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向】专业课真题应该怎么用?让拖鞋哥告诉你

2015-05-24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真题与真相团队考研周报,每周日早上7点前发布,给你一个多赖会床的理由。2016新传考研QQ群一:76386255,欢迎广大考生加群,每周一次线上经验分享。
所有学长学姐的经验贴都告诉大家“真题很重要”。可问题是,真题应该怎么用?我们应该从专业课真题里学到什么,怎么去学?

看真题,应该注重4个细节——
1.分析出题的“偏向”
2.寻找重点和热点
3.学习考试“文本”的写作
4.练习答题的逻辑

第一个环节,从看完第一轮书开始,如果大家进度快的话,就在今天。顺便发个福利,如果大家能按拖鞋哥的要求做出你们学校的“偏向”分析,并截图在微博上@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拖鞋哥将送你一本2016版与微博、微信公众号同名新书(每个学校只有两个名额,学硕专硕各一,以发微博的先后顺序为准,活动有效期一周);
第二个环节,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平时空下来,多思考,多分析,这个工作要持续到考试前;
第三个环节,应该从暑假开始,利用碎片时间,一天20分钟不少,一个小时不多,但是到了11月月底应该专门拿出一周时间,整理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二战的小伙伴现在就可以开始,一战的小伙伴从10月开始也要每周起码拿出4小时给自己压任务。

考研是荒野求生,而真题则是你们的地图和指南针(这个年代是不是应该说导航软件了,囧)。让我们从这篇文章开始,学会用真题吧——
上张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爷的照片,与主线剧情无关,只是拖鞋哥是贝爷的忠诚粉丝。
考研的偏向
你可知道,你们学校每年客观题(简答、名解等能从书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主观题(论述、评论/消息)写作各占300分专业课成绩中的多少分值?你可知道,你们学校在考察中,更偏向新闻、广告、传播,是否重视新闻写作,是否重视研究方法?考研的偏向最终会决定大家的复习策略,但是,怎么分析?来,拖鞋哥教你方法。
首先,你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你所报考的学校的5年真题,学硕与专硕应该分开(也就是报考学硕只需分析学硕真题)
2.你所报考的学校,5年内是否发生过明显的变动,包括考纲的变动,但更关键的是人事上的,大牛级老师的入职和离职以及系主任一级的老师的变动,如果有,则应对此作出分析。

其次,分析理念。新闻传播学的知识体系,看似庞大,其实无外乎就是以下几个侧面——
传播学:主流传播学、传播学新思潮(在我的归类里包括批判学派、多伦多学派、媒介环境学等在主流效果研究体系以外的传播学知识)
新闻学:新闻学理论
新闻实务:采写编评理论、报道策划、新闻写作
新闻史: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
广告学:广告理论、广告策划及其他广告实务
公关关系学:公关理论、公关策划及其他公关实务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基础、研究设计
媒介经营:也有人称之为传媒经济学
网络传播:网络传播与新媒体
广告电视:广播电视
其他知识:有些学校喜欢在名词解释中考大家新技术名词和其他专业的名词大家不妨参照拖鞋哥给线下集训班的小伙伴定的课表——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其实真绝对算不上庞大,以上11个大类18个小类,完全足以概况整个学科的理论体系。但某种程度上对大家来说是幸运的是,大部分的学校在这18个分类中,都会有所偏向,并且有些学校爱考主观题,有些学校爱考客观题,大家要分别有所准备。比如说北大学硕非常看重研究方法(当然,对我们在读研的小伙伴说,那些考察的研究方的难度也就是介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专硕则更重视新闻写作能力;再比如,人大命题偏于新闻、传播,对广告不是那么看重;在比如,偏爱批判学派的武大,一整张卷子几乎见不着客观题也是比较醉;另外,拖鞋哥最熟悉的厦大,学硕客观题分值较大,背的功夫绝对不能省,专硕主观题分值比例大到令人发指,非脑子灵活者,不推荐报考。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分析?让我们先看分析表(基于2015人大学硕考研真题)——
看过传播学教程中关于研究方法部分的同学一下就明白了,这就是最基础的内容分析法啊!把历年真题考察的内容做一个分析,主观客观、考察内容的分类,有些内容涉及两类知识,可能要另外标出,伴随着你们复习进度的推进,你们还可以在这个表里头加入其它你们关注的编码项。首先是一道题一道题地分析真题的考察范围,然后呢,再把它们整理到以下表格中——
这么一看,情况就非常明朗了——人大的新闻学在国内只有复旦可以与之抗衡,在考核中自然也不出意料地非常重视新闻理论(100分)和新闻实务(75分),同时,中外新闻史、主流传播学、广告公关理论也在考题中占有相当份额。这么看来,大家还不知道重点在哪里?175分的新闻学和新闻实务一定要拿到手啊,这已经不只是半壁江山了。
但是,一年的数据,按我们老师最经常和我们说的一句话,“样本量太小”,“置信度不够”,那肿么办?对于研究一个学校的偏向而言,最近3年的数据最具参考价值,但是建议大家分析5年左右。了解了偏向,能干啥?
你知道北大学硕今年考了90分的研究方法吗?具体说是30分的研究方法理论和60分的研究设计?还等什么,快到拖鞋哥的微信公号回复“实务视频”看去年给大家录的研究设计视频啊!
你知道上大专硕今年采写编评实务丧心病狂地考了108分吗,练习,疯狂地练习,必须练习,必须的必。
还有,你们造吗,武大基本木有客观题啊,木有客观题就意味着不能纯粹背背背啊。快回复“第十二期”,看拖鞋哥教你怎么做一个批判性读者。

