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他带坏小孩的4大理由,这个7岁小孩决定反驳!
《中国奇谭》完结了,豆瓣21万人最终打了9.0分,每集褒贬不一。
前段时间,这部动画真的被骂惨了。但就是家长们炮轰它最凶的时候,我还是坚持带儿子看完了……
且慢,先别炮轰我!
我刚带儿子追了2集,结果就发现网上吵翻了!吓得我差点当场按下暂停键……但是冷静下来,加上我儿子对这两集的态度还是很正面的,这让我觉得如果仅仅因为舆论就错过,那可真是太遗憾了。
这个系列有很多精彩的地方,如果孩子恰好喜欢奇幻文学,又痴迷民间故事,肯定会有打动他的地方。
我去仔细看了看大家炮轰《中国奇谭》的原因,大概总结了一下,有4个:
1、孩子看完会害怕
有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看了一会被吓哭了,家长认为这不能给孩子看,会留下童年阴影。
2、没有教育意义
有家长认为这部动画没考虑要教给孩子什么,缺乏明确的教育意义。
3、没意思,不能给孩子带来欢乐
有家长认为有些剧情强行搞笑,对大人来说太幼稚,也不能给孩子带来欢乐,除了画风没什么值得认可的。
4、内容消极,暗讽社会,可能导致孩子厌世
网上有人评价这部动画有讽刺社会的内容,展示了打工人的卑微生活。一些家长表示赞同,并认为内容过于消极沉重,可能导致孩子厌世。
这几条“罪状”,看起来是真的很严重啊!所以,一种结论出现了:《中国奇谭》不是一部优秀动画,不该让孩子看,因为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但我看儿子的反应,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啊……我看到第二集,也没觉得有这些问题。也许小孩子真有不一样的感受?我决定再继续观察一下。
能不能看?好不好看?
我采访了这个7岁小朋友
我儿子是个啥情况呢?7岁多点,一个胆子不太大的小男孩。怕黑,怕噩梦,怕想象中的鬼,怕细菌、病毒类的绘本和动画。喜欢看纪录片,不怕战争场景,自然纪录片中稍血腥的镜头也能接受。喜欢听民间故事,一直纠结灶王爷、土地爷等神仙是否真的存在。
没人比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他看的节目,我都会先看一遍把关。《中国奇谭》共8集,我挑了6集给他看,分别是《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和《小卖部》。
对于网上那些炮轰《中国奇谭》的理由,这个7岁小男孩跟我聊了聊他的看法:
1、看完觉得害怕吗?
看《小妖怪的夏天》时,网上还没争议,他看得聚精会神。他觉得小猪妖很聪明,也很善良,尤其喜欢被孙悟空饶过的结局。他没有丁点儿害怕的感觉,看到乌鸦怪被拔毛忍不住笑着心疼:“那得多疼呀!”
争议最大的《鹅鹅鹅》,一开始我也纠结了一下,但想到儿子喜欢冒险类的神怪故事,之前也常翻绘本 《妖怪山》、《壁橱里的冒险》等,我觉得可以试试。投屏前我跟他说,如果觉得害怕,可以随时停下来。
但我好像真的想多了。
儿子全程都看得特别专注,狐狸书生出场时,他瞪大了眼睛,我握住他的手,他回握了我一下。后来看到“狐狸嘴里吐出兔女郎,兔女郎嘴里吐出野猪”等怪诞情节,他也没什么特别反应,就是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看完后,我问他害怕吗?他相当平静地说:“不怕呀!这个故事怪好玩的。你说,最后那个鹅女郎是不是肚子里也藏着一个人?”
这个故事改编自南朝志怪《阳羡书生》,其实绘本里也有类似情节,比如《有个老婆婆吞了一只苍蝇》、《肚子里的肚子里的肚子有老鼠》,都是类似“套娃”的故事。孩子如果看过,就不会觉得特别无法接受。
而《林林》里人狼大战的场景太刺激,我想快进过那一段,但儿子夺过遥控器不让赶进度条,他说不害怕,就想知道小狼是怎么得救的。
儿子唯一说有点害怕的是《小满》,改编自同名绘本。大鲶鱼刚出场时,主人公小满以为遇到了怪兽,儿子也跟着害怕。后来在市场上揭开谜底,原来是一种可以吃的鱼,知道了自然就不怕了。
这集的主题是“克服恐惧”。如果刚开始感觉害怕,后来随着认知增加又不怕,才正好符合主题,说明导演制作得很成功呀。
另外两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和《小卖部》,都没什么吓人的情节,自然谈不上害怕。所以,对我儿子来讲,这些不会成为童年阴影。
2、能不能学到些什么?
我儿子最有感触的是《林林》。他觉得小狼很友善,变成孩子模样只是想找朋友玩。儿子说猎人是坏人,他不明白大人为什么要追着打狼,如果不追,就不会有那么悲惨的结局。
我说双方立场不同,很难断定好坏,这涉及到历史。我们争论很久,最终儿子感慨地说:“狼是坏的,不过小狼是好的,但大人以为它们都是坏的,然后也做了坏事……”
我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坏人中也有好人,好人也可能做错事。能辩证地思考这些问题,就不枉看这集动画。
怎样的动画算有明确的教育意义的呢?难道必须用一句话点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么?
