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样板卷|别和我说你会写名词解释

2016-11-30 一朵姐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首先是向大家道歉,第二轮模拟考以后,拖鞋哥动了一个小手术,恢复过程中难免有些精力不济,所以,这一堆早就该有的推送被拖到了现在。


很多同学会对自己的名解得分感到无法理解,为什么、明明就是那么简单地一个名词解释“我”就是拿不到满分?


本文包含8个名词解释的破题思路,但是更重要的是一套以“清单法”为核心的名解答题方法——知道怎么答,比知道“标准答案”重要多了,你说对吗?


关于上一次考试的其他题目,我们会在3天内陆续整理、更新,爱你们。



镜中我

 

答案一

1.镜中我理论认为,个人行为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态度是反映自我的镜子,映照着对方,包括三个方面:想象他人如何认识自己;想象他人如何评价自己 ;自己对于这些想象的情感。
2.镜中我的主要机制是传播,传播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还是社会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纽带,镜中我概念后被米徳发展成为“自我”概念。

总评:2-3分

没有提出的人物,属于非常严重的残缺。名词解释不要分点答。

 

答案二

“镜中我”概念是库利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人们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产生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他人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想象。在这三项中前两项只有通过与他人接触、透过别人的态度才能获得。因此,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这种“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跟与他人传播的活跃程度成正比。

总评:5-6分

写的算是比较完整的了,缺一点评价和发展,但是看着舒服,看心情,开心就给6,不开心就给5

 

启发:还是那句话,答名词解释心理要有一张清单。先把该答的点答到,总体写全、1-2个点深入,就是一个满分答案。

 

对于概念类、理论(包括假说)类的名词额解释而言,这张清单至少应该包括——

起源:作者、提出时间、在哪本书或者哪篇论文里提出、是否有其他深入发展

大意:描述大意有一个很实用的逻辑框架,也就是“在什么环境下、主体、通过什么方式、对客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环境发生了改变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关键概念:如果该概念涉及不常用、或者与常用概念不相同的概念,必须用一句话给出解释。

评价:评价应该包括两个部分,即对该理论解释力的评价和对该理论学术贡献的评价。

发展:理论的后续发展。

其他:部分概念书中有特殊化陈述,请列出来。

 

清单不仅是一种答题框架,更是一种学习方法。清单法的优点在于,心中有清单,答题的时候就不容易出现遗漏采分点的情况。同时牢记我们给出的清单,考试的时候就像自带“提词器”,背不出内容的时候,想想我们给你们的清单吧,清单会给你提示的。

 

以本题为例——

 

 

对概念的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同时也让我们对概念的记忆更加深刻。最后一个月,不妨拿几个小时出来,根据我们给大家整理的各种“清单”(不同类型的概念适用不同的清单),在脑子里对不同的概念做一番揣摩,可以加深理解哦!!!




媒体

 

答案一 

 

得分:4分

评语:

对媒体的概念理解的有些狭隘,没有答出媒体的两层意思。

有些用词和语言不严谨。

启示:

不遗漏关键信息是我们答好名词解释的基本要求。

 

答案二 

 

得分:4分

评语:

我知道这答案是抄的,因为见过太多雷同卷了。

把一个名词解释割裂开来,没有什么前后的连贯性,即使知识点都对了也不给满分。

启发:

其实4分给这个答案真的多,因为作为一个新传专业的同学,这个答案太业余,只注意到了作为载体的媒介,作为组织的媒介则只是隐约地被提到。

答名词解释的时候,心里要有个“清单”,像这个概念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一词多义,将媒体的2大属性答出来,起码就有4分了,其他的2分给的是你的文字和陈述。

最后吐槽一句,对我们考研的人来说,如果百度百科能信,那还要专业课课本干什么?