重点和热点?那是什么鬼
小伙伴
拖鞋哥,书上哪些东西是重点啊?
一开始你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
拖鞋哥
小伙伴
讲重点!
所谓的重点,分三种。一种是相对于一个理论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而言的,例如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无论老师是否会直接考察,你答各种题目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去应用到。
拖鞋哥
小伙伴
虽然不明白,但是觉得好像很厉害。
第二种,就是我们前面提过的偏向,这里不重复了。第三种,其实我更愿意叫它热点。它除了理论本身外,也包括去观察理论的视角。例如新闻自由,03年以前,我们谈论新闻自由的时候,谈论的是新闻自由本身,新闻自由的重要性,或者是报纸的新闻自由;而现在呢,新闻自由本身以及他的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学界现在谈论的是新闻自由的尺度和它在自媒体环境下的适用性,甚至还要与电视剧分级制、舆论导向等问题结合。也就是说,知识还在那里,但是考察的侧面却已经完全不同了。
拖鞋哥
小伙伴
貌似挺有道理的,那我们怎么去把握它呢?
第一种重点,你在看书的过程中,慢慢就知道咋回事了,如果能做点题特别是论述题更好。在做题过程中你会发现,你自己复习最好的、最熟悉的理论才是重点,其他都是浮云,我们不能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拖鞋哥
小伙伴
我怎么就是不信呢?
好吧,其实看自己学校5-10年的真题对你们把握重点也是有帮助的,基本出过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玩意都是超级重点,分分钟老师就能给你们拓展出100道论述题出来。至于考过论述题的,特别是被归类为基础知识的论述题的,那更是重点中的重点。
拖鞋哥
小伙伴
我貌似get到了一点,但是热点呢,你不是说考察角度一直在变化吗?
你当你哥做《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是为了神马?给你们看一段从书里摘抄出来的主编点评先——
拖鞋哥
沈灏和21世纪案这两个关键词,大家在这本书里还会看到很多次。拖鞋哥在2015版的书里就说过,现在的中国某种程度上和60年代,确立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时的美国有几分相似,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新闻自由已经成为不言自明的东西,但是渡过了生存焦虑的新闻业界和学界开始反思自身,寻找更好地把自己镶嵌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方式,检讨自己在过去做的那些不靠谱的事情,所以有关媒介伦理的研究和新媒体研究一起,成为了当前新闻学研究的两大主流话题(如果说有第三的话,那就是方法论的规范化运动)。2013年的媒介审判,2014年的新闻敲诈,2015年上半年的报道失实是学界讨论的核心,前两者已经出现在2014、2015考研当中了,大家在2016年考研的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对后者引起重视。当然,对媒介审判和新闻敲诈的研究当前仍在继续哦!顺便给大家两个关键词,“标题党”、“报道失实”(考察医疗报道的可能性极大)。
别以为其他学校的真题没有参考价值,事实上,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学校与学校之间关注的重点,并没有多少不同。要是各玩各的,你说老师们怎么开会,怎么分出水牛逼谁不牛逼?说白了,老师们读的都是那5本中文杂志(其中4本拖鞋哥有为大家做定期监测哦)和几本英文期刊,没听过议程设置理论?就是那几本杂志和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在给老师们设置议程好吗?别以为所谓的热点就是现在微博上讨论的那些东西,话说刷微博的老师也就占到所有老师的40%不到,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才是王道,但是客观上我们接触不到或者接触下来需要太多时间成本,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真题去判断。14年的时候,考研中最热门的一个话题是媒介伦理,北大、同济、人大、中传考了一道题,复旦、厦大考了两道题,湖南大学、暨南大学考了三道题,武汉大学考了四道题。15年虽然我还没有做完整统计,但是北大、清华、人大、中传也就是所谓的帝都四大名校一个不拉,全部继续在考察。其中北大的考察角度延续了14年的考察媒介审判的主流视点;清华、人大转向了媒介敲诈,但这个方向去年湖南大学、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考题都有涉及;至于中传,他们考察的“我国地震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湖南湘潭产妇死在手术台的舆论,谈你的看法”很有前瞻性,对明年的考察方向很有指导性呢。
