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挖坟|让我们来谈谈记忆本身

2016-10-31 拖鞋哥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今天的主题是挖坟,拖鞋哥从去年的文章里,精选了5篇对大家未来复习有帮助的文章并经过小幅删改,希望在最后阶段可以帮到大家。



1
大部分东西我们都记得,只是我们回忆不出来罢了
相信你们一定有过考试过后拍大腿——当时我咋就不记得这茬——的经历。有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不信,去看看那些讲催眠的片子,看那些大神们是怎么帮你挖掘那些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的“记忆”。
可问题是,考试的时候回想不起来,就算有记忆(或者说,有印象),也并没有什么卵用啊。你可以认为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容量极大,但是读取方面“几乎70%的读取路径都是坏的”的硬盘,也就是说,我们在背诵上花的功夫,30%的时间是让我们“记住这玩意”,70%或者更多的努力则是让自己“能回忆出这些东西”。

2
关于记忆的类型和方法
看图说话,没事,对于考试而言,对你们有用的只有长期记忆而已(1天以上就算长期是什么鬼)。
长期记忆分为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前者更多指一个人的技能,也就是说,你们在电视剧里看到主角失忆了但还是内裤反穿,这时候帮助他的就是程序性记忆。在备考过程中,你们需要掌握的一些技能,比如做英语的技巧、分析论述题提高的方法、写评论的方法等。怎么形成“程序性记忆”呢——

1.动手做事,利用零碎时间,想到就做;
2.重复,重复是记忆是父;
3.头几次练习适当抛开情境,专注于“流程”和“方法”(知乎原文,我个人对这个的理解是,以写评论为例,我们要把注意力从事件本身放到论题的类型上去进而放到评论本身的技巧上去,平时练习更多注重评论的标题拟定等技巧性内容,同一个话题写三篇评论对我们的帮助也许比写5篇不同话题的评论帮助更大);

但更多的比如我们的专业知识属于陈述性记忆,也就是“知道XX是XX”类型的记忆,前面我们说到,难的不是记住,而是到考试的时候能及时回忆起,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记忆周边创造足够多的“关联”。那么,有哪些关联能用呢——

1.语音。这也就是背诵的原理,千万别想着有人可以只靠理解就能考好文科的考试,我们的记忆是可能可以以意思、关联、框架等其他东西为核心,但是输出却一定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起码多读几遍,不一定要能盖着书一字不落地背但起码重要的理论都要能读熟、熟悉它的起承转合,哪怕在你对书理解得极为透彻的前提下,这样的过程也可以帮助你在考场上节约思考和组织语言时间的时间,甚至可以帮你留下一些本身就余额不足的智商用来思考论述的谋篇布局——我不得不说,这事很重要。

英语上,背诵有个额外的福利——

如图,根据邓鹂鸣的研究结果,背诵会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哦亲。


2.关键词。这个是我个人的经验。其实关键词应该分两种——
核心词,也就是一段最重要的东西,很多时候就是大标题,这个死记硬背也要记住啊。
随机节点词,适用于第三回以后的背诵(前期理解工作做得好第二遍也能用)一般我们背一个东西要连续背3遍左右,每一次背之前我们都可以随机写一些词语来提醒自己(大概可以是需要背的东西5%左右的篇幅),每一次的节点词应该是不同的,你们会发现这样适当带一些提示的回忆比纯粹的无提示回忆简单得多,而且综合背诵效果应该会好于无提示回忆(综合了多种编码方式,而非单纯的语言)。

3.框架。
什么是理论?理论无外乎回答了以下问题——
什么              自变量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限定条件
对什么            因变量
造成了什么影响    结果

再看个例子——

事实上,框架记忆的核心在于去找到(或者自己去重新组织)老师介绍某个知识的框架,这其中既有用于一段内部的例如5W这样的成熟框架,也有往往老师介绍每个理论都不太可能漏过去的东西,抓住框架,考场上的效果犹如自带小抄。


4.思维导图以及其他记忆方法
以前用过,就用;以前没学过,没必要特别去学!这个时间点,学新方法,有点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