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国际素质教育峰会上,专家们都说了啥
2017年6月11日,由新学说、英国素质教育发展认证中心(ASDAN)联合主办,北京王府学校承办的“2017国际素质教育高峰论坛”正式落下帷幕。围绕专业素质教育课程设计、课外活动与学校课程结合以及未来素质教育行业发展等话题,国际学校行业专家、各类优秀素质教育机构代表都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Day1 6.10
课外活动认证
传统素质教育升级的新思路
英国素质教育发展认证中心中国区负责人
廖望
廖望先生认为,课外活动以及素质教育领域目前主要面临四大挑战:
升学方面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大;
多数学校教师缺乏课外活动项目经验,专业度不足;
部分课外活动偏向趣味性,无法从学术角度体现成果;
竞技性课外活动使得只有少数学生获得“成果证明”。
以ASDAN过去的实践经验,他认为实现课外活动的专业化、认证化,重点在于项目的学术要求和教学标准、学时要求和学生参与度统计、测试和考核以及可视化成果。
以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人才战略格局
北京王府学校校长
王广发
王广发先生认为素质教育的实现决定着学生能否良好地融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社会,上升至社会角度,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现也对“全面发展的人才战略格局标准”起着重大影响。思维方式的转型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战略的基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包含了课程具体设置、教师培养的转型以及教学法的更新。
如何通过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东亚区代理总监
李娜
在全球化、本土化、个性化成为未来国际教育三大发展趋势之下,李娜女士分享了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在课程研发上的目标和经验。她认为CIE的课程转型主要是从考试、学术转变为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
对于难以进行测评的学生素养,她认为多角度、多维度评价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形式。
尝试,一切可能
清华附中副校长
辛颖
辛颖校长分享了清华附中从创办、初涉国际课程到创办、管理分校的过程。百年历史的清华附中以“因材施教”为教育核心,她认为课程要服务于学校的教育理念,比起课程的丰富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则更加重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学校也会采用与专业机构合作来开展更多的课程,其中重点在于核心课程和素质教育项目的相互渗透、结合。
国际素养教育视角下的课程与活动
为明教育集团国际业务学术总监
张涛
“国际素养是对国际重要课题的理解和采取行动的能力与态度。”
——哈佛大学对于国际素养的定义
对于新民促法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如何整合国际元素这一问题,张涛先生认为以“中外课程结合”的模式来看,整个过程的矛盾在于课时不足、学生学业压力过重,因此,课外活动成为实现国际元素的重要方式之一,核心在于“中外课程之间的平衡”与“高中学科设置的再平衡”。
课外活动仍需要进行课程化,对于第三方资源的支持,他认为主要在于教学材料、活动设计以及评价手段的支持。
Thinking outside the classroom
伦敦国际青年科学论坛主席
Richard Myhill
Myhill先生认为学习科学,学生需要在课堂之外进行独立研究工作。科学需要分享和交流,比起学会知识,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更为重要。
Leadership in Problem-Solving
AMT澳大利亚数学委员会主席
Nathan Ford
数学能力的培养在于帮助学生真正地去解决问题。记住知识只是“金字塔”底层,向上发展,则是理解、应用、分析和评估,最终达到创造新问题、新的解决方法的思维模式。
Inspi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hemical scientists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中国区主席
Susan J. Schamp
比起考试类竞赛,RSC竞赛的核心在于团队性。除了专业的化学知识,学生更需要理解化学并运用他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优质STEM国际课程的探究
Mad Science神奇科学堂创始人兼CEO
黄丹娇
Mad Science对于STEM教育的理解:学科内容层面科学是理解自然世界的基础,工程是改变自然世界的过程,而技术是通过运用数学和科学的知识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Teaching Students About Business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
BizWorld美国硅谷商学营市场总监
Carla Foster
项目式学习通过让学生参与调查、参与项目,对知识场景做出真实反应,达到参与真实事件并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未来复杂、变化多端的商业环境也是最好的锻炼形式。并非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企业家,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即跳出框架去思考、合作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领导力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卡思科青少年领导力学院首席执行官
张哲
课程项目设计的关键在于:教育目标的设定、学习经验选择的原则、有效的教学与组织以及学习经验的评估。对于引进国外课程,张哲女士认为培养自己的师资、落实教学内容并依据中国现状调整课程是重点。
Day2 6.11
国际素质教育发展报告
新学说联合创始人&CEO
吴越
吴越女士提出,目前国际素质教育仍存在产品雷同、认证化不足、学校间交流不足等问题,并预测素质教育行业未来将以“数字化、集团化、课程化、认证化”为四大发展趋势。
“变什么? 怎样变?”
一个有助于系统分析与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理论架构
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总校长
彭敬慈
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总校长彭敬慈认为随着现代化、全球化发展,教育的“改变”急需经历“从教到学”、“从学科知识到思考力、价值观”、“从具体科目到跨学科学习”、“从老师教到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从总结性评估到进展性评估”五大环节的转变。
体验式学习项目经验分享
北京顺义国际学校体验式教学高级项目专员
杨芸
作为一所37年历史的国际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看重学生自主探索、全面发展。她提及,学校的定期活动项目与日常一些学习项目相加,学校每年要运行150-200个学生项目,以“引进专家+走出国门”形式为主。
Education Through Sports-棒球与素质教育
MLB青少年棒球全国发展办公室总监
赵霞
兴趣之上,学生通过学习棒球规则、技巧、礼仪,培养团队精神、领导力、契约精神,而运动精神是体育相比于其他教育所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
击剑运动与素质教育
万国击剑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
殷柯
殷柯先生认为体育是人格教育重要的一环。通过专业击剑技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学教育相结合,达到健体、知礼、育心以及启智四大目标。
营地教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美好
营天下联合创始人
杨莉
孩子终将长大并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杨莉女士认为在营地这个新环境中,孩子可以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沟通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放式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发掘兴趣和自身潜力。
没有边界的教育 没有围墙的学校
启行营地教育创始人
赵蔚
成长就是最好的教育。赵蔚女士认为学校教育的不完整在于其与社会的连接不足,而营地教育弥补的是社会教育的一个环节。
Turn The World into My Classroom Through Field Trip
天使和坚果派创始人
陈蓉
营地教育的发展需要回归到“内容和课程”的研发,课程与内容的设计遵循“学习成长为目标”、与课内进度相结合、多层次体验式学习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等原则。
国际艺术教育在中国
伦敦艺术大学中国预科中心市场总监
刘振坤
刘振坤先生分享了伦敦艺术大学中国预科的落成和艺术课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对于艺术类的预科与升学,做好专业课程与学术课程相结合是核心。
英文戏剧,让语言更艺术
乐盒教育戏剧创始人
姜依群
教育戏剧是“用戏剧的方式、手段跟元素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进而培养综合性人才”。从基础的语言学习向上发展,姜依群老师认为戏剧完成了语言与艺术的跨学科教育,达成全人培养的目标。
学校面临教育的转型,而年轻的素质教育行业给予了校方更多样的选择。比起课外活动的大量开展,如何设计专业、有效果的活动项目才是实现素质教育最有效的过程。
更多关于嘉宾的专业分享内容,新学说将陆续推出“国际素质教育论”专题文章,敬请关注。
相关链接
直击痛点,“课程化+认证化+数字化”助力国际素质教育发展风口
国际素质教育市场仍需整合:优化商业模式,找准切入点是营收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