百度百科的定义是作为普通人的“通识”、应该掌握的定义,但是老师想看的是新闻传播学的定义。

 

 

新闻价值

 

答案一

 

得分:4分

评价:

用词不精确!还有,应该展开的地方没有充分展开。

启发:

用词这种事情,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可惜时间真不多了,不然,你们真应该好好学一下中学生语法一类的书。

 

 

 

答案二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否值得报道的标准,也可以认为是指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对媒体来说是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主要包括:发生概率小的事实、事实的影响力很大影响面很广且立即产生影响的事实、对于解惑有重大帮助的事实、与读者心理接近的事实、发生在名人和名地点的事实、带有冲突情节的事实、具有人情味的事实等。新闻价值还可划分为五个方面,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和重要性。它贯穿于新闻报道的整个环节,对新闻工作者十分重要。

总评:5-6

没什么毛病,是什么,为什么,具体内容都有了,还有结尾

 

 


 

拉斯韦尔

答案一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是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其主要研究政治传播、战争宣传领域。1927年,他出班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拉斯韦尔对传播学有着极大的贡献,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学中著名的“三功能说”,即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功能,之后他又解析了传播的基本过程,提出了“5W”传播模式,即谁、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效果。并且开创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领域,即内容研究、控制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传播学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得分:6分

评价:一个该有的都有了的答案,除了有错别字。。。

启发:介绍人,当然也应该有清单了!!!

 

答案二

1.拉斯韦尔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政治学家,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的第一人。代表作有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世界革命的宣传》、《宣传与推行》、《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等。
2.他两次提出宣传的定义,认为宣传是通过操纵象形物来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这些象征物可以采用口语的、书面的、图片或者音乐的的形式。
3.在《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中论及宣传的四个主要目标:激起敌人仇恨;瓦解敌人士气;保持与盟军的友好关系;保持与中立国的友好关系,并尽可能达成合作。
4.他对一战的宣传品进行内容分析,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断定宣传能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影响到了“魔弹论”的出现。
5.他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三功能观和5W模式,三功能观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继承;5W为who、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开创了传播研究的五大领域。
6.此外其贡献还有开创了定量的内容分析法,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入美国社会科学。

总评:5-6

总体不错,基本很全。名词解释能不能不要分点

 

怎样介绍学者:

1)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曾用名,生卒年,师承谱系,所属学派,学科背景;

2)学术地位:研究领域及评价;

3)主要学术思想一:主要思想,来源著作,主要内容,该思想的学术贡献及相应的评价。

4)主要学术思想二……

5)主要学术思想三……

6)方法论上的贡献:如果有的话

 

那么,如果要求你介绍一个业界的人(比如黄远生),我们又应该聊点什么?

 

1)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曾用名,生卒年,师承谱系;

2)业界地位:工作领域及评价;

3)从业经历:在什么时间、任职/创办什么媒体、在期间做了哪些贡献;(从业经历往往可以有n点)

4)评价:一般从革命(阶级)、新闻业务发展、对现代化的推动三个维度去评价,很多时候很多人书上都只写了两个维度。

5)学术思想:可以缺。

 

被遗忘权

答案一

1995年,欧洲联盟在《欧洲数据保护指令》中规定:“有关公民可以在其个人数据不再需要时都提出删除要求,以保护个人数据信息。” 2014年,欧洲法院认定,普通公民的个人隐私拥有被“被遗忘权”,用户可以要求搜索引擎在搜索结果中删除与自己有关的某些信息,“被遗忘权”的概念得到了正式的确立。这项权利,保障了用户在新媒体环境之下的隐私权。

得分:2-3分

评价:

逻辑就不对,应该先下定义,再讲历史在我国什么情况。

 

答案二

被遗忘权是由欧盟提出,在美国现新兴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搜索引擎需要顺从民意,将民众认为涉及其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内容从搜索结果中移除,使得用户拥有“被遗忘权”。然而搜索引擎上将内容从搜索结果中移除,并不意味着内容从原网站中移除,只是用户无法再从搜索引擎中检索到相关内容。中国有关这方面的法律仍未形成,隐私权在立法上仍未得以确立,“被遗忘权”也暂无相关条例。

