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方向 | 学会六种阅读法,教你做一个会读书的人

2016-05-15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 快点来抱抱我 




你会读书吗



亲,识字真的不等于会读书哦!!


       读书、或者说学习,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训练过程,其训练的目的在于基于自己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利用合适的学习资料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提升自己。


      请再仔细读一遍上面这句话,因为它涉及到了我们这篇文章中四个重要的概念,也即——


学习目的(短期)

知识储备

学习资料

学习目标(长期)


      这四个因素的组合决定了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会给大家介绍六种阅读技巧,而它们分别对应考研学习中的六种常见目标和六个学习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阅读技巧更适合人文学科,包括拖鞋哥的本专业新闻传播学,也包括所有考研人都要考的政治。


       而对考研来说,学习目标是恒定的,也就是考研成功,为了节约篇幅,此处我们按下不表。


       而短期的学习目的的制定与完成应该贯穿我们考研过程的始终,把目标分解到7天、3天甚至1小时,每一个时间段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避免自己陷入在自习室“仅仅只是熬时间”的尴尬,才能让自己一步步向目标推进。



     但你知道,我们除了“背下这段字”以外,其实还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学习目标?知道要做什么,很多时候比怎么做更重要你说对吗?



       知识储备决定了我们可以去制定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知识储备其实分成两部分,对一个学科的整体知识储备更重要,但对具体你读的那本书的熟悉度也很关键。


       而学习资料在这六种大体分为两种:核心书籍和边缘资料,前者指的是我们的指定参考书、后者指的是其他所有对考研有帮助的材料,例如论文。



下面进入正题

给大家介绍六种有逼格的阅读姿势





1.浏览法




使用建议:


       浏览法可以帮助跨专业的同学迅速了解一个学科,本专业或者二战的同学该开始接触考研复习时也可以借助浏览和速读快速找到学习状态。同时哪怕到了复习后期,掌握速读技巧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速对边缘资料的阅读过程,并为进一步地从中找到需要精读的材料做准备。



阅读方法:


       速读法的核心是!你的目标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书先大体看过一遍,什么理解、什么看完什么都没记住,都不用去顾虑。如果你看完一回书就啥都记下,那你应该去检查下自己是不是有超忆症或者类似疾病。


阅读速度,答题可以认为是以下几个系数的乘积

“一眼阅读量”

“信息搜寻速度”

“回读率”


▲ 一眼阅读量指我们一瞬间(科学研究为0.18-0.27秒)能处理的信息量(中文一般为5-8字,很多同学读书慢的原因在于他们习惯了逐字阅读,但这更多是心理障碍);


▲ 信息搜寻速度即与阅读技巧有关,也与阅读材料的排版有关,拖鞋哥在前面文章中给大家介绍的指读法是目前公认最实用的提高信息搜寻速度的方法。


另外,我们常说的学习状态不好,其实问题往往出在这个环节——人在疲劳的时候,信息搜集速度不自觉会减慢,但是信息收集速度的减慢会带来单位时间信息输入量的减少,而这样的信息输入量的减少又会引起我们大脑中的“无聊”和“疲倦”感的出现,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 回读率分为无意识回读和有意识回读,有意识回读可以提高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但可惜的是,根据国外研究,未经特殊训练者,70%的回读都属于只能降低我们阅读速度的无意识回读。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任务,因为中文语言的特殊性,我们在无意识回读中很难避免地回浪费更多的时间。



解释这些概念的目的在于告诉大家

1

在浏览阶段,请抛弃逐字默读的阅读习惯,它几乎会让你在阅读同样材料的比起一般人多花3倍的时间,并且容易陷入文字细节而影响你对全章节、全本书结构的理解;

2

学会用“指读法”减少用于寻找信息的时间。




       考研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大量陌生材料,有一些学校的指定参考书丧心病狂地多达20几本,有很多准备较晚的同学在11月会反复@ 拖鞋哥“还有2本书一个字都没看咋办,我能就看看笔记吗?”


       很多人看书慢、以为把什么都一次性搞懂那才叫学习。讲真,如果你们学的是高中教材,那确实没错,那样以知识点为核心、章节与章节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逻辑联系的东西你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么学确实没问题。


       当你对一个学科或者一本书缺乏知识储备的时候,阅读速度其实往往会和阅读的效果成正比——合理范围内读得越快,第一遍看书吸收到的东西反而会越多,因为快速阅读能帮你迅速融入书的“逻辑与意境”。


       但也要注意,特别是当你有了一定专业基础,或者后期在阅读边缘材料时,浏览法并不只与速度有关,要掌握一系列诸如寻找段落中心句、快速找出关键论点的方法,才能在阅读中得到更多收获。


       关于速读法,我在《考研人,第一遍看专业书应该注意些什么》中有详细介绍,回复“方向”本文就不赘述了。


不过,在此强行插入一波广告

↓↓↓


       速读法的极致,当然是拖鞋哥的“史上脑洞最大的考研政治课”啦!