在我看来,《中国奇谭》这些故事都能教会孩子思考。《小妖怪的夏天》教做事要分辨善恶,《鹅鹅鹅》教关注古代志怪小说,《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教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小满》教如何面对恐惧,《小卖部》教珍惜旧物……
至于激发想象力、提升美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那都是显而易见的呀!当然,能够领悟多少,也要看孩子个人。
3、看完觉得没意思,很无聊吗?
我和儿子都很喜欢《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许多场景和我小时候一样:学校下课铃是老师敲钟的声音;春天可以从树上摘香椿吃;一群人端着碗围坐在门口吃饭……连方言听着都亲切。我给儿子说这些,儿子连连催促让我多讲些,对他来说可新奇了。
动画里有个老庙,许多人会去拜,儿子也觉得有意思。他还想到奶奶带他出去玩时,在附近见过一个土地庙,奶奶专门拜过。他也想再去看看,他喜欢那些神秘的地方,喜欢听神仙妖怪的故事。
《小卖部》中,有许多老物件成了精,自己找地方藏起来了。儿子想起他找不到的旧玩具,还说可能玩具也藏起来了,也有可能是被尼森精灵带到秘密空间了(奇幻漫画书《蓝发女孩希尔达》中的情节)。他能想到那么多,足见剧情对他是充满吸引力的。
4、是否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看神怪故事,我还挺担心儿子做噩梦的,毕竟他之前听音频故事都会做噩梦。不过结果是并没有。看完《鹅鹅鹅》,我找了网上真人COS的变装视频给他看,他直呼好神奇。他没说妆容吓人之类的,可能七八岁孩子的接受度比较高了吧。
至于《小妖怪的夏天》会不会太消极而让孩子厌世,这个我压根儿不担心。因为在儿子看来,那就是个“善有善报”的故事,什么“打工人的卑微生活”他压根儿没看出来。好的动画就是这样吧,不同年龄都有自己的感悟,不过都是建立在自己生活基础上的。
保护孩子最好的方式
是带他看真实的世界
近几年,类似“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的事儿似乎格外多,前不久还看到有人投诉《水浒传》!有人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认为《水浒传》是毒小说,“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内容反道德毁三观”等,建议中小学教材将相关内容清理出去。
这简直看得人哭笑不得,以当代价值观去审视历史事件,是不是不太合适呀?有条扎心评论是“家长终于向四大名著下手了”!听起来更像个笑话了。真有家长这么认为吗?还是自媒体刻意制造事端博人眼球呢?
也难怪舆论激愤,记忆中不少经典作品,确实是被家长投诉过,经典的《黑猫警长》、《虹猫蓝兔七侠传》被举报暴力血腥、有打斗场面;《葫芦兄弟》穿着暴露、打扮怪异;《邋遢大王》不讲卫生;《奥特曼》有暴力倾向;连《小猪佩奇》都被指责教孩子“跳水坑”……仿佛稍微有点儿不符合现代育儿观,在他们眼中就是不合格的。
事实上真的这样吗?我在儿童书店工作时,看到许多国外经典绘本也有“暗黑元素”,比如有点儿吓人的《三个强盗》,有粗鲁暴力倾向的《野兽国》,涉及冲突与死亡的《苏和的白马》……也有家长表示担心,我会根据孩子年龄和基础决定是否推荐。事实上我推荐的孩子都很喜欢,他们觉得那就是个好玩的故事,刺激、冒险、充满生命活力!
顶级绘本作家的创作导向必然是正能量,只是故事上会有冲突,而那些冲突原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个社会有黑暗和丑陋的一面,孩子们也有必要了解“恶”,不是为了学“恶”,而是为了明辨是非。这样未来真正遇到事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更好地珍惜和守护美好。
所以,我们没必要完全提供“无菌式”的阅读和观影环境。
童年不接触“非”,不代表以后不会知道。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与其让孩子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了解,不如放在阳光下讨论并教Ta懂事明理。我一直很认同绘本大师汤米·温格尔的话:“保护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看到真实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不筛选。
有时候我在网上也会看见另一种论调:我们小时候也没家长管我们看什么,还不是一样健康成长了?怎么现在的孩子就要管这么多?
这种其实我也是不太赞同的。互联网没这么发达的时候,我们获取信息,看文学作品的主要来源,除了书,其实就是看电视,还是那种连机顶盒的那种。我们能看到的内容,其实已经是经过筛选的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电视都变成了网络电视,这时候你把孩子丢给电视,跟把他直接到信息繁杂的网上没什么区别。
分级是非常有必要的,选择优秀作品也很重要。《中国奇谭》另外2集我就没给儿子看,因为相对来说艺术价值不高。《飞鸟与鱼》的剧情我觉得无趣,对白矫情,还有亲吻镜头,我就不愿给儿子看。《玉兔》的人设没什么精彩的地方,我也放弃了。这只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最后说下孩子可能害怕的问题,因为我看实在有太多人纠结这个问题了。
其实害怕是一种正常情绪,它的主要作用是自我保护。《儿童恐惧心理学》中说:“一个没有经历过不适情绪的孩子,往往会有消极被动的性格特征,即与周围的世界隔离,对刺激无动于衷或无法做出反应。”
这倒不是说我们要故意去吓孩子,只是如果一个整体很优秀又适合孩子的作品摆在面前,实在不必因为担心“害怕”而放弃。就算被吓一下也不是多大的事儿嘛。当然,凡事都要有个度,孩子年龄呀、心理承受能力呀、之前的基础都要考虑。
就像《中国奇谭》到底要不要给娃看,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来做选择。
编辑丨羚羊,人类幼崽观察家
题图丨《中国奇谭》
相关阅读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