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本高分热门书,让我认清育儿中各种荒诞

静思 果壳童学馆 2023-02-19

最近,我在读大卫.格雷伯教授的著作《毫无意义的工作》。

这本书曾在在豆瓣拿下了“社会纪实图书一周热门榜第二名”的成绩。

作者大卫.格雷伯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曾先后任耶鲁大学副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格雷伯教授在书里关注的问题是:工作在成年人的生活里占了相当大比重,和过去的人相比,当代人也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但这些是否真的有意义?

比如:

  • 多数人的工作除了养家糊口外,是否具有其他意义?
  • 这些“工作”是否真有价值?
  • 它们是否对世界做出了贡献?

在书里,格雷伯教授得出一个结论:40% 的工作其实都毫无意义!不仅如此,他还总结出五大类型工作,称之为“狗屁工作”。

格雷伯教授提出一个判断“狗屁工作”的方法:问问你自己如果没有这份工作,世界会变糟吗?——如果世界没有变糟,反而变好了,那这个工作就是“狗屁工作”。

兼具打工人和妈妈双重身份的我,在读这本书时有不少感悟:

从“狗屁工作”延伸开,我对自己在育儿路上做过的那些“无意义的工作”也有了反思。

格雷伯教授认为,无意义工作之一的表现就是“将满负荷劳动看作是劳动者的常态”——而这恰恰是我作为一个妈妈的常态。

我习惯了对孩子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满负荷运转,经常搞到自己很疲惫,并且我会理所当然认为这就是“妈妈”这个身份应该承担的责任、是常态化。

格雷伯教授还在书中写道:

“工作是美丽的,但前提是拥有拒绝无意义工作的勇气!只有认清那些无意义的工作,才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

理论上,养育子女的过程其实也应该是美丽、舒展、独特的体会。

但初为人父母,我们却把育儿经视为指导原则,一步不敢走错,希望能通过它们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恰恰缺乏了“拒绝无意义工作的勇气”。

养育了两个孩子的我,现在回头再看许多当年的育儿经,发现它们就和那40%的“无意义工作”一样,给育儿路上带来的只有徒劳。

按照格雷伯教授的方法,我总结出3条对我而言价值不大的育儿经。



第一条:
“宝宝必备”清单没多少真的“必备”

养娃方知烧钱苦,钱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我们这些爹妈最痛的领悟。

但在这“痛苦的领悟”里,有多少真的孩子需要的?又有多少是我们因为对未知的担心虑而落入的消费陷阱呢?

当年生我家老大行知时,有个比我早当妈的朋友发来一份婴儿必备清单:尿布台、婴儿车、伞车、包屁衣、连体衣、口水巾、拍嗝巾、洗脸巾、鼻屎夹……从大件、到日常用品大概有七、八十件物品——据说这还只是一个普通版清单。

👆图虫创意:ulza

当时我虽然觉得东西太多,但毕竟自己是第一次当妈,抱着有备无患的心态,还是准备照单采购。

然而还没等我开买,大娃就迫不及待来到这个世界,他整整早产了50天!

半夜被老公慌忙送去医院,第二天一大早又躺在救护车里转到大医院,保胎四天后,大娃被剖出来,直接去婴儿重症监护室待了半个月。14天后,做完各项检查确保孩子无恙,他才跟我们回家。

结果进家门,我俩才发现儿童房可谓“家徒四壁”,只有一张婴儿床。在医院呆的那些天,兵荒马乱,全家人心思都在保温箱里,实在没功夫想“必备”物品买齐了没。

所幸医院给了纸尿布、婴儿衣服和包单,我爸妈来帮我们带娃时也带来了一些换洗婴儿床褥,大儿行知才算不寒酸地度过了在家的第一夜。

正是因为准备不足,我才慢慢发现没有清单上的“必备”物品孩子也活得不错:


       
不用专门的尿布台,隔尿布足够了;
对婴儿来说,爸妈的臂弯可能比“哄睡摇椅”更舒适;
买了一大堆有机的婴儿专用的洗护品、精油后,你会发现他们的结局大部分是吃灰或过期,因为半岁以前宝宝基本用不上;
至于爽身粉、小夜灯这些东西,慢慢就知道它们非但不该属于“必备”范畴,反而应该划分为“小心谨慎”的范畴。
等孩子再大些,懂得互动了,“必备”东西就更多了,任何玩具、用具都可以贴上“必备”的标签。


商家的套路有多深,我们的钱包就有多空!

妈龄越久会逐渐意识到,很多东西其实真的是“大可不必”,比起给小婴儿听莫扎特创作的高深乐曲,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说话;而那些昂贵的玩具,更不及父母对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和即兴互动。

是否真有婴儿“必备”的物品?

我发现真正的必备只有安全和健康的发育相关,比如安全座椅。


第二条:
别让“父母绝不能做的事”,
把自己憋到内伤

“夫妻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父母不要吼娃”、“爹妈不要打击孩子”……否则都会给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成为孩子们未来不可弥补的原生家庭之痛。

道理我都懂,但抱歉有时真的做不到!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除非丧偶或者单亲,哪有不吵架的夫妻?吵架还要挑时间、地点和观众?

