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毁掉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从要求TA有想法,又否定TA开始

王冰玉ICY 果壳童学馆 2022-07-07

人人都想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于是我们会刻意问孩子关于一件事的建议和想法,刻意让孩子自己选择,小到晚上吃什么,大到未来想做什么……
 
不少孩子好像越长大,越没有了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呢?台湾教育学者李崇建曾在TED演讲上提到,自己作为老师,当和孩子谈到关于“选择”的问题时,最常听到这么几句话:

“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不知道自己选择什么?”



他甚至感觉,这些孩子们在谈他们自己的时候,好像在谈论一个他们不认识的人,很遥远的人……

为什么我们用尽了力气,孩子反而越来越没主见,不会选择了呢?
 
果仁妈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一个本来有主见的孩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变得没主见的。


“没主见”的孩子,
到底缺失了什么?
 
“有主见”,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口语化的描述。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很相似的名词,叫「自我决定」。
 
「自我决定」由美国心理学德西·爱德华和瑞恩·理查德提出,是指一个人可以管理好自己、做出自信选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1]。这正是我们希望孩子有的“有主见”。

他们提出了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动机过程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SDT)
 
图源@Edi Libedinsky,Unsplash

人在一生中,需要持续满足3个基本的心理需求:
 
 自主需求 ——可以自主选择、自己行动的需求;
 胜任需求 ——完成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获得所期望结果的需求;
 归属需求 ——与他人建立相互尊重和联系的需求。
 
这3个心理需求的满足,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高水平的自我决定和自我激励,体验个人的成长与幸福感[2]
 
当我们说一个孩子“没主见”的时候,其实说的就是他缺失了对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那么,这三种心理需求在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又是如何被“偷走”的呢?
 

被偷走的自主感——
我们真的支持孩子有主见吗?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上,孩子获得自主感的道路,有两个组成部分,也是两道至关重要的关卡——情感要素和行为要素[3]
 
  • 在情感上,孩子会有自己的情绪感受,并且慢慢地在情感方面会依赖自己多于依赖父母;

  • 在行为上,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做决定。


图源@Devon Divine,Unsplash


如果问家长们:“你愿意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自己做主吗?”

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愿意呀!”
 
可是,我们真的能做到吗?


在情感上,我们真的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吗?
孩子在生气、发脾气时,大人总是会习惯性地告诉他们:“不要再耍脾气了”“你再闹脾气,我就要生气了”“生气不好”…… 在行为上,我们真的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可当他们的选择,和大人心中的设想不一样时,我们又会让孩子换一个选择,或者说:这个不好,还是听我的吧……

孩子获取自主感所需的情感发展和行为发展的需求,往往被忽略了。
 
TED演讲中就描述了在生活中很真实的一幕:


有一对母女,妈妈问小女孩中午想吃什么?
孩子下意识回答说:“不知道,随便。”
妈妈说:“不要不知道,你说了妈妈就带你去吃,什么都可以。”小女孩非常开心,还和妈妈确认:“妈妈,什么都可以吗?”
妈妈说:“都可以。”
于是孩子开始努力思考,嗯……嗯……想了好久。
妈妈在旁边催促说:“叫你自己想就想不到了,赶快呀!”

李崇建不禁感叹:“一只鸡在笼子里关很久,被放出来后就不太会走路了。同样,一个孩子常常被规定着要这样要那样,有一天你给了他自由,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了。”
 

图源@Kelly Sikkema,Unsplash


瑞士著名儿童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自主感来源于“自由的决定”。这种自由是一种持续的、稳定的自由状态,而不是我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给孩子偶尔而短暂的自由。

后来,女孩终于有了答案:“我想到了,我想吃盐酥鸡”。
妈妈眉头皱起来:“宝贝,妈妈跟你说很多次了,盐酥鸡很油,不健康,换一个。”
女孩听话了,又开始想啊想,想了很久以后说:“我想吃布丁。”
然后妈妈就火了,说:“中午吃布丁,没告诉你中午要吃正餐吗!”
 
