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三孩妈妈,与手机争夺孩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边码故事 Author 李康提
“孩子沉迷手机该怎么办?”在如今,孩子与手机的关系,已经成为这一代父母的集体焦虑。
果仁妈今天分享一个三孩妈妈与手机斗争的故事。发现孩子偷玩、沉迷手机后,她想尽办法让他们远离手机:藏、看管、出门玩转移注意力... ...但这些都没有效果。她发现,在这个时代,想要让孩子和手机完全隔离,是不现实的。
同时,她也一直在反思:缺失的陪伴时间和不耐烦的态度,也是让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当他们在成人的世界里得不到回应,满足不了情感需求,手机自然成了最廉价的快乐来源。
如何帮助孩子善用手机,这是当下每一个家长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你是如何做的?欢迎在留言区分享经验!
丨
本文转自“边码故事”,ID:tech-kk
作者:李康提,已获授权
📱📱📱
整个人张着嘴,撕心裂肺地惨叫,眼泪滚过脸颊,五官扭在一起。中午时分,哭声在整栋楼回荡,听起来又惨又伤心。邻居们对这动静已经习惯——在这栋居民楼里,芳子一家的战争常常爆发,这次也和往常一样,又是因为手机。
这是太原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父亲亮子开大货车,母亲芳子全职带娃,家里三个孩子,大女儿盼盼12岁,一对龙凤胎糖糖、果果,快7岁。一个热闹、同时也在层出不穷的问题中生活的家庭。
只要家里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一定是“偷”到手机去玩儿了。为此,芳子不得不每天和孩子斗智斗勇:把手机藏起来、时不时更换密码,藏的地方太多,有好几次,连她自己都找不到了。
果果哭的这一天,芳子要去参加朋友婚礼,把他放在了姥姥姥爷家里。出门前,为了安抚果果,她特意许诺,等回来给他买一把新玩具枪。她还特地叮嘱姥爷,绝对不能给果果看手机。老人答应得很好:就带他去公园里玩儿,晚上看会儿电视就睡。
但实际情况是,第二天早上五点多,姥爷起来锻炼身体,发现枕头边的小外孙竟然不见了。爬起来到处寻,最后在客厅沙发上找到了果果。他窝在角落里,拿着手机,面无表情,直直盯着屏幕,双手不停滑动,对姥爷的呼喊完全没有反应——他不知什么时候绕过姥爷,偷拔下充电器解开密码锁,一个人玩到了天亮。姥爷把手机夺过来,问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果果错愕半天,说应该是4点多。可是手机已经烫得不像话,显然不是“才玩儿了一会”。
知道这件事,芳子气得不行,父亲亮子回家,也忍不住动了手,果果后脑勺挨了一巴掌、屁股也挨了一脚,从此闭门思过,不写完暑假作业,别想再见到手机。
家里人都说,果果中了手机的毒。果果却甘之如饴,如果这是种毒,他情愿感染一辈子。他太爱手机了,品德课上老师问他最喜欢的前三,他说第一是喜欢玩儿手机,第二是喜欢看别人玩儿手机。第三件事想了半天没答上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才勉强说出了喜欢学习。
糖糖性格和哥哥截然相反。在她一两岁时,芳子就给她看早教动画片,到底是有点用的,糖糖学会了不少英文单词、颜色辨认,出门时会礼貌地让别人先走,拿到东西会说谢谢。不过后来,动画片种类太过丰富,糖糖迷上了芭比娃娃装扮新家、超轻粘土制作手工、还有各种玩具教程。
糖糖爱美,一看到漂亮的装饰和小裙子,目光就挪不动了。她喜欢蓬蓬裙、编头发、指甲油和各种闪耀的小挎包。才上幼儿园,她就要每天照半个小时镜子。芳子一开始觉得女孩子爱美正常,后来开始觉得不太对劲:糖糖会把矿泉水瓶盖子当粉饼,踩两个积木当高跟鞋。
直到有一天,芳子找到了这一切异常的源头——她发现孩子正拿着她爸爸的手机刷短视频,一个接着一个的化妆视频和美甲视频,眼睛都看直了。糖糖从小聪明,能记住家里每个大人的手机密码,爸爸又惯着她,想来她已经看了一段时间。
芳子担心孩子过早把重心放在打扮上,耽误学习,主动和糖糖谈心。没想到女儿不屑一顾,和妈妈说将来想做一个美妆博主。有次生日,小姨给糖糖送了礼物,孩子没着急打开,而是借爸爸手机,想要录一个“开箱视频”。两口子都受到震动,从此对手机的看管更紧了。
今年,糖糖就要上一年级,芳子最担心的是女儿早恋。在幼儿园,糖糖已经成了小男生们追捧的对象。据老师说,两个男孩子为了和她拉手,打过架,哥哥果果还带头起哄。芳子最怕的是,糖糖过早发现了美貌的恩赐,她喜欢“跑男”里的Angelababy,她想,这孩子,将来只怕还要做明星梦。
2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时起,父母与电子产品的抗争,就已开始。
芳子家的孩子们,每年生日都会收到亲戚们送的电子产品,包括点读机、iPad、电话手表以及电子写画板。大多数电子产品,他们玩上一段时间,新鲜劲过了就消停了,唯独“大手机”(ipad),玩不腻,从最开始的宝宝巴士、熊猫识字、一直到后来的和平精英、抖音快手……电子产品伴随他们成长,密码换成什么样,孩子们都能猜到。后来,芳子借口借给别人上网课,把iPad藏起来,以为能暂时隔绝孩子们的网瘾。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事情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果果两三岁时,有一天,突然蹦出一句“老铁给个双击666”!
