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全球,让美国新型学校争相引入课堂的PBL究竟有何魔力?
文/新学说 何淼
在一个七年级的教室里,Mary老师正在仔细聆听学生Eline对荷马作品《奥德赛》中俄底修斯在海上历险经历的讲解,随后小组成员Aaron展示了用3D建模技术模拟了其中的一个场景。这堂课是重建《奥德赛》航行在希腊和探索史诗的中心位置和概念,这种以一个项目为主将文学、地理学以及3D建模技术结合的学习方式即为现在风靡全球的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即项目式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应用。那么究竟什么是项目式学习?这种在北欧、北美一路风靡的学习模式究竟拥有怎样的神奇魔力?
何为PBL?
首先来了解什么是pbl。
约翰·杜威(图片来源于网络)
1897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在《In My Pedagogical Creed》(中文译为《我的教育信条》)阐述了他有关教育的认知:
“The teacher is not in the school to impose certain ideas or to form certain habits in the child, but is there as a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to select the influences which shall affect the child and to assist him in properly responding to these.......I believe, therefore, in the so-called expressive or constructive activities as the centre of correlation.”
”译文如下:
“老师不是在学校实施的某些想法或使孩形成某种固定习惯的角色,而是作为一个成员选择对孩子有影响的项目并协助孩子去妥善应对这些问题.......因此,我认为,所谓的表达或建设性的活动应该作为其核心。”
故而,约翰·杜威认为PBL是一种动态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索现实世界的挑战和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知识的先进教育研究的教学及学习方法,并开始积极推广这种“通过实践来学习”的想法。
此外,有研究称,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及工作了解一个主题并最终完成一个具有社会效益的成果作品,因此PBL是由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PBL的理论基础
支持PBL这种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
杜威的实用主义可称为新的“三中心论”,即:以经验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和以活动为中心。杜威认为“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求学问,即“做中学”。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学习就是依靠发现”。PBL不是采用接受式的学习,而是采用发现式的学习。
PBL的四大因素
项目式学习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
1.内容
PBL旨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产生解决方案形成最终的成果。其内容强调应用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活动
PBL的活动主要是指学生采用一定的技术工具和研究方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探究行动。活动符合学习者的个性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建构性。
3.情境
情境即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可以是物质实体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是借助信息技术条件所形成的虚拟环境。
4.结果
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时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所学会的知识或技能,如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生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
PBL的基本操作环节
综合各方意见而言,PBL教学的四大基本操作环节如下:
1.确定项目任务(Propose)
在确认项目任务的过程即为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教师作为指导者。
考虑因素:学生能力、学科融合、项目时长、最终检测。
2.制定项目规划方案(Plan)
考虑因素:详细学习时间流程、活动设计、人员分工、资料搜集方向等。学生知识内容获取、技能掌握、技巧锻炼的过程。
3.项目实施产品制作(Execute)
实施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解决项目任务中提出问题的过程即执行。
考虑因素:人员分工、完成时间、展现方式、所需技能等。其中产品制作是区别于一般活动教学的重要特征。
4.检查评估(Judge)
检查评估的过程即评价和反思
考虑因素:专家指导教师的评价、团队成员评价、自我评价、定量与定性综合性评价。
PBL的特点
1.有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
PBL即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选择一个可实施的项目,提出若干具有实际意义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习场景为现实生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PBL是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与传统填鸭式教育的“死记硬背”或教师带领的指令不同,项目式学习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或描绘了一个平滑路径的知识体系提出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真实社会中的项目实践完成成果,而不是简单的场景假设,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做到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3.教师作为引导而非主导角色
老师们在PBL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只负责指导学生挑选可行性项目、协助学生完成项目式学习、为项目的最终成果做评价,但并不作为授课主导角色。
4.具有主动学习的研究性学习特性
在确定具体实施项目并列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学生作为主体为决问题完成后续的信息搜集、制定计划方案并最终进行自我评价、反馈的全部过程。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充满了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特性。研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他们的学校和社区范围内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跨学科、跨领域
同时,为了成功的解决问题,通常要求学生利用多个学科的课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被引导积极主动的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
6.使用多种信息工具
在完成项目式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学习使用多种信息工具去搜集材料、研究分析和协作通信。
7.强调团队合作
PBL即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短期内完成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跨学科、跨领域并且辅以一些现代的科技手段的项目,需要团队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也考验了学生们的分工、协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8.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成果显著
项目式学习正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它能从多个层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BL就是对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即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学习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任务,但这个任务又在有限的时间内被完成,解决问题的方式跨学科、跨领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收获知识,“习得”效果明显。
