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些游戏时间给孩子,他们会学得更好!
作者:刘琦慧
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随着花费在学业上的时间增加,游戏所占的时间比重会降低比较厉害。以往大量的游戏时间,都需要让位给学业或辅导班,但这并不代表着学龄儿童不需要游戏——对于上学后的孩子而言,游戏依然拥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如果上了学的孩子可以利用游戏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效果会更好。比如:儿童可以通过混合不同颜色、不同比例的黏土,直观的观察到色彩的变化,学会基础的色彩调配知识;而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 例如“重心”也可以在玩搭建乐高之类的积木型游戏中,被观察到。
学龄期的儿童,大肌肉动作技能会进一步得到完善,他们在平衡、敏捷、柔韧等方面会表现得更好,游戏中的球类运动会逐渐增加。
同时,这些孩子的精细动作技能也会变得更娴熟、细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书写、绘画都变得更精细,可以玩更复杂的模型建造、大规模拼图等游戏。
学龄期的孩子在认知层面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这意味着他们的思维有了更强的逻辑性和组织性。
所以,那些规则型的游戏会受到八岁以上大童们的喜爱。比如棋盘游戏、弹子游戏,大人们也会观察到:他们不仅仅会在这些游戏中学着遵守规则,还会创造规则。
但是家长和老师们所面临的一个实际困难是:即便有心让孩子们“多玩玩”,学习压力还是在不断攀升的,且课余时间、活动场地往往也非常受限。这就使得在有限时间内,玩更好玩、更高效的游戏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基于“游戏”的建议,它们可以让游戏效果更高效。
1 让课间活动变得有趣起来
霍珀在1996年首次提出把体育课当成游戏的观点。
在课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体育课教师可以尝试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
比如抓人游戏是很好的选择,本身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户外活动。
从效果而言,儿童在这个游戏中不仅可以锻炼大肌肉动作技能,还可以通过游戏学会“遵守规则”和“同伴交往的技巧”等社会性技能。
对家长们而言,虽然现在孩子们的学业压力非常大、作业也比较多,但是家长还是要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课,课间尽量进行放松游戏。
因为儿童的保持注意力的时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那些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孩子并不能像成人一样,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 。而短暂的放松可以让孩子接下来的学习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不走神。
对于学校里的老师们而言,针对年龄较大的儿童,体育老师还可以尝试提供多样化的器材并且考虑性别差异可能导致的游戏选择上的差异。课堂形式上,除了常规的结构化授课,教师还可以多安排自由游戏。
2 使用探索性和技巧性游戏材料
什么是探索性和技巧性材料呢?
常见的有:拼图、棋牌、珠串、图书。还有一些是更具专业性的科学材料,比如放大器、量具,策略游戏等。
以图书为例,如果我们想要让图书帮助孩子进行“探索型游戏”,就要除了常规的“看”书之外,尝试让儿童把故事情节用简单的连环画等形式画出来,或者改编故事结尾,让儿童在游戏中练习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3. 规划并参与家庭活动
很多家长参与儿童活动的形式,就是送孩子去参加各种活动或者站在一边,监督孩子完成相应的练习。其实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规划并参与家庭活动,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起家庭活动的规划不需要复杂,把握动静结合、协商制定的原则即可。
“动静结合”即整体上的规划,可以包括爬山、骑车、打闹游戏等户外活动和身体运动,也要包括棋盘游戏、阅读绘本等可能需要久坐的活动。如果儿童平时喜欢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室内久坐活动,家长可以在家庭活动中增加更多的户外活动,然后陪着一起。
“协商制定”强调在活动规划时体现“儿童的声音”,家人们一起讨论活动安排的过程使儿童和其他家人产生互动,从而加强情感上的联结。
在制定家庭的周末计划或者选择旅游地点时,可以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比如可以问问孩子:你周末自己有没有什么打算?今年的假期想去草原还是沙漠?。
学会“协商”这一技能可以让儿童在社会性技能上有更好的发展,同时由儿童自己规划的活动,儿童在参与时也会更尽兴。
当然,不一定所有的活动都需要特殊的工具、玩具,或一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
玩亲子游戏时,还可以多利用季节性的“玩具”,比如落叶、积雪,大家一起制作树叶画、堆雪人。对孩子来说,精美的玩具远不如家人们一起全身心的玩耍更有意思。
4. 枯燥的练习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
很多枯燥的练习也可以交给游戏来协助完成。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数学亲子游戏:
(1)至少三名成员参加,儿童和其中一位家长做“选手”,另一人当出题人和记分员。“选手”面对面站立,中间相隔儿童手臂的一臂距离,游戏过程中“选手”的双脚不可以离开最初站立的位置。
(2)游戏开始时由出题人出和儿童能力相当的运算题,比如“5+10等于?”“3*6等于?”
两位选手直接抢答,先答出来的一方在回答答案的同时立即进行“攻击”——轻拍另一位选手的肩膀(或者其他身体部位,具体可以由成员协商),抢答慢的一方要及时躲避“进攻”。
(3)游戏在操作中非常灵活,做“选手”的家长可以适当地“示弱”或者增加难度。比如数学计算玩够了还可以抢答单词、背古诗等,如果孩子不理解规则可以由家长双方演示。具体的“进攻”方式也可以协商制定,比如用充气玩具击打头部、面部以外的部位等。
最后想和大家说的是:学习的过程不一定只有痛苦,游戏和学习也不是对立的关系,只要安排得当,成长的过程可以很快乐。
参考文献:
【1】 乔L.佛罗斯特,苏C.沃瑟姆,斯图尔特.赖费尔 著,唐晓娟 等译.游戏与儿童发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 David R. Shaffer &Katherine Kipp 著,邹泓 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劳拉·E·伯克 著,陈会昌 等译.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更多精彩文章,戳链接回顾
本文来自果壳童学馆,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