这样的事情发生,跟家庭分工有关。芳子一家,原来在农村生活,生下三个孩子后,她继续上班,孩子由公婆照顾。家里紧邻马路,门口常有大车出没,院子也凹凸不平。爷爷奶奶怕孩子们磕着碰着,又怕哭闹,唯一能让他们安安静静坐下的方法,就是看手机。
那时,家里漫长的白天,寻常场景往往是这样的:爷爷坐在板凳上,两条腿一边坐个孩子,三人认认真真,看短视频里那些烂俗的乡事、夸张的表演以及烙饼化妆做家具之类的工序。至于芳子买的早教书、儿童玩具、学习iPad,爷爷操作不了,早就积了灰。
时间久了,孩子们的问题逐渐出现——大女儿盼盼不到5岁时,就因为眼睛总是红红的,带去山西眼科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斜视了,且度数不低。芳子两口子觉得不可思议,家里三代人,没一个近视眼,女儿却这么小就戴上了眼镜。后来她盘算,每次交给自己母亲带时,母亲惯着小孩子,有时候躺着玩儿、趴着玩儿,时间一长视力就越来越差。
芳子的第一反应是和公婆对峙,但这样毫无用处,唯一的后果就是让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差。双方老人文化水平有限、教育理念全无,对孩子的看管还停留在“不哭不闹不受伤就好”,等芳子回家,能还她一个完好无损的孩子,便是他们能完成的所有。
她于是下定决心,辞掉工作,亲自管教孩子。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也不是芳子一人的苦恼,她周围的家长,同样每一天都在面对与手机的争夺。比如她的侄子志斌,年龄要更大一些,已经15岁了,用手机则更像成年人一样,已经开始了社交。
青春期的志斌,什么都不和父母说,他妈妈偷看手机时才发现,他和几个小伙伴组成了兄弟联盟,他们微信群里谈论的内容广博,包括但不限于班里谁和谈恋爱、老师开什么车子、游戏出了什么新装备,以及如何向父母要钱,看得人一阵心惊。
两位母亲每次聊天,都觉得无奈,谈到自己童年的简单,现在诱惑变多,孩子的未来该怎么办?关于手机问题,家长们到底有多焦虑,一个直观的数据是,在百度搜索如何让小孩戒手机,会出现上千万个结果,但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法却很少。
3
五年前,芳子辞职时,正好到了婚姻的第七年。在这段婚姻里,她一直忍让、坚韧,试图兼顾婚姻和家庭。但这次辞职真正意味着,她一直努力想要维持的平衡,已经被打破了。
芳子的家在太原郊区农村,她和丈夫亮亮是自由恋爱。两人是初中同学,毕业后没了联系,后来再遇见、交往。当时她念3+2的财校大专,亮亮已经是一名卡车司机。尽管父母十分反对这桩婚事,但芳子爱得炽热,母亲丢下一句“以后你日子过得苦,别来找我们哭”,两人还是结了婚。
芳子的公婆都是本分农民,一辈子没什么积蓄。男方没钱买婚房,只能是把老院子翻盖了几间新房,小家庭和老人同住;彩礼只要了3万,远低于村里的平均水平;为了结婚,一家子还欠了十多万的外债,结婚两年才还完。
想过打掉,但去检查,发现这一胎居然是两个孩子。她濒临崩溃,想过一万种放弃的理由,但最终还是舍不得,最终只能辞掉当时那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生下了一对龙凤胎,成为全村羡慕的对象,但其中的心酸,“眼泪都能当酒喝”。
六年过去,孩子大了一些,芳子鼓了千遍万遍的勇气,重回职场,不到一个月,却发现儿子沉迷手机,她只能再次中断工作。
在此之前,她是单位里连续两年的先进工作者。自从做了母亲,这种“先进”再无机会展示。在身边人看来,芳子是典型的山西女人,习惯忍耐,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全国各省离婚数据》,那年山西只有9.12万人离婚,排在其后的只剩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区。女性一生的悲欢都隐没在家门之内。
为了让孩子远离手机,她尝试过带他们出去玩,借此转移注意力;也试过教他们把手机当做工具学习,但效果都不好。小孩子们还听不进这些大道理。
