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步履“黔”行志昂扬,青春奋楫启新航 —— 暨南大学港澳台侨研究生贵州理想信念研习营顺利完成

媒体宣传中心 暨南研究生
2024-09-30
步履“黔”行志昂扬青春奋楫启新航


步履“黔”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港澳台侨研究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2024年6月16日至6月20日,暨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惠清明,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师陈西金、周楠楠,带领22名港澳台侨研究生赴贵州市开展理想信念研习。

本次贵州淬炼之旅,以革命圣地遵义为起点,以多彩贵州文化为纽带,围绕“红色基因传承”“科技创新驱动”“人文景观体验”“多元民族共融”四大主题展开。港澳台侨研究生通过沉浸式参观、交互式体验等形式,探访革命圣地重温英烈峥嵘岁月,走进云上之城领会新时代发展成就,游历壮美河山欣赏多元民族文化底蕴





遵义星火传薪志,初心如炬耀千秋



朱漆大门,顶盖灰瓦,一座楼,一棵树,一个光辉时刻。研习营师生踏入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遵义会议会址,正是这座楼见证了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伟大抉择的诞生。步入二楼会议室,时光仿佛停驻在1935年那个寒冷的冬日,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围坐在长桌旁,为中国革命前途殚精竭虑的画面历历在目,他们激烈讨论的余音仍不绝于耳,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来自中国台湾的章依垚感慨道:“小到家,大到国,历史至关重要。知来时路,方能书未来途。历史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的纽带。今天,我身临其境触摸到先烈们最艰辛的奋斗历程,加深了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脉络的理解。伫立于此,深感今日之和平来之不易,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纪念在遵义战役和娄山关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遵义人民把在附近找到的77座红军坟墓集中迁葬至此,树立墓碑,代代纪念。研习营师生沿着316个台阶拾级而上,缓步走到烈士纪念碑前,苍松挺立、翠柏低垂,我们肃穆而立、敬献花篮、鞠躬默哀,向为中国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表达崇高敬意。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将如初心之炬,永远闪耀。随后,大家绕行至纪念碑后方,瞻仰红军英烈墙、邓萍烈士墓和红军坟,他们坚定信念、身先士卒投入战斗,不怕牺牲、英勇无畏,我们需要铭记,更需要传承,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蒙古华侨刘志华感慨道:“每一座墓碑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段鲜血淋漓的历史。在这里,我感受到革命的胜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红军精神永垂不朽!”






数据长河汇黔陲,创新浪潮启未来



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是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微缩景观”,承载、记录、讲述着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农业、服务业、民生、生态服务、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故事。研习营师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亲身体验“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物流”“一码贵州”“智慧农业”“智慧停车场”等大数据赋能的应用场景。贵州正以大数据为引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为改善民生、助力脱贫贡献智慧力量。来自中国香港的区展宏表示:“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脉动,这不仅是数据的海洋,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类高精尖技术的应用,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大数据不仅推动着产业的升级,更在悄无声息中改善着我们的生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集合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最新科技手段,数字化全景再现长征之路。研习营师生走进《红飘带·伟大征程》场馆,沉浸式体验长征途中的苦与难,重温“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等一幕幕经典场景,唤醒历史记忆,感悟长征精神。来自中国香港的胡子尧表示:“随着脚步的移动,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我看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困苦、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他们付出巨大牺牲,长征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千年文脉润黔州,华夏瑰宝展新姿



黔山秀水,锦绣贵州。甲秀楼,有“登科挺秀”之意,作为一个崇尚文明的民族,科考、读书、蟾宫折桂、一举登科早已刻入中华儿女的血脉。研习营师生一登甲秀楼,沾沾好意头,在楼内感悟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楼外见证贵州不息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相互成就。来自中国香港的陈佳欢表示:“甲秀楼的建筑充满了古朴和神秘的气息,拱桥、亭台、飞檐翘角,尽显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每一根木梁都铭刻着岁月的沧桑。漫步其中,恍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甲秀楼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娓娓道来贵州那丰富多彩的人文底蕴。”




黄果树瀑布,如一匹素练悬于群山之间,气势磅礴,雾气氤氲,同学们站在观景台上,一览祖国壮美河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在贵州深深扎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成为全省上下的理念共识与发展逻辑。距黄果树大瀑布六公里处,有个依山傍水的布依族村寨——石头寨,整个村落的建筑由石头建造而成,还是远近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之乡”。研习营师生步入蜡染作坊,亲身参与蜡染制作,从勾勒、画蜡、浸染到脱蜡,每一步都充满乐趣,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非凡魅力和生命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更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脉赓续之责,青年当负,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多彩黔风绘锦绣,民族团结谱新篇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州,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聚集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织碰撞,互鉴共融,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此行,研习营师生来到贵阳大剧院,欣赏了一场文化饕餮大餐——《多彩贵州风》,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格局,领略到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等世居少数民族的浪漫风情,他们的舞蹈、侗歌、民族绝技、器乐表演和精美的民族服饰令人流连忘返。来自中国澳门的李锦昌兴奋地说:“《多彩贵州风》的表演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贵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每个节目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




踏上石板街,研习营师生参观了苗族博物馆,再见两千年来苗族祖先熠熠生辉的五次迁徙记忆,馆内陈列的精美银饰、民族服饰、古老乐器、苗族医药、生活习俗,无不展现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板,向我们讲述着苗族的迁徙史和传说故事。夜幕降临,研习营师生走入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称的西江千户苗寨,从氤氲薄雾到万千灯火,从民族服饰到苗家阿妹,从芦笙舞曲到高山流水,西江千户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






青春共话黔州行,暨南情谊永绵长



6月18日晚上,在“暨南青年说”主题活动中,研习营师生齐聚一堂,分享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共同回顾了这段珍贵的研学经历。



惠清明在讲话中指出:“本次研习营是暨南大学‘行走的课堂’的生动实践,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在领略贵州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韵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国家发展国情,坚定理想信念,用心感受研习带来的收获与成长,将本次的研学经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精神传承下去。

随后,两位学生代表分享了他们此行的感悟和体会。来自中国台湾的王珩谈到:“这段贵州之行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体验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多彩。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文化瑰宝。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自中国香港的周和威谈到:“毕业之际,能与老师同学们到贵州研习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行程中深入调研学习、体验民俗风情,一路上相互支持、彼此陪伴。感谢暨南大学,感谢相知相遇。”



本次贵州之行,从遵义会议会址的庄严肃穆、到大数据中心的科技创新,从黄果树瀑布的磅礴壮美、到多彩民族文化的和谐交融,激励着港澳台侨研究生在感悟革命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在领略祖国壮美中增强文化自信,在见证发展成就中激发报国之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使命”。岁月更迭,山河巍峨依旧;时代变迁,长征精神永垂不朽。它将永远激励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不负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

暨南大学研究生领航骨干赴侨乡江门开展研习考察活动

2024年暨南大学“同心圆”主题考察惠州研习营顺利完成

优秀港澳台侨研究生赴湛江开展“同心圆”主题考察活动


文案 | 王珮珊  周楠楠  陈西金

图片 | 洪溢键  王帅等贵州理想信念研习营成员

编辑 | 林柏任

责编 | 魏婷婷  陆维茵  王思齐

初审 | 周楠楠 

复审 | 惠清明 

终审 | 李朋军

(本微信公众号网络图片若侵权,请私信删除或领取薄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暨南研究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