       我们在忠实于红宝书的基础上,将全书处理成了3-6字,人类能瞬间接受的信息,同时利用单一纯色背景和居中的信息呈现方式带来的注意力聚效效果减少大家用于搜索信息的时间,同时辅以合适的信息呈现频率(随着复习进度的推进,每条信息出现时间0.33秒-0.28秒逐步加快),提高大家的阅读速度,消灭无意识回读。


       另外,我们特殊的呈现形式客观上有利于大家在各种奇葩的阅读环境下提高注意力,于是可以帮助大家充分利用诸如等人、坐车、上厕所的时间,在不耽误现有复习进度的基础上对考研政治建立大体印象。











2.设问阅读法





使用建议:


        适合跨专业同学第二轮专业课学习和本专业同学第一轮专业课学习以及倒数第二轮的复习,适合读教材,同时也非常适合用来读政治——最大的好处是读起来快而且不犯困哦亲。



阅读方法:


        顾名思义,设问阅读法要求大家在正式阅读材料以前心中有问题,而阅读的目的则是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大家提高阅读材料时的注意力,抓大放小,从而更能融入作者设定的意境。


       一个不能算是缺点的缺点在于它对阅读者对该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有一定要求,使用这种阅读方法,最核心的是要知道应该去问自己什么问题——当你知道问题在哪里,那问题就离解决不远了。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知道问题在哪里?

       一般教材,在章节末都有10个左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基本都是整个章节的核心,第一次使用设问阅读法,不如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


      书中无关这些问题的文字,可以纯粹只利用浏览法速读,但关于这些问题的段落则要精读、细读,通过划线等手段寻找问题的答案,甚至如果你对这一问题有什么进一步的思考或者追问,不妨在书中记录下来。


       每个章节读完以后,不妨对这些问题及你找到的答案再做一次复习与检阅、重新思考。坚持做完这一过程,确实、因为只关注少数问题,你的阅读过程必然会有遗漏,但对细节的“有意识忽视”恰恰让你对章节和学科的核心有了一个更好的把握。


       倒数第二轮复习时,同样不妨使用设问阅读法——这个时候你对学科、对自己学校的真题已经到了能允许你对书提出自己问题的时候了。


      在阅读章节以前,先列出20个或者以上的问题,然后通过阅读的过程去作答——这个过程很烧脑,但是学习效果不过就是学习时间与烧脑程度的乘积,在时间有限的后期,主动提高烧脑程度可以让你自己更高效哦~





那么

为什么说这种阅读方法特别适合用于读政治呢?



       因为政治有大把的老师为我们事无巨细地整理了大把客观题,结合设问阅读法的话效果极佳哦,操作步骤如下——



1用拖鞋哥的“史上脑洞最大的考研政治课”建立对政治的大体印象(好吧,你们懂得,广告植入是必须的,但是这一步骤确实可以提高后续地学习速度);
2打开一本政治客观题库,翻开单选题部分,到书中去找出所有单选题的答案,建议以每20分钟解决30道单选题为目标,做完可以休息5分钟或者做其他事情;
3复习完一个章节后第三天,拿一本另外一位老师出的题目测试自己,记下需要猜的题和做错的提,同样去书中找出答案并作标记;
4记得经常复习错题;
5

同样的过程用多选题再来一轮;





PS:这一学习方法来自新加坡学者Jack Lin对交规学习的研究(也就是我们考驾照时常说的科目一),学习材料为交规考试内容节选,约8万字,相当于考研政治复习内容的八分之一。



以下是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


1.实验对象为新加坡某公立高中两个班的学生,平均年龄17岁,均无驾车经验,男性略多于女性(47男,42女);

2.下发阅读材料,限时60分钟要求大家快速浏览,并宣称阅读速度会对最终奖励产生影响;

3.让受众根据材料找各类选择题总计250道的答案,这一过程人均用时214分钟,正确率为92%;

4.三日后,对题库措辞进行微调并要求被研究对象作答,正确率为81%,考试过程平均用时74分钟;

5.七日后,要求被试对象对错题进行一次复习,平均用时113分钟;

6.十日后,从题库中随机抽选100道题对被试对象进行考试;

7.实验结果:参与实验的89位被试对象(17岁,男女各半)平均用时6.4小时(是的,含复习),以最后测试每道题1分计算,最终考试成绩95分以上37人,90分以上77人,所有被试对象成绩均在80分以上,显著高于交规考试的一般成绩。



       宝宝们,哪怕在考研政治复习中用他们的两倍时间也即102小时达到他们的复习效果(折算到考研政治的话是86%的人客观45+),那也是吓死宝宝了好吗。


       不过当然,因为他们考核的题都是单选,而且措辞仅是略有微调而不像考政治的时候老师们喜欢玩文字游戏,所以对多选题是主要难点的考研政治效果是否能有这么好,这个我没有看到后续实验(当然了,哪个新加坡学者会研究中国的考研政治啊)。




然后


史上脑洞最大的考研政治课



   版本更新预告


我们计划于用户数突破3万人的时候

推出4.0版

(什么,2.0/3.0版在哪,这个以后再剧透好不)


