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年年有,今年尤其魔幻。
前有《奥特曼》《名侦探柯南》被举报,后有儿童经典读物《伊索寓言》被举报。
看到举报内容的果仁妈,真的被气笑了!
着实有点荒唐。
用21世纪此时此刻的“正确”,去审查千百年前的人类文化,我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普通又自信。
先不提伊索,说我们——
“爸妈不让我看xxx”,是每一代人成长都有的经历。
果仁妈今天的文,带你打开一条时空隧道,来看看从60后到90后,从《大闹天宫》到《流星花园》,四代孩子被“封禁”的童年,以及每个年代里,那些被父母们认为“少儿不宜” 作品。
从小到大,我也有一个以为自己很懂儿童心理安全的老妈。
好在,她还是很鼓励我读书看报,只是偶尔会因为奇怪的理由,封禁其中一些。
长大了回头看。
天下父母心啊,每一代家长,居然有着神奇的相似性。
时代,发给了他们人手一把度量尺。
回溯60、70、80、90这几代中国孩子的“被禁史”,你会发现其中各有玄机。
家长口中的“正确”,也总随时代变化而悄悄演变。
好,来吧。
进入这条时空隧道。
了解一些你当年并未留意的事。
也顺便回忆一下,当年那个因此而很不愉快的、小小的你。
因为课本上都知道的原因,孩子们被“大人的世界”所影响。1961年,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大闹天宫》上集,成了孩子们最爱的影视作品,到现在,都是中国传统动画的巅峰。
可到了1964年,《大闹天宫》下集制作完成,能放吗?孩子们不懂什么“借古讽今”,只知道孙悟空看不到了。孩子手中的神话童话连环画,不管《西游记》《封神榜》还是《聊斋志异》,都得“破一下”。
远离一切当时被定义为错误的东西,不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青少年没有书看,旧小说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来看问题。”一年多后,周总理在会上指示,再版《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姜文和王朔借马小军之口,提到过这个年代。《阳光》里有一幕,说了当年大人不让孩子看的电影,长啥样。这是当年一种“特殊观影”,某些意识形态不明的电影,不能在大众电影院放,要先让有资格批判的成人检查。
放现在的爱优腾,也都是大尺度(去截个图都要打马赛克)。对“毒性”的笼统概括,其实也侧面反映了当年那一代大众家长相对笼统的知识系统。十年前被禁的文艺作品陆续解封,一些外国事物渐入视野。近几十年间,革命团体早年的禁欲主义同中国社会中固有的节欲观念融合在一起,造成了中国的性现状,它带有浓厚的清教色彩……
接吻,在漫长时间里,被视为对情色的直接暗示,被禁止出现在公众视野。
小时候当影视中出现吻戏,家长会伸过来一双手,死死捂住你的眼。英国童话片《水晶鞋与玫瑰花》,又出现了一个接吻画面。童话片哦,改编自《灰姑娘》,在欧洲,就是放给孩子看的。
在当年,《大众电影》影响力太大(即使到90年代,在我的中学图书馆,还是被学生抢着借阅),所以也迅速引发轩然大波。“你们这样做,我看是居心不良,纯粹是为了毒害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你们准备把我国的青少年们引向何方呢?”更多读者立刻开始反对他,超过一万的读者来信发出反问:那是1979年,能代表九亿人民的,只有国家的统一步伐。孩子们可以看的书,终于变多了,只是外来的那些,还……是有点头疼啊。人们在公开媒体上,如此这般认可着新时代,也流露出各种担忧。那是我童年偷偷为之幸福的事物,可每次看心里都有犯罪感。可那时在内地,港台片没有官方流通渠道,基本上都靠盗版录像带。有一些地方电视台作风大胆点,会引进一些港台片,比如小时候会被市级电视台点播的《射雕英雄传》《再向虎山行》……即使到了90年代,VCD市场也不规范,还是盗版泛滥。这些大批量被复制的小东西,当然就流进了家庭和学校,在课桌和书包里来回潜藏,在家长外出后的客厅里被偷偷播放。以下现在看一点没啥的剧情,当年我跟长辈连提一嘴都不敢——王晶电影里的擦边球,星爷的荤段子屎尿屁,黑帮江湖片的暴力情仇,林正英的僵尸鬼怪……小时候不懂,这些电影这么好玩,为什么内地没人拍,最搞笑的,顶多是王朔作品被冯小刚改编的电影,如《顽主》之类。电影这东西,主要是满足大众的一个,欣赏的一个需要。我基本上,是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来走。这个被广大的中国电影工作者,认为是不齿的。
解放思想,在当年解放的是劳动和分配,波及科学、文化和艺术,但娱乐,尤其是这种在家长眼中“下九流的娱乐”,怎么配。1995年《大话西游》正式引进影院,结果恶评如潮。被骂“无厘头闹剧”“篡改名著”和“十大最差引进片之一”。到1983年,因理想幻灭和思想迷茫,不少青年无所事事,经常滋事犯罪……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在社会治安方面,开展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运动。