最终,孩子自己的意见根本没有被采纳。所以,家长想听的,到底是孩子的真实想法?还是想听孩子说出大人自己心里的想法呢?
 
事实上,孩子做选择、做主,这样决策行为的产生,和家庭支持程度息息相关。
 
一项对于中国192名高中生的调研结果显示:控制欲越强的父母往往都会自己做决定;而对于父母支持度高的家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决策行为也会更多[4]

图源:参考文献4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主见,而是我们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家长的「支持」来满足自主感的发展,无论是情感上,还是行为上。
 
 
被偷走的胜任感——
我们真的放心孩子有主见吗?
 
孩子相较于大人,年龄小、经验少、能力弱。
 
“让孩子来做主,做决策,走歪了怎么办?不如我们直接帮孩子做出最好的、最合理的选择。”放手让孩子单打独斗,很多家长都表示,不放心。并想着,再等孩子长大一点,自然就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决定,独当一面了。

但是,孩子从小在保护和安排中长大,等家长真要放手的时候,他们根本没办法很好地自我管理,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太多见了。
 
所以,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图源@Vidar Nordli-Mathisen,Unsplash


培养“主见”,要从娃娃抓起,应该从小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自己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孩子在1-3岁这个阶段,正是发展自主感的关键期。能够顺利、出色地度过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
 
  •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并且态度坚定(对家长来说,正是和“可怕的两岁”做斗争的时候)

  • 他们会开始拥有自己的喜好和偏爱,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喜欢的形象、喜欢的食物;

  • 他们会在做选择的时候考虑社交因素,会因为父母或者好朋友的原因做出选择。比如,选择玩积木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朋友也在玩... ...


图源@Ash Gerlach,Unsplash

在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父母给出的「反馈」很重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那么小朋友也会觉得他可以、有能力去做决策,获得胜任感的心理需求。
 
 
被偷走的归属感——
我们真的重视孩子的主见吗?
 
如何定义「自我决定理论」中的归属感,心理学科普网站SIMPLE PSYCHOLOGY上有这样一段描述:
 
当孩子在一个包容性的环境里,受到关心和尊重,感知到他人在倾听和回应的时候,他们就能体验到归属感[5]
 
孩子们其实是很敏感的,他们总是能及时又精准地捕捉到我们的态度。而我们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一些孩子甚至会放弃自己的感受,来讨好爸爸妈妈。
 
  • “你真的确定这样吗?”

  • “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这样的反问,绝不是一种正向的引导。

如果一个孩子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收到的是这样回应,那他们大概率会收起自己的主见,而是去迎合大人的想法。
 
隐藏自己的想法后,他们就变成了我们口中“没主见”的孩子。
 


  • 如何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 在培养的过程中,又常常会陷入哪些误区?


明天的推送,我们将接着和大家聊聊“有主见”,并会提供一些可实操的好方法,别错过!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有什么想法?

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果仁妈给大家送福利啦】


今天免费送果壳的

《给孩子的物种百科》音频资源!


原价49元🎈

现童学馆专属福利价⭕元


音频包含7大物种专题68个自然知识小故事,还有10个惊喜‌‌小彩蛋。从海洋、森林到荒漠、山脉,带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领略物种的非凡智慧和强大的适应能力。 


如何0元领取:

1、扫描下方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海报

2、邀请3位家长,扫描您的专属海报添加小助手

3、完成任务后小助手就会给您发送领取链接啦






策划/编辑丨羚羊,人类幼崽观察家。

参考文献丨[1]Deci, E. L. (1971). Effects of externally mediated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8(1), 105.
[2]Deci, E. L., & Ryan, R. M. (1991). 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 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
[3]Berk, L. E., (2013). Child Development (9 ed.). Pearson.
[4]Xiao, L., Bechara, A., Palmer, P. H., Trinidad, D. R., Wei, Y., Jia, Y., & Johnson, C. A. (2011). 
[5]Parent–child engagement in decision-mak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affective decision capacity and binge-drinking.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1(3), 285-292.
[6]MOORE, E. K. (2020). Kid confidence: Help your child make friends, build resilience, and develop real self-esteem. READHOWYOUWANT.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