增加题库和智能化复习功能

其实就是基本按着这个实验的逻辑来了


       但是至于什么时候能突破3万,那只能靠大家帮忙安利了,交完考研公寓的房租拖鞋哥公司下个月的工资都还没着落,广告费是真出不起了。。。



3.笔记流阅读法





使用建议:


       建议用于专业课第二、第三轮复习(本专业与外专业),笔记流对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方法储备门槛较高、对我个人而言效果并没有其他几种阅读方法好,但笔记流、结合浏览法是读现在我读重要论文时最常用的阅读方法。



使用方法:


       笔记流来自美国著名学霸Scott Young的学习实践,这哥们最彪悍的战绩在于他用一年时间学完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433门课程并且最终考试成绩都是A或者A+,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膝盖隐隐作痛?


       注意,笔记流里的笔记并不是我们传统上理解的那种用来背诵的笔记。笔记流的核心是在阅读时用一句话总结每一个段落的主要观点,甚至可以用关键词代替完整的句子。


       一次成功的笔记流可以帮助你掌握一本书、一篇论文的大部分细节,并且加深对文章结构的理解。笔记流可以与“评注流”结合,也即在你的笔记流的基础上,试着利用回忆及资料查找去对你记下的每个关键词去做注解,从而通过复习学习新知识。




4.系统阅读法




使用建议:


       建议用于整理专题和一个学科中最关键的几个概念的学习,需要建立在较好的知识储备基础上。系统阅读法的优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是“一学就会”,每一轮系统阅读法耗时应该在3小时左右,学习目的则是让自己在对一个具体概念的学习上达到能直接上考场的程度。



学习方法:


       系统阅读法的关键在于横向对比,针对一个具体概念,纯粹基于一个角度、一本书的的理解去解读是不够的,2本经典教材+3篇以上的论文的交叉阅读是用系统阅读法理解一个概念的最低配置。要重视几本书中对同一概念的相同与不同的解读,并且着重关注不同理解产生的原因。

       绝大多数时候,学术研究中,有6个最关键的概念,即“在什么情况下”、“谁”、“通过什么方式”、“对谁”、“产生了什么影响”、“如何通过改变环境以对结果做出改变”而在系统阅读法中,搞清楚这6个问题是“最低要求”。


      “谁”与“对谁”的问题,或称主体与客体的问题决定了理论的适用性,不搞明白这两个问题,在考试中你就可能引用错误的理论;而通过什么方式往往是你在考场上答案的核心,不可不重视;而“在什么情况下”则是最常见的出题点,而怎么应对这样的问题,教材上是不可能有的,毕竟每一个阶段的“情况”都不相同。


       那怎么办,当然,在你对理论的掌握情况足够深入的前提下可以自行脑补,但是为什么不多读读论文去看看那些理论造诣比我们深得多的人们的脑洞呢?


       不说别的,在知网上把互联网和任意一个学科下的任意一个理论放进搜索框,你总会发现35篇简直可以直接用做你们理念真题答案的论文。



     关于系统阅读法,大家不妨去百度文库搜索“理论掌握情况自测表”(也是拖鞋哥做的),能一边看书一边把那个表填清楚的话,那你的系统阅读工作就基本合格了。




 



5.诵读法





使用建议:


       最符合一般人学习逻辑的学习方法,但不能只用这种办法不然你到后期一定会想死。建议在10月、11月进入正式背诵阶段使用。



使用方法:


        就是念、如果可以,追求背。如果你经过了2轮左右的设问阅读法、笔记流和系统阅读法的学习,那你对书本和学科的理解就进入到了可以开始背的阶段。


       当然,我们前面几轮的复习其实都会对记忆有帮助,但是基于声音的记忆,在我们的大脑中虽然非常不稳定非常容易忘,但是却是提取最快的(这也就是很多同学觉得不读出声就没有印象的原因),在考试这样有限时的环境下,大部分的信息内容最终都必须能以声音的形式存储并通过理解辅助提取,不然考试的时候很容易做不完题。



6.解题法





使用建议:


       在建立了一个学科基础的知识框架以后,每周抽出一个下午应用解题法学习那真真是极好的~



使用方法:


       前面集中阅读方法的核心都是阅读材料,而解题法的核心则是问题。


       每周选择一道专业课考试真题,运用一切你能运用的手段,包括看书、百度、查论文、请教学长学姐甚至参考其他答案,只要你能把它写出来,什么办法都可以用。


       运用解题法可以让你对一个学科的只是得到灵活而综合的应用,每写一道题的过程都是对与其相关知识的一个全面的回顾,可以提升你思维的系统性和灵活性,加固你头脑中的“记忆提取通道”。



以上                                  


      就是拖鞋哥平时阅读中最常用的“六式”,教给你们,教给大家希望可以给你们的考研复习带来帮助。




最后呢

一篇5500字的长文

只有以广告形式收尾才是合理的对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体验我们在这篇文章里反复提到的


史上脑洞最大的考研政治课


3天免费试用哦~





↓↓↓ 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