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力巨大,K12培训、国际学校、教育游戏化有哪些新机会?
来源 | 芥末堆看教育
作者 | 猗猗
编辑 | 刘彬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K12教育及培训、国际学校、教育游戏化越炒越热。本周我们一起通过回顾K12培训的新机会、国际学校的信任危机、教育游戏化的发展态势等探究教育行业的实时动态,探讨决定孩子一生枯荣的“好教育”,应该长什么样?
相互重叠又存在边界,在线教育与知识付费的关系到底怎样?
在线教育与知识付费的区别源于各自的本质,但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双方也在不断发生交汇。内容的相似,双栖教师的出现,其实也从实践的角度检验了二者联系的可能。
知识付费为在线教育平台开疆辟土
在线教育平台为知识付费深耕细作
虽然目前知识付费仍然存在许多乱象,但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凸显了欣欣向荣的竞争环境。竞争的存在也意味着丰富性和多样性内容产品存在的空间。对于寻求突破和改变的内容制作团队而言,从体量小的知识付费出发,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付费内容,也必然是深耕内容领域或是未来发展至在线教育领域,建立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热门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定制,用精炼的课程体系确保用户能掌握某一岗位的技能。考核通过的学员,可以完成“学习—就业”的闭环,也给企业提供了一个类似“内推”的新平台。这种 “从结果反推内容”,拓展在线学习的下游的模式,这也更能激发学习者更深的学习动力,减轻企业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在线教育闭环模式。
市场潜力巨大,下沉三四线城市或是K12培训新机会
众所周知,北京是全国教培市场最为发达的城市,但是北京的家长经过像入口零元班的各种玩法之后早已变得十分挑剔,尤其是考虑到学而思新东方高思等教培巨头已在北京市场建立起的优势地位,新进入者在这块“必争之地”立足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小。
我和朋友一起走访了河北省一座四线小城,发现:1)四线小城K12参培率高于50%;2)小城市不缺钱,缺的是什么?人才!3)巨头仍未杀入,在线学习方式和工具APP认知尚可;4)小城市呼唤创新者:在线教育下沉的良机。
结束这次调研,我有几个体会:
市场潜力不容忽视:三四线城市的教培需求不容忽视,家长付费意愿高。
教培机构的瓶颈:新东方、学而思们没法用传统的方式下沉到这片市场,因为三四线城市教师和管理人才匮乏,是困扰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共同难题。
期待在线教育下沉:当前全国范围内K12适龄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伴随着各种屏幕、各种电子设备长大,当年市场对在线教育使用习惯的担心应该要不断弱化了,综合考虑三四线城市师资和人才匮乏的现状,其实我们正面临在线教育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时点性和结构性的双重机会。
害群之马或引发国际学校行业信任危机,中外合作办学聚焦何处?
那么如何判断合作方从国外引进学校品牌的优劣?郭炜认为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如下:
1)首先,重点考察对方学校校长以及学校的学术水平。2.)关注本地学生的升学情况。3)关注国外学校的对外办学理念。4) 关注引进国外品牌的合作方本身。5)关注学校的生源要求,即重点关注学校在本地招生的要求。
行业人士对于乱象丛生的国际学校市场,可以有哪些作为?第一,郭炜认为专业媒体的声音非常重要。第二,从行政和法律层面进行监管。第三,行业协会应专注肃清行业“垃圾”,还国际学校行业一片纯净乐土。
总而言之,国际学校行业出现上述问题导致真正意义上国际教育正常教学地缺失,是学校对于消费者(学生及家长)不负责任的体现。宣传虚假对于消费者的伤害,引起家长对全行业的质疑,足以影响行业机构、品牌以及私立学校的声誉。因此,国际学校包括教学质量、课程体系、师资等方面的认证对全行业而言极为重要和必要,行业监管刻不容缓。
当iPad成为教育工具:教育游戏的需求态势、供给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游戏可以促进人的认知和大脑发展、动作技能和协调能力的提升,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对青少年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游戏的环境中,经过适当的重复和挑战,对于某些大脑区域的修复和矫治非常有帮助,玩专门的设计的电子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电子游戏可以改善工作记忆,动作电子游戏能够促进视觉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对抗由年龄增加造成的神经认知功能的下降。