 

得分:4-5

评价:意思清楚,逻辑清晰,缺少必要性和未来发展。

启发:对这一类型的新概念名词,一定要注意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而不是其他学科角度,去给出你们的理解。

 

 

 

 

三社四边协议

答案一

1870年1月17日,路透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和沃尔夫通讯社签订了“三社协定,该协定以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新闻联合社虽然也加入此协定,但只是以参与者身份出现,并不是与其他三大社站在平等地位的缔约方,因此这个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此协定规定了各种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换采集到的新闻,具体划分为:哈瓦斯社: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中美洲,南美洲。路透社:大英帝国,埃及,土耳其,远东。沃尔夫社:德国,奥地利,荷兰,斯堪迪纳维亚诸国,俄国和巴尔干各国。纽约新闻联合社:美国。通过“三社四边”协定,四大通讯社在世界范围垄断了新闻市场。虽然缓和了欧美四大通讯社之间的冲突,但是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得分:5

评价:总体比较全,但是没写结果,也有点缺评价的味道。

 

答案二

答: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法国的哈瓦齐社、德国的沃尔夫社、英国的路透社与本国的殖民扩张一起经过十几年的竞争,已经把世界新闻市场瓜分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社的垄断范围,于1870年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由于美国的美联社也参加了,但被限制在美国境内,协议规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了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又称“三社四边”协定,1943年同盟解体。具体划分范围:

    哈瓦斯社: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

    路透社:大英帝国和远东

    沃尔夫社:德国、荷兰、奥地利

    美联社:美国,采集的新闻经由伦敦提供给欧洲三社,欧洲三社发往美国的消息也只供给该社。

得分:4

评价:缺少评价和结果

 

网络民粹主义

答案一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发端于19世纪后期。民粹主义并非因互联网而产生,但却因互联网得以张扬,蔓延,流行。网络给了民粹主义思潮表现的绝佳平台。俞可平先生对民粹主义作的界定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网络民粹主义的典型表现是二元对立。在民众与精英之间,民粹主义表现出鲜明的反专家,反权威甚至反知识分子的“反智”色彩。

得分:3-4

评价:抄的,逻辑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也没说明白,举例和表现也没有,评价也没有

 

答案二

1.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是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大量的各个阶层,其是广大的中下层群众能够自由地链接和使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热议、转发、评判网络热点事件,有效地监督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但也刺激了无序、狂热的网络民粹主义的发展。如孙志刚事件、厦门PX拆迁事件等等,在其中都能发现网络民粹主义对政府政策制定的影响。
2.网络民粹主义带有网络的特性、网民的独特心理、投射现实社会、暴力性和破坏性的特征。
3.其表现形式为:利用网络同精英阶层进行抗争;网络公知引领舆论潮流;网络大众文化的狂欢;网络民粹主义表达的非理性等。

得分:4

评价:逻辑不清楚,先举例后特点,没有评价

启发:我们给一个东西下定义有两种方式,也即xxx是拥有abcd等多种特性的东西以及xxx包括了abcd等情况,其中,前者比后者更高大上得多。面对网络民粹主义这样我们不陌生,但是却又谁都不知道怎么答的概念,怎么编?学会使用栅格化的思考技巧,尽可能从多维度、多深度考虑问题,然后,重新用语言把我们列出来的散点串起来,就是一个不错的答案哦。


以下是我的思考过程,你们试试,能穿出一个什么样的定义?



 第三次模拟考,经拖鞋哥与冲刺班的宝宝们商量,时间修改至12月4日(周日),本次模拟考因为对出成绩的时间要求较急、工作量也着实不小(冲刺班的宝宝是手写的),可能不能对外提供批改服务。我们会于当天同步公开考试题目,并于隔天发布参考答案,给分标准,供大家参考。或者大家也可以给出一些其他建议,但是,恐怕实在是时间有限。


另,实务小组申请,我现在马上开始回复。是否通过,明天一早就能看到了,我这个,命苦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