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庾岭大地新风劲 ——大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笔

大余县融媒体中心 大余宣传 2020-11-04
点击上方“大余宣传”关注我们

学习宣传无处不在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近年来,大余县高位推动、高起点规划建设,以城乡统筹融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发力点,大力开展“田间宣讲团”“村村一台戏”“文明实践点播台”等一批特色乡土文明实践活动,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居)“学习、活动、服务”全覆盖。


  目前,我县建成1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19个农家书屋、87个小广场,新组建14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2.58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文明新风劲吹庾岭大地。


1

1


三级联动  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厚植道德沃土,构筑文明高地。大余县委常态化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明确工作职责。各乡镇、各部门对应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强力推进基层所(站)全覆盖。


  大余县印发《大余县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县、乡镇(村)、社会三级模式筹集资金,确保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全覆盖。县财政拨付100万元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工作经费;民政及农业农村整合配套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乡镇和村每个实践站落实配套资金1万2万元,扶贫挂点单位支持3万至5万元;乡贤及村民自筹部分资金,建成了县、乡镇、行政村上下贯通、同向发力的文明实践阵地。




“按照‘就近就便、相对集中、便民惠民’原则,科学构建‘一站多点多基地’格局,着力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圈。”大余县文明办主任张鄂湘介绍。



 

大余县以县级中心为总揽,各单位、各职能部门广泛参与,建成1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了脱贫攻坚、医疗健康等144支志愿服务队,合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大余县池江镇杨柳村巾帼志愿者和村里的贫困户、空巢和孤寡老人共庆端午佳节。


▲池江镇在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


1


精准供给  实践活动“有声有色”


近日,在大余县青龙镇元龙畲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党支部书记蓝胜平在向村民讲解粮食生产的各类奖励政策,了解群众对于春耕的想法。随后,农技服务志愿者就播种密度、水分保证等方面进行现场示范,手把手指导播种工作。


▲农户在农技服务志愿者的指导下播种




“结合群众需求实际,我们建立志愿者人才库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菜单库’,全面推进全县志愿者队伍力量整合工作,切实提升文明实践活动内涵。”张鄂湘说。




  文明实践,践行在人。2019年大余县下拨文化活动资金93.54万元,结合“文化扶贫”向11个乡镇和119个村(居)发放“点播卡”。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县、乡镇、村三级巾帼志愿服务队、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等力量,精心打造了“村村一台戏”“文明实践点播台”。


  同时,将移风易俗、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赣南新妇女等十个方面元素融入其中,发动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以特色的民俗舞蹈、广场舞、小品、三句半等形式,创立了丫山打秋宴、右源山歌、周屋太极舞等一批有乡村特色的品牌节目。2019年3月以来“村村一台戏”已经全覆盖演绎了200余场,为群众文娱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操作样板。


▲丫山打秋宴

  近年来,大余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群众需求,以群众点菜单”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特色乡土文明实践活动,形成了群众“点单”、政府“买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工作闭环,切实补齐基层文明实践最缺的“社会活动”“技能知识”“精神文明”三块供给短板。


1


整合资源  美丽乡村注入“文明力量”

  


“每年村里都会在宗祠内举行敬老活动、好家风评选活动,表彰‘好媳妇’‘好婆婆’等一批孝老敬亲先进典型,引导村民争相向典型和模范学习。”近日,在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在的周氏宗祠内,周屋村党支部书记周徐州告诉笔者。




▲“好媳妇”上台领奖


  周屋村是理学古村。近年来,周屋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宗祠进行保护和修缮,将其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通过自编自演采茶戏、歌舞等地方特色浓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不仅让老祠堂容光焕发,也增进了村民对家乡的感情。


▲周屋祠堂


  依托祠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该县一大特点。通过整合,在祠堂内设立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孝老食堂等。将理论政策学习、技能培训、移风易俗宣传、文体活动、感恩奋进教育等纳入其中,古祠堂已成为群众开展活动的“主阵地”。



1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至哪里。大余县以黄龙花木园、水南蔬菜基地等为培训场所,组织专业志愿者,以实地指导和实地宣传等形式开展农业技术传授;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组织县专业宣讲员、优秀第一书记、脱贫致富带头人等30余人,开展“田间小课堂”“乡村夜话”等宣讲300余场;组织文艺工作者、巾帼志愿者200余人,以“文艺+理论”“文艺+事迹”模式,将群众身边的故事转化成文艺作品,在11个乡镇演出300余场……


▲“田间小课堂”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近年来大余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将文明实践与党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等相融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美丽乡村注入“文明力量”



大家还喜欢看


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

感动!大余护士手绘漫画,记录战“疫”瞬间

大余第三批消费券开始发放啦!

【高质量机关工作文化】县城市社区党工委:“一核多元” 共筑城市基层党建“同心圆”

【决战脱贫攻坚】廖达红:有了你的实干和闯劲,脱贫致富路上咱们携手并进


讲好大余故事,传递大余声音



看大余,尽在钨都云APP



投稿邮箱:1923299813@qq.com


来源:大余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叶功富、张怡、刘照志
编辑:曹淑敏、陈姣玲
编审:彭承礼
监制:叶兰青

转发扩散!记得点下

让更多人看到!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