相反的,手机会让亲子关系更紧张。比如太原方特游乐园开了门,糖糖、果果吵着要去,芳子考虑到秋天来了,玩水怕着凉,推说没开门,明年夏天再带他们去,却被儿子直接识破:“抖音上说了,早就开门了,我还看到人家去玩儿了!”从此芳子被扣上了坏妈妈的帽子。
与手机对抗,不能依靠一人之力,需要全家人的配合,但在这方面,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亮亮做得不够。比如芳子不许三个小孩在没做完作业的情况下玩手机、开电视,但每次亮子一回家,就会直接躺在沙发上公放小视频,孩子们边做作业边听,一些短视频里的段子能倒背如流。芳子提醒几次老公,他却不以为然,两人经常为此争吵。
芳子记得,她有过很崩溃的时刻——有一天,她正做着饭,两个小孩子玩手机,哥哥抢妹妹的手机,两人打了起来,哭成一片,一看作业,1个小时写了不到十个字;大孩子盼盼大门紧闭,不愿和自己多沟通;老公半夜出车回来,倒头就睡,不参与育儿,也不交流;她生着气,发了一通火,回到厨房,发现饭已经糊了锅。
虽然说是全职妈妈,但她白天并不清闲,还做着微商,一个月能挣上两三千元补贴家用。除此之外,还要承包所有家务、管教孩子……那个夜里,绝望一点点蔓延出来,最后她崩溃大哭,“理解了为什么有女人会带着孩子跳楼”。
管教效果最明显的是小儿子果果。
手机已经成为他的主人,他调皮,跳断过家里的沙发、打碎过鱼缸、还招惹大狗被咬过,混身都是伤,给他上药,他哭着不让,一说上完药让他玩手机,他会立马乖乖躺好;姥姥要掏耳朵,他不肯,一用手机做交换,就乖乖枕在姥姥腿上。糖糖也差不多,写作业拖拉,许诺写完作业能看十分钟动画,她就能迅速能集中精神。
对于年纪稍大的盼盼来说,手机更是一个必须的工具。
盼盼今年六年级,用手机联络父母、打卡学习,已经成了学校的标配。尤其是疫情后,要线上教学、线上交作业,还要线上批改请假,芳子也不得不为她准备了一台手机。
生活沉重的时候,这位辛苦的三孩母亲,只能从日常的辛劳里翻出一些甜蜜的瞬间,想着那些生活中温暖的部分。比如,三个孩子还算听话且懂得感恩,大多数时候都是好的,会大声表达妈妈我爱你;虽然学习不用功,但成绩都不算太差;老公在家里懒散,但把挣来的钱都尽数上缴,且有了三个孩子之后更是拼命努力,这几年,家里日子已经好过很多,二人的感情在生活的琐碎和风浪中也还算坚固。
小姨建议姐姐,给儿子报个言语班,将来说不定能成为“名嘴”。果果听了很兴奋,他喜欢讲故事,芳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听从,发现对任何事情三分钟热度的儿子,在表演上展示出难得的专注,几个月前学校的六一活动,果果还做了主持人,每天回家要背超长一段台词,他的心能静下来了。
糖糖除了爱打扮,还喜欢做手工,喜欢给芭比娃娃换套裙,给迷你小屋摆设家具,看到她把地下摆得比战场还乱,芳子总是不耐烦地扫成堆;
女儿盼盼喜欢烹饪,每次看到芳子给孩子们做蛋挞、做包子总想帮忙,芳子也会冷脸质问她,作业写完了吗;
果果喜欢游乐园、公园等,芳子却以自己没独自开车去过市区为由,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任凭儿子期待落空。
孩子的一切需求,归根到底都是情感的需求。在成人的世界里得不到回应,手机无疑成了最廉价的快乐来源。果果更称和平精英为“解压小游戏”,现实中爸妈训斥他,游戏里,他就会和网友“开麦”聊天。
即使是在太原这种消费不算高的二线城市,一个三孩家庭,经济压力也不会小。在芳子家里,大女儿有舞蹈、钢琴两门课;小女儿有舞蹈(半途而废)、美术两门课;儿子有跆拳道、书法、语言表演三门课,一年的兴趣班,就要花费快十万。
在今天,如何在手机与生活如此密不可分的情况下,管教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再只是哪位父母独自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集体困境。这一代的家长们,都像芳子一样,试图在开放与克制、忧心与理解之间,试图达到艰难平衡。
文章来源丨边码故事
作者丨李康提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