贯穿八九十年代的,是国家针对社会涌现的各种不良风气展开的整治。
我小时候,街上会有一些青年,长得就像“不务正业”的样子。
他们在街上扛着双卡录音机,大声放着港台流行乐,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他们可能是街头勒索中小学生的痞子小流氓,也可能是钻空子的不法小商贩,出入迪厅酒吧的青年倒爷、万元户……
83年,他因跳贴面舞被判入狱四年,出来后,以一首《铁窗泪》告诫后来的年轻人们:也会想尽办法,让他们少看港台片,尤其是江湖黑帮片。九十年代时,要说“流氓”之集大成,当属《古惑仔》。电影里那帮古惑仔的行为如果在内地,足够流氓罪被关进去几百次。何况,在它的原产地香港,都受到家长联合抵制(在香港《古惑仔》的分级是二级B,即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而孩子们,虽在《黑猫警长》和《邋遢大王》的熏陶下长大。可从《机器猫》到《变形金刚》(不是大电影)、从金庸古龙到徐克吴宇森,他们学会了一次次和家长斗智斗勇。斗争的过程遥遥无期,而结束,则到了我二十多岁大学毕业之后。有一天母亲来广州看已经工作的我,晚上没事,一起看《唐伯虎点秋香》,她笑得前仰后合,并且表示完全不记得当年没收我录像带的事……然后,她就没心没肺地换个台,看起了热播的《流星花园》。进入千禧年,台湾爆款偶像剧《流星花园》席卷了大陆。四个看起来就麻烦的青年,留着怪异发型,在校园里不干正经事。随着电视、电脑、笔记本、手机的陆续普及,一代“剧集儿童”应运而生。一个公司90后对我说,童年到高中最大的印象,就是课外作业永远做不完……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21世纪教育振兴,新机会不断涌现,从前是寒门出贵子,后来是寒门可以出互联网千万富翁。越来越多的培训班,越来越重的书包……不说了,你们都经历过。以上每个年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管哪一代家长。都会大概率信任影视类型中的动画,以及文学类型中的童话。人之初性本善,童话承担的启蒙作用,是为未成年人区分最初的善与恶。它甚至可以有些绝对,黑与白特别脸谱化……没关系,真正的知识总是复杂晦涩的,要等孩子长大,自我学习才能分辨——从前的家长都明白这道理,因为启蒙就是启蒙,不是全部。因为前几代为孩子的好,虽说有强加属性,但还算具体——要么是安全,要么是起跑线。但现在一些家长……似乎要的是一种“消毒水般的正确”。甚至此时此刻的正确与健康,可以压倒此前所有时代对这两件事的定义。2006年,有家长请求央视紧急停播武侠动画《虹猫蓝兔七侠传》,因为“内容低级,充满血腥暴力”。
在抵制的同时,这些家长忘记了“螳螂吃老公”是科学,而《黑猫警长》做的是趣味教学。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描写动物异性相吸,也被投诉色情。“嗅闻内雅身上那股对公象来说芬芳的体味。它半闭着眼,一副痴迷陶醉的模样。”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认为,性、死亡这些话题要从正面引导,如果连碰都不敢碰,这是儿童文学作家的失职。我再往下说什么知识是力量,是武器……都要怀疑是说废话了。我们今天的家长,对“正确”心怀的这种矫枉过正式的恐惧,是不是来自他们自己?吃了很多瓜,跟了不少贴,目睹了无数社死的过程,进行了N多次关于“正确”的来回撕扯与辩论。久而久之,正确开始狭窄,开始互相打架……打到最后,往往只剩一种。据我观察,这个时代的很多“正确”基本已经打完架了,如果还有没打完的,就只有此前所有历史时代的了。放心,如果你见过它的战斗力,就知道它总能跨越五洲大洋,抵达它想抵达的地方,总有一天会轮到你的。节目中,老先生对“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发表了一些见解,字字令人心潮澎湃: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我们要想办法,设想我没见到的地方,那个世界还有可能什么样。
“今天的教育,教育不出来有思考力的知识分子了,教育出的是凡人。”这是“这个时代教育的缺失”,也是“我们人类面对世界时的缺失”。
但走着走着,发现这条隧道在无奈的收窄,而且,偏偏是由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一手造成。它像小时候哆啦A梦的缩小隧道,从大的那端进入,带上各种标准与束缚,走出来一个小小的“凡人”。手机屏幕前的年轻家长,我不知你站在哪一端,站好了没,确定姿势正确了没。陪伴的意思是,如果你觉得童话有一点不适合自己的孩子,你甚至可以学习我妈,捂住我的眼睛。但这不该成为举报的理由,因为你无权捂住其他孩子的眼睛。你需要陪伴孩子打开的,也不仅是《奥特曼》《伊索寓言》《名侦探柯南》,还有成长路上的很多很多“未见”。文章来源丨来自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