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述】媒介伦理,每个学校每年至少考一道哦亲

2015-09-20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真题与真相团队考研周报,每周日早上7点前发布,给你一个多赖会床的理由。2016新传考研QQ群二:454075790,欢迎广大考生加群,每周一次线上经验分享。
今天我们给大家选了两道来自14版真题与真相媒介伦理个案分析题——“李天一案件中,用媒介伦理分析媒体表现”和“结合BBC‘杀光中国人’事件谈媒介的自律与他律,答题人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专硕钟佳莹和武汉大学的专硕孟薇。两道题答得都非常的棒大家在答本类题的时候不妨参考。顺便和大家一说,未来两周的每周论述也都与媒介伦理有关,下周我们会去分析两道视角更宏观的媒介伦理题,下下周拖鞋哥会给大家聊聊答本类题目的特殊技巧。

李天一案件中,用媒介伦理分析媒体表现。
沸沸扬扬的李天一案历经一年多,最后以李被判十年收场。李案作为一起普通强奸案件,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影响,媒体在其中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一、李案中的媒体的报道失范
李案中,媒体的报道产生一些失范现象,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暴露李天一姓名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
媒体从业者恪守职业伦理的同时更该遵守法律规范,李天一事件前期,媒体在报道时暴露了李天一的姓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2 过分聚焦私人生活导致媒介报道偏颇
媒介应聚焦案件进展,然而很多媒体过度关注李家私人生活,大量发表对李家教子无方的质疑,甚至牵至李、梦二人的感情生活。媒介报道偏颇,给当事人及家人带来压力,造成媒介逼视。
3 网络审判
网络时代媒介审判主题不再局限与专业媒介工作者。大量网民在未经审判时候大量发表李有罪无罪的观点,影响舆论,甚至对司法过程施加压力,构成网络审判。
4 违背媒介伦理中最小伤害,善意原则
康德的绝对命令成为媒介伦理的渊源之一,一切向善应该是媒介工作者所追求的伦理准则。

二、产生原因
产生上述现象有五方面的原因。
1 新闻工作者职业伦理道德问题和媒介把关不足
新闻报道虽然是媒介工作者生产的,但并非个人行为,媒体有责任进行把关,报道的偏颇媒体责任难逃。
2 市场背景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
我们实行一元体制,二元运作。由财政供养到自我供养为主,广告收入主来源导致对经济利益追求,追求戏剧化、冲突化新闻。
3 媒介市场激烈的竞争
媒体市场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背景下国外媒介集团冲击、新媒体对旧媒体的冲击、双重冲击对体制改革也施加了压力。在激烈竞争下,为占得一席之地,媒介易牺牲格调吸引受众。
4 歧视报道
媒介对特殊群体的歧视报道形成对官二代妖魔化的刻板印象,网友的集群化表达加剧了这一问题。
受众激烈的反映与受众心中由于媒介长期报道所形成的对于官二代的刻板印象有关。“我爸是李刚”“炫富”“攀比”“专横跋扈”,媒介的报道给富二代贴上这些标签,加深了对富二代的偏见。
网络使用匿名,网民更加容易产生集群化表达,体现出“乌合之众”的特征——非理性、易怒、易受周围人群的影响。李天一事件网友的过激言论就可见一斑。
5 网民媒介素养不足
媒介素养包含很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媒介报道内容的自我思考与辨别能力,正如李普曼所说,理性就是要用批判的眼光,面对成见,面对现实。媒介报道所形成对富二代的刻板印象显然影响了公众对于此事件的判别,形成舆论的一边倒,过激言论体现了网民媒介素养的不足。

三、对策
1 国家加强立法
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新闻法,应加快新闻法出台步伐,完善传媒相关法规,让媒介乱象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更好地规范媒介运行中的种种行为和不妥之处。
2 媒介自身负起责任
媒体应该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维护媒体自身形象,坚持专业从业标准,不可为搏眼球输掉格调。媒介要加强把关,坚守自身的社会责任,杜绝恶性竞争、炒作等不良行为。
3 加强新闻从业者队伍建设
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事业的生产主体,努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一是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培训,二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
4 公众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公众应提高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要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让公众明白媒介与真实社会中偏差,让公众明白媒介生产中的选择性,让公众抱有理性与批判的思考能力,减少公众的非理性行为。


材料是ABC美国广播公司“杀光中国人”言论,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论述如何自律、他律。

所谓媒介伦理是传媒从业者以及新媒体的用户在采集、发布、使用信息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总和。在此次ABC美国广播公司播放出“杀光中国人”的相关节目中,广播公司暴露出媒介伦理失范的问题,笔者将从媒介伦理失范、相应对策来分析这一现象。

一、ABC媒介伦理失范表现
1 创意无下限:用所谓的“微创新”愚弄观众
电视节目“内容为王”的黄金定律应该是“有创意的内容为王”。在此次事件中,“杀光”对象是中国人,被当作有创意的节目堂而皇之地播出。美国广播公司以播放伤害中国人感情的内容博得眼球,提高收视率。这种所谓的“微创新”只会损害媒介形象。
2 道德无底线:用所谓的“艺术”迷惑观众
传统媒介理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但是发达国家的电视节目管制较松,因此ABC的《儿童圆桌会议》引起口诛笔伐。这并不在于创意的缺失,而在于作为成人的主持人面对无知无畏的种族言论,突破底线地表示“很有趣”。广电节目为了追求思想性、艺术性,做出突破道德下限的出位之举,示范效应是可怕的,ABC引起了人们的警惕。

二、ABC美国广播公司伦理失范原因分析
1 追逐经济利益,忽视媒介道德纪律
新闻媒体的产业属性决定了它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去谋求自身资本的储备,实现资本与知本的相互转换,拓展市场竞争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在资本主义的国家里,传播媒介商业化,过度追求眼前效益而忽视了自身的媒介道德。
2 传媒工作人员自身素养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此次ABC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人当众不制止不当的言论,而且还以“有趣”来评价,主持人自身媒介素养的不够造成后来民族隔阂,甚至国家争端。
3 文化帝国主义引起的民族自信心
在当今“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里,美国经济实力首屈一指,民族自信心的过度膨胀让美国传播媒介失去了道德束缚,敢于报道任何事件和言论。
4 中国国家形象需重新塑造
此次事件暴露出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迫在眉睫,文化隔阂带来的民族差异和偏见,甚至民族歧视等都不利于两个国家良好的关系的维护。

三、对策
1 媒体从业人员要提高自律能力接受他律的约束
这要求从业者要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新闻从业者和媒体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应当承担一定的公民责任和社会责任,遵守道德伦理和行业规范。
2 受众要发挥监督作用
对媒体的社会监督,广大公众要主动承担起监督媒体的义务,对违反媒介伦理的行为进行举报,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与审美意识,自觉抵制低俗、庸俗之风。
3 完善法律法规,用制度来规范媒介失范行为
ABC美国广播公司播放不当言论表明美国媒介电视制度的不完善,理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媒介伦理失范行为,硬性措施来规范媒介行为。
总而言之,媒介是一个国家的窗户,媒介的失范行为必然导致国家形象的受损以及增加民族矛盾,这必将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份责任维护好和平的环境,每一个公民有责任捍卫国家利益。在全球化的当代社会里,每个人遵守道德底线,每个国家捍卫自身权益,不搞霸权,不弄两极分化,相信未来的世界会更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