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主任教你睡眠知识!
2019年3月21日星期四 | |
睡眠知识讲座 | |
内容回顾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睡觉的时间节点也在不断的相应延长,这好像已然成为本科生、研究生普遍的现象。失眠、睡瘫症、夜间梦话、磨牙、甚至长期做恶梦,都有可能是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容易引起烦躁、焦虑、易怒、抑郁,甚至引发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90后中的很多人被睡眠问题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 | |
在一年一度的“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暨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于2019年3月21日晚上7点在管理学院314举办了以“良好睡眠,幸福健康”为主题的睡眠健康知识讲座。此次讲座特别邀请到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此次讲座吧! |
潘教授首先谈到“为什么要关注睡眠问题?”。一方面他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来说明失眠本身就是隐藏在我们身边未知的潜在风险,我们可能因失眠问题而导致无法挽救的悲剧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美国睡眠基金会相关调查数据来说明通过牺牲睡眠时间的方式并不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接着谈到“我们为什么睡不着?” 充分的白光,特别是带着一丝蓝色调,宛若蓝天的白光能够诱使松果体误以为依然艳阳高照。这意味着,正躺在床上使用个人电脑观看电视或用iPad看电影的你,正在摁下“反向嗜睡按钮”。褪黑素被称为生理性催眠剂,褪黑素主要在夜间分泌,强光抑制其分泌,分泌停止后循环中的褪黑素快速被清除。血浆褪黑素水平呈现昼夜节律变化,夜间水平较高,然而电子信息时代一系列不良的嗜好扰乱了我们的昼夜生物节律。
其实我们很多人会存有这样的疑惑——“睡眠障碍等于失眠吗?”,潘教授讲到睡眠障碍是睡眠量和质的异常。睡眠量的异常表现为失眠或嗜睡,睡眠质的异常则表现为梦游、梦魇等。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那么“失眠普遍吗?” 有统计显示,美国失眠的患者在人群中达到33%,而中国六城市的调查也显示2年内发生过或长期遭受失眠困扰的患者占人口总数的四成以上,广州居首,达到68%。失眠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常见的问题。潘教授讲到借助一定的药物手段或许对于解决我们的失眠问题有所帮助,在谈到“如何合理使用催眠药物?”时,他说,并不是所有失眠者都需要安眠药,我们应该首先要找到失眠的症结,而服药剂量应该谨遵医嘱,从而避免成瘾的危险性。
最后,潘教授说睡眠需要科学管理,避免走入误区,并给出相关建议:
睡眠误区
误区一:睡眠越多越益健康
误区二:做梦是没有休息好
误区三:饮酒可以催眠
误区四:睡眠障碍不是疾病
误区五:不需要午睡
误区六:吃安眠药会依赖
睡眠建议
一:顺其自然地接受睡眠中的各种不顺。
二:营造舒适的卧室环境(保持持卧室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不要噪音;合适的枕头)。
三:睡前放松身心。 泡热水脚、洗温水澡、按摩、瑜珈、音乐……
现场提问互动
提问互动环节
在讲座最后,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来表示对潘教授睡眠知识分享的感谢之情,同学们也在此谈到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关的睡眠困惑,潘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惑,例如,“睡眠问题与脱发是否相关?”、“晚上长时间使用手机如何影响睡眠?”、“睡眠是否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情绪”等一一做了详细的回答。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潘老师幽默风趣的讲授魅力征服了现场的同学。讲座结束后众多学生继续请教潘教授并合影。
讲座结束后众多学生继续请教潘教授并合影
每天当夜生活开始,我们的脑洞就像烟火一样爆炸,贪恋着每日最后一点时光,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消息,依依不舍地关掉手机,但作为代价,我们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熬夜综合症”,我们都知道睡眠的重要性,但越是这种“重要”但我们却认为“不紧急”的事,在一点点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当身体发出信号,你也应该给自己敲响一个警钟啦~早起早睡,养成一个好习惯,好吗?let's do it。
你可能感兴趣: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文字 | 心理服务部 郭雄腾
排版 | 心理服务部
编辑 | 见习生但雯萱
责编 | 夏紫薇 陈艾媛 代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