教育游戏是功能游戏的重要类别,从国外情况看,教育游戏占整个功能游戏比重超过四成。当前国内对教育游戏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教育游戏的供给严重不足,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游戏的快速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政策层面积极支持和扶持,营造“重新认识游戏”的氛围。2)注重教育游戏基础研究,提升教育游戏应用的科学性。3)注重多种技术融合,打造优质教育游戏共建共享平台。4)重视教育游戏人才培养。
我们在研究中越来越坚信,教育游戏通过重塑学习方式回归教育本质,让学生尽可能自由自愿地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并且去积极地主动地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回归了人的本质,让每个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都沐浴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家庭教育与学校最大的区别在于:
第一,家庭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学校无法替代;而学校则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
第二,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从生活时空来看,多数时间孩子是在家与父母一块儿度过。学校对于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比学校要大得多、长得多。
第三,从教育内容上看,与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第四,从法律责权利上看,孩子与家长具有天然血缘关系,这是学校、老师无法替代的,故每一个家庭监护人都应有教育孩子的的责任。
你越追逐名校,越可能让孩子错失最好的教育
如果从2003年教育部出台允许公立高中办国际部的政策开始算,中国的国际教育到目前已经发展了15年。近几年,各类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来势凶猛。
在探访了那么多所国际学校,与学校的高层、学生进行了几百场对谈后,肖经栋对国内国际教育的现状深有感触:“国际教育的竞争丝毫不亚于高考”、“并不是越好的学校就越适合你的孩子”、“家长在国际教育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很多家长会把国际教育当做逃避竞争激烈的应试教育的手段,国际教育,真的如传说中那样轻松些吗?
肖经栋毫不犹豫地给出了否定答案:真正的国际教育,竞争之残酷远高于国内的高考。
肖经栋认为,国际教育的魅力在于它的多元化和给孩子提供各种可能性。孩子可以选择注重个性化发展的道路,也可以去“功利”地刷分考藤校,这两条看似截然不同的路径在国际教育的录取机制里,都能得到非常不错的结果。
“国际教育的精髓其实就是个性化发展,重视孩子本身的成长。但在追求名校藤校的同时,很容易把这两点丢失。我可以理解这种‘功利’,或者说我们可以用平和心态去看待这种‘功利’,但是他们可能真的就错过了国际教育的精髓。”
决定孩子一生枯荣的“好教育”,应该长什么样?
“什么是好的教育?”在这个一切都快速向前推进的时代,这个问题格外引人注目。著名知识分子傅国涌先生在一封答家长来信中,阐述了他的看法。所谓“好的教育”,应该建造价值,激发人的想象力、理想和意志。在信中,他引用了如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中国教育家蒋梦麟和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等各界杰出人物对教育的看法。
独立,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就是要将一个童稚、蒙昧状态的人,养成一个独立而有认识美、善、真能力的人,当然也是能享受这一切的人。
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不是为了谋求职业而存在的,而是寻求人之为人的价值,是有限的人在有限的时间中求问无限价值的管道,通过教育,让人更有可能超越自身的生物性限制,从而获得对人和人所在的这个世界更确切和实在的理解。若不是如此,教育存在的意义也就十分有限。基于此,教育的目的始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建造价值。
教育不是要填满孩子所有的时间来提高孩子成绩,相反,是给予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去阅读,去亲近自然,去玩耍,甚至什么都不做,让他的身心(或者说肉体和灵魂)有一些放松的时光,让他独立地找到方向。
简而言之,教育无非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生活、享受生活、理解生活,所有学科的设置都是围绕着这些目标的,而不是相反。如果教育偏离了这些目标,那是教育出了问题,伤害的还是人的生活,通过接受教育,本来是要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不是要让我们被教育所困扰,变得焦虑不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