拖鞋哥
小伙伴
那我怎么去做总结呢?
一则,多看,多思考,这个没有什么花巧。
拖鞋哥
小伙伴
不开森/(ㄒoㄒ)/~~
别着急,没说完呢。二则,特别重要的东西,拖鞋哥都用主编点评给大家指出来了,虽然肯定不全,但是一开始的时候,起码比你们自己整理来得简单粗暴快。到后期你们看多了,水平也提高了,自然就懂了。当然,要注意结合你们自己学校的偏向哦,要你们学校这几年一直靠考流传播学,那有关新思潮的东西自然就对你没什么用;如果你们学校不考广告学,那么,你懂的。
拖鞋哥
小伙伴
这个我当然知道了(*^__^*),你当我傻啊!那么,问题来了,买书地址哪家强?
今年的新书,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去众筹网上预定,7月初能送到大家手里,还送考研尺哦。去年的那本,报名拖鞋哥全国巡讲,北京、上海、青岛、厦门、武汉,都有送呢。不方便过来的话,去当当买吧,搜《新闻传播学考研名校真题解析》(去年的名字),我是不会告诉你当当每年6月中旬都会有一波毫无节操的折扣的。另外据说去年版,出版社的库存只剩下400+,还刚刚被拖鞋哥要走了150本,所以大家赶紧上咯,马上就要成为传说中的绝版资料了呢,说不定再放几年可以当古董卖哦。
拖鞋哥
从第二轮复习开始,学习考试文本的写作
教材,和你们最终写到试卷上的东西,究竟有什么不同?
废话,一本教材动不动二三十万字,考试的时候一道论述题最多两千两百字封顶,能一样?
或者这么说,教材的逻辑,是介绍。在xx年前,有一个很牛逼的人叫xxx,他提出了一个xx理论,对传播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社会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这就是标准的教材的写法。
那么,考试的逻辑呢?是论述。对于xxx问题,我是怎么看的,可以从x个维度分别分析。a维度上,xx牛人说过什么,过去历史上有什么事情证明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b维度上
……
知识也许都是教材上的那些知识,但是写作逻辑上却是完全不同的。而我们考研复习的目的,从功利的角度上说,就是要考好试啊,学习牛逼的考试文本,当然是一个最简单粗暴快的方法。那么,怎么学习?
我其实不是很建议大家买自己学校的学长学姐的真题解析,因为除了名解和简单题,八成的真题解析,论述部分都做得有点应付,容易把大家带沟里去。那怎么办,还是拖鞋哥的《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一则,22个参与写作的学长学姐,都是在各校考试中实打实高分杀出来的,水平没得挑剔;二则,他们写得,都是自己在考场上碰到的那张卷子,不同于学长学姐们整理真题时“指导后进”的心态,他们还原的是自己的考场思路,那种答不好就落榜的压力,逼出了每个人最好的状态。
那,怎么读?前面说到了,从第二轮复习开始,利用零碎的时间,20分钟足够大家看完一道题的解析。一天1道题不算少,4道题不算多,在你们基础不牢靠的时候,尽量不要连续看超过2小时,信息量太大、太碎片化了不利于接受。但是在11月以前,尽量要争取看完2-3遍。然后,在11月,找个时间,可能3-4天甚至一个礼拜,做一下真题整理,建议放在大家最容易心理崩溃的11月底,在那个容易崩溃的时候,换个复习节奏是不错的调剂心理状态的方法。

练习答题的逻辑
学习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答题却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两套逻辑。
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们学的东西都有标准答案,也就是说,背背背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考研,特别是新闻传播学考研,显然不行,这就要大家去练习答题的逻辑。
那,练什么,怎么练。你们学校2年内的学硕+专硕真题以及11-13年的你所报考的方向的真题,最有参考价值,如果到时候有余力,不妨从拖鞋哥书里找几道题来做。另外,微信公号回复“答题技巧”有全套干货哦。
可以专注论述题,答题前请尽量不要看学长学姐的答案,思路容易被带跑。开卷考试,鼓励大家在觉得无从下笔的时候多看论文,我刚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经常都是1天1小时,2-3天才磨出一道题。这个过程,二战的小伙伴,不妨草草看过一轮书就开始,这个方法可以帮你们找到复习的状态。一战的小伙伴,最晚到11月份,每周起码要安排一个下午专门做这事。关于这点的更多细节,我们以后再聊。

今儿就先聊到这里,点击阅读原文,预定新版《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预定新版《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