9.成果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最终凝结作品成果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同时,换言之,项目实施活动所给予学生的,除了知识技能的培养外,可能就是学生将来所要做的事情本身。
10.检验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
作为一种全面视角关注的教学及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的最终作品或研究成果是由专家、老师给予专业的评价及意见,学生团队中的其他成员给出中肯的评价后,最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反思中实现自我提升。
PBL在国外的应用
1918年9月,杜威的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屈伯克,发表了《项目(设计)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一文,提出了项目式学习的概念。20世纪二、三十年代,项目式教学法在美国的初等学校和中学的低年级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多年来PBL即项目式学习在国内外一直被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所关注和研究。
在美国,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其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学习模式之一。从其研究发展看,最初关注的是项目学习本身及其应用,而后关注项目学习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PBL项目式学习法在美国被中小学普遍采用。
一个PBL的课堂|图片来源于AltSchool官网
案例一:在美国“以提供个性化教育为目标”的“第三类”学校AltSchool的PBL课程中,完全遵循了老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挑选适合学生实施的项目,并指导协助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
案例二:Khan Lab School则通过测评按照学生的自学能力等级分层(Independece Level)安排项目式学习。
案例三:而由Facebook投资成立于2003年的Summit Public School,则使用了个性化学习平台的管理工具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tform),完成项目项目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时时反馈。
案例四:在文章伊始所提及的PBL课堂教学场景源于Think Global School学校将科学和文学等课程元素相结合,包括重建荷马的《奥德赛》这部伟大的海洋文学起源作品,用以探究航行在希腊和探索史诗的中心位置和概念,学生参加了这个PBL的学习模块将文学、地理学和旅行的知识都融合在一起进行学习,这些跨学科的项目旨在使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关键领域即——决策和沟通。PBL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关于他们周围的世界的关键问题,因此PBL这种学习方式被认为是全球性的。
PBL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1.国内对项目式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的认知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基础概念、特征、要素、和实施的环节上。
2.PBL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应用于企业或职业培训机构之中,真正应用于课堂的实践案例极少。
3.香港的“知识社区”(Knowledge community)软件,作为一个典型的IT支持的项目学习平台其应用卓有成效。
PBL与其他学习模式的比较
1.与问题式学习比较
PBL相较于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式学习,两者的本质具有一致性,经常结合实施。强调真实性,采用的都是基于绩效的评价方式。
PBL通常以丰富多彩的作品形式展现最终的成果,作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一般具有一定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同时这个最终作品也是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驱动力。但问题式学习是围绕问题展开,是对复杂的现实生活的一种模拟。
2.与任务式学习比较
PBL相较于任务驱动学习模式,二者都具有学习展开的内在驱动力。其差异是PBL以完成并推销最终作品为目标,而任务驱动学习模式是以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且不需在真实情景中展开探索。
PBL的优势
1.在PBL中,学生作为主体中心,老师担当引导和协助的学习闭环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
2.PBL以实际的应用场景,对于学生对科学类学科概念的掌握上有极大的帮助。
3.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选择的项目,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开拓学生思路、完善其自身的个性化表达。
4.结合实际生活的现实场景和最终具有社会效益的成果产品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加他们与社会的联系。
5.通过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方式,完成自我提升。包括更深度的理解概念,广泛的知识基础,改善沟通和人际关系、社会技能,增强领导能力、创造力等。
PBL的局限性
1.在实践层面,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年龄和学科。对于小学数学科目,使用PBL,无法提供充足的演算练习时间,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学习的目标。
2.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项目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组织教学的难度。
3.学生在急于追赶项目完成进度、制作最终的成果产品的过程中会忽略对学科知识及相关技能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4.PBL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手段容易使学生分心。
5.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可能有成员产生“社会惰化”的现象,即某些团队成员表现不足、降低团队预期完成的效率,影响PBL的周期。如果教师只注重成果,可能会忽略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
关于应用PBL的建议
1.合理布学习的空间
在一个PBL的过程中,会应用到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体系,也可能应用到不同的通信工具、技术手段等。因此合理的布置实行项目式学习的空间,提供项目式学习中可能使用到的工具等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2.对PBL的学生群体进行划分
按照学生的年级、能力、兴趣爱好等划分PBL的学习空间。年龄较小的学生通常都是通过空间和触感来学习的,因此可以将教室划分成不同主题的区域。年龄较大的学生则更倾向于按科目划分的方式。教师可以在提供普通的工具之外,保留一部分区域来放置特定科目所需的材料。
3. 合理的利用科技
项目学习的一个主要目标就在于帮助学生发展实际技能,例如在网上开展研究,利用电子表格或数据库来整理信息,利用视频编辑和展示软件来传播思想。但技术手段可能使学生分心。例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利用网络玩游戏等。所以,应对网络进行监管,并由IT专家监测电脑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合理使用技术的指导。
4. 老师作为PBL的终极资源
教师在PBL中担任引导和协助的角色,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协助学生确定项目目标,确保学生得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和材料,把控时间节点,尽最大可能性为学生提供帮助。
结语
PBL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与现实的连接,帮助学生认知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有效率地掌握跨学科学科知识,并在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等方式拓展学生眼界、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生产高质量、合作型产品。总之,PBL摆脱了固定的教导式教学,抛弃了填鸭式教育,重新定义了教育学生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创造力和同理心。
相关阅读
它掏走了扎克伯格口袋里的钱!——Summit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tform
“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计划和节奏学习”,别误会,这不是私立学校
新学说
国际学校多边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