“不要吼娃”,当孩子要做作业却找不到作业时、新裤子穿了10分钟就摔出个大洞、把乐高撒了一地、你请他收拾好说了五遍后他还无动于衷时,还要训勉爹妈保持淡定、温柔,也太难了!

父母虽伟大,但他们不是神,而是有喜怒哀乐的人。

科学育儿流行的这几十年来,专家要求父母不要对孩子做的事情太多了,能够真的做到那些“不要”的家长很厉害、值得人敬佩。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家长来说,也不可能事事尽在掌握。

👆美国母女的lunchbox letter advice:妈妈由于工作繁忙,从女儿上六年级开始,通过在午餐盒里放一封信和女儿交流,写下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愧疚、对女儿困扰的建议,后来女儿研究生毕业,把这些珍藏的信件整理出来,在网上写下了这段故事

刚当妈时,我还会为我的情绪失控内疚,妈龄越久,反而越觉得母子、母女缘分一场,只有温情和喜乐也太不真实了,没绷住生气就生气、发火就发火吧,如果做不到事先控制,就尽力做好事后道歉吧。

去觉得在诸多做不到的父母工作中,道歉这件事是真的有价值、且需要学习的。真正的道歉应该能做出弥补、对未来有指正作用。

👆作者供图;学校老师交各地如何道歉

如果你真的是“嘴硬派”家长,难以对孩子启齿“对不起”,也可以试试对孩子用以下这些道歉方法:

比如,展现出良好的态度。

再比如,尝试写下来。


第三条:
别高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育儿书虽然分门别类、各有门派,但它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最重要的老师……说法略有不同,但核心思想一样,强调父母对孩子影响深远。

抛开父母对孩子品性的影响,就说学习这块吧,在我们家,我实在没脸说我和老公是儿子的“第一位老师”。

我老公国内985本硕,在科研院所工作几年后,又在“高龄”时申请到美国排名很不错的高校,取得了博士学位,算是会读书、有学习技巧、也有一定思考力的科研工作者。

我理工科方面没有老公强,但也是从小爱看书、学生时代斩获过各种省级市级写作大奖、当过大学校报记者、后来还出版过几本书。

我们夫妻俩,也算是文理双全的家庭吧?在育儿中,我们也是处处在家庭中做好表率,学习的学习、读书的读书....这样熏陶管用吗?

我儿子六岁时,9-5=4还要掰手指头算挺久;根本不爱看书,解释一件事情讲正经词汇没几个,倒是“那个、这个”这类词汇出镜率最高。

可以说,在学习素养方面,完全没有我俩的一丁点儿影子。

如果按照“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种育儿理念来看:我俩是失败的启蒙老师,儿子知行是我俩的一面“哈哈镜”。

这些该怎么解释?

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却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提出过截然不同的观点:

“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尤其是在团体社会化最重要的时期是六岁到十二岁。住家环境、朋友同学的影响比父母的影响更大。”

哈里斯认为: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

👆图虫创意:Shutter2U

作为父母,我们多少要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理,接受哈里斯的忠告,才能把自己从“自己育儿不成功”的罪恶深渊中解救出来。

在《毫无意义的工作》里,作者提到面对“狗屁工作”,整个社会需要从制度改革、科技与人的关系、管理体系的变革等多方入手,才有可能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回到正轨。对个体而言,我们要做的就是当自己陷入忙碌时多问问自己:

你的工作对这个世界是否有积极的意义?——对应育儿,就是你的付出对孩子成长是否真的有益,还是你只是在照本宣科?

还是这只是一份让你自己感觉良好,表面光鲜的狗屁工作?——对应育儿,就是你的工作是否真的是孩子需要的?还是只是让你“自我感觉更良好”了?

我们在工作中付出了自己最为宝贵的时间,作为个体,我们应该需要被尊重、被欣赏,被滋养——你做的大量育儿工作,长期来看让你有成就感并体味到幸福了吗?还是内心备受折磨或者和孩子相互折磨?

这也给过去六年沉迷育儿经的我提了个醒儿:

种种育儿“必做”在养娃路上并非多多益善,终究还是要我们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发挥出积极作用才算是有意义的。

作为新手父母,我们太容易因为不确定性、外部资源的不平均和自己的焦虑心态,对“育儿专家”、“育儿理念”全盘接受。

但实际上,不少育儿理念只是一家之言,当事人会把个人经验认为是普遍经验进行输出,但不少理念对于背后的因果关系和科学发展观念不明,并不适合当作“普世价值”接受。

家长透过育儿经获得的应该是帮助和缓解,而非焦虑和疲惫——如果是让我们焦虑疲惫的方法,那么不遵循也罢。

为人父母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不知道在这个漫长的修行里,你是否也得出了一些徒劳的育儿经?不妨留言和大家交流一二吧。


直播预告

11月12日(周六)中午11:30-13:30,果壳童学馆邀请到了博物馆美育导师——秋秋老师,给我们分享如何给孩子做美育启蒙

为什么要做美育启蒙?常见的美育启蒙误区?家庭美育怎么做?······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来直播间和我们一同体验!
直播间还有果壳八大行星手链、护肤体验套装等多种福袋抽奖,等你来领取!

作者丨静思
编辑丨曲安
题图丨图虫创意:Kaikoro

 相关阅读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