢。”


尽管老公这样说,他还是留意了其他同龄小朋友。


有次,他去拜访一个客户,看到人家孩子和王吃吃同龄,也刚五岁,正在计算减法,深受震撼。


回来便问我:


“闺女会加减法吗?”


“当然不会,她10个数字都没认全呢!”


“啊,怎么会呢?”


“那你写个8,你问问她是几?”


老公去考王吃吃,王吃吃果然不会。


老公开始埋怨我:“这是你没教吧?只要我一教,闺女就会了。”


于是,他拿着小黑板,认真写下数字。


告诉王吃吃像小旗子一样的是4,王吃吃学的认真。但才一转身,问她“像小旗子一样的是几?”她又忘记了。


老公再告诉女儿我们家住8楼,8像麻花。


但再指着8问她是几,她又忘记了。

         

就这样反反复复,才教了一晚上,老公就放弃了,因为实在太难教了。

         

但和我这个当妈的不同,老公虽然不教了,却显得十分淡定,告诉我,这孩子可能就学得慢,也可能是还没到“学”的时候,也不必太过慌张。


老公还出主意,既然对着黑板学不会,那就多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来认字和识数吧!


不得不承认,得有这种心态,才能有继续迎难而上的勇气。


更何况王吃吃是个敏感的小朋友。如果有一天,她发现周围小朋友都会加减法,自己还停留在数数都不会的阶段,也会深受打击。


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我仔细回想了女儿的日常表现:她也并非什么都学不会。


比如,她经常会冒出一些成语,但并不是我教的,而自己听音频故事、看纪录片学的;再比如她喜欢做饭,做饭有关的事情,她总是愿意不辞劳苦去学。


只不过,以上这些都不在我的“鸡娃”计划里,因此我也没啥期望,自然就对于王吃吃没有“速度快”的要求。


凯西赫什-帕塞克博士是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领域的泰斗,在她写的《游戏天性》一书中专门写过“孩子怎样学习数量概念”:


罗格斯大学的格尔曼教授,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分析儿童对于数字、计数、数轴这些概念的学习过程。经过大量研究,他们惊讶发现,儿童往往是通过玩一些物体,和大人谈论数字,自己摸索出来关于计数的五个基本原则的。


换言之,儿童需要在日常生活和玩耍中学习这些数学的启蒙基础。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虽然努力教王吃吃数学,却没有利用生活的场景,让孩子感受到“数学”或“数字”。


比如吃桔子,一般拿起来就递给她,而不会说“拿一个桔子过来,拿两个苹果过来”。


当我和老公像上课一样教她,她只是在表演学习,就像喝凉水一样,喝过忘光。更何况她满脑子想的还是玩,也并不愿意学。


再加上我有所期待,看到她这样就更急躁——于是学习成为了不快乐的事。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王吃吃一起玩老狼老狼几点了。


但是我们改变了游戏规则。不说几点了,而改伸手指表示:伸三个指头就是三点,四个指头就是四点。


吃饭的时候我们会聊天:“刚才还有八个饺子呢,现在就只有三个,你又吃了五个饺子。”


我还让她在家里学着发筷子:三个人该拿几根筷子。


我锻炼的时候,让她在一旁替我计数:妈妈做了几个深蹲。


当然,我也学会了减少期待,允许她比别的同龄孩子学得慢,也允许她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和习得,慢慢摸索,而不总给她上课……


经过这样的调整。王吃吃六岁终于掌握了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也会写简单的数字了。


只有这些还不够,我还想让她体会掌控自己的身体的感觉。


虽然我自己也不喜欢运动,但还是陪着她一起打羽毛球、跳绳、蹦台阶,这次我不再有“必须要尽快学会”什么的目标,而是开心地一起玩。


随着体能的逐步提升,她开始对身体有了掌控,对于学新东西也不那么排斥了,对于跳绳这类没做过的新运动,也能学会了。


再《游戏天性》一书里,作者有这样一段论述: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疲惫不堪,这不足为奇....在如何培养下一代的问题上,周围人总是要求越快越好,必须逼迫孩子加快学习的步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即便是心理工作者在面对育儿压力时,内心也很迷茫。“


如果你像我一样,也恰巧拥有这样的“慢”娃,你不得不具备耐心和长期主义心态。


既不要抱有“只要如何就能快速学会”的期待,也不要动不动就质疑和焦虑。因为这就是我们作为家长要努力适应的教育节奏。


还有几个月王吃吃就要上小学了,我明白她真正的困难和挑战还在后面,我也明白学校的教学速度是我不能决定的。


作为家长,我和先生别无选择,只能坚定陪她一起升级打怪的决心。


当然还要时不时帮她做心理建设,告诉她:


没关系,你慢慢来,每个小朋友都是不同的。




编辑丨曲安

排版丨菠萝

考资料丨

[1]《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凯西赫什-帕塞克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三章与数字玩耍:孩子怎样学习数量概念(39-60页)


 相关阅读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