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岭大地新风劲 ——大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笔
学习宣传无处不在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目前,我县建成1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19个农家书屋、87个小广场,新组建14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2.58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文明新风劲吹庾岭大地。
1
1
三级联动 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厚植道德沃土,构筑文明高地。大余县委常态化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明确工作职责。各乡镇、各部门对应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强力推进基层所(站)全覆盖。
大余县印发《大余县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县、乡镇(村)、社会三级模式筹集资金,确保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全覆盖。县财政拨付100万元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工作经费;民政及农业农村整合配套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乡镇和村每个实践站落实配套资金1万至2万元,扶贫挂点单位支持3万至5万元;乡贤及村民自筹部分资金,建成了县、乡镇、行政村上下贯通、同向发力的文明实践阵地。
“按照‘就近就便、相对集中、便民惠民’原则,科学构建‘一站多点多基地’格局,着力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圈。”大余县文明办主任张鄂湘介绍。
大余县以县级中心为总揽,各单位、各职能部门广泛参与,建成1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了脱贫攻坚、医疗健康等144支志愿服务队,合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大余县池江镇杨柳村巾帼志愿者和村里的贫困户、空巢和孤寡老人共庆端午佳节。
▲池江镇在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
1
精准供给 实践活动“有声有色”
▲农户在农技服务志愿者的指导下播种。
“结合群众需求实际,我们建立志愿者人才库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菜单库’,全面推进全县志愿者队伍力量整合工作,切实提升文明实践活动内涵。”张鄂湘说。
文明实践,践行在人。2019年大余县下拨文化活动资金93.54万元,结合“文化扶贫”向11个乡镇和119个村(居)发放“点播卡”。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县、乡镇、村三级巾帼志愿服务队、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等力量,精心打造了“村村一台戏”“文明实践点播台”。
同时,将移风易俗、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赣南新妇女等十个方面元素融入其中,发动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以特色的民俗舞蹈、广场舞、小品、三句半等形式,创立了丫山打秋宴、右源山歌、周屋太极舞等一批有乡村特色的品牌节目。2019年3月以来,“村村一台戏”已经全覆盖演绎了200余场,为群众文娱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操作样板。
近年来,大余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群众需求,以群众点菜单”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特色乡土文明实践活动,形成了群众“点单”、政府“买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工作闭环,切实补齐基层文明实践最缺的“社会活动”“技能知识”“精神文明”三块供给短板。
1
整合资源 美丽乡村注入“文明力量”
“每年村里都会在宗祠内举行敬老活动、好家风评选活动,表彰‘好媳妇’‘好婆婆’等一批孝老敬亲先进典型,引导村民争相向典型和模范学习。”近日,在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在的周氏宗祠内,周屋村党支部书记周徐州告诉笔者。
▲“好媳妇”上台领奖
周屋村是理学古村。近年来,周屋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宗祠进行保护和修缮,将其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通过自编自演采茶戏、歌舞等地方特色浓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不仅让老祠堂容光焕发,也增进了村民对家乡的感情。
▲周屋祠堂
依托祠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该县一大特点。通过整合,在祠堂内设立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孝老食堂等。将理论政策学习、技能培训、移风易俗宣传、文体活动、感恩奋进教育等纳入其中,古祠堂已成为群众开展活动的“主阵地”。
1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至哪里。大余县以黄龙花木园、水南蔬菜基地等为培训场所,组织专业志愿者,以实地指导和实地宣传等形式开展农业技术传授;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组织县专业宣讲员、优秀第一书记、脱贫致富带头人等30余人,开展“田间小课堂”“乡村夜话”等宣讲300余场;组织文艺工作者、巾帼志愿者200余人,以“文艺+理论”“文艺+事迹”模式,将群众身边的故事转化成文艺作品,在11个乡镇演出300余场……
▲“田间小课堂”
大家还喜欢看
【高质量机关工作文化】县城市社区党工委:“一核多元” 共筑城市基层党建“同心圆”
【决战脱贫攻坚】廖达红:有了你的实干和闯劲,脱贫致富路上咱们携手并进
讲好大余故事,传递大余声音
看大余,尽在钨都云APP
投稿邮箱:1923299813@qq.com
转发扩散!记得点下
让更多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