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哥来稿|考场上如何写出一篇质量中上的新闻评论

2016-12-19 健哥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不少同学知道,拖鞋哥有一位号称“只会写评论”的好友健哥,敢这么说的人,究竟把评论写得多好,这篇文章,值得每一个考实务的同学细读。

如何在考场中写出一篇质量中上的新闻评论,不少同学都头疼过。报纸上的新闻评论看了不少,甚至相关的视频、教材都看过,可以就写不出一篇看得上眼的新闻评论。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考场中的新闻评论主要是考察学生采、写、编、评的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这不是看几本书,老师上课讲一讲就能一下会的。这些技能是需要学生亲手操作,实践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掌握的。所以,如果你没有认真的准备,就想在考场中写出一篇令阅卷老师满意的新闻评论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你需要自己动手练习写作评论。自己埋头苦干而没有好的老师教,你的评论水平根本上不去,只是在做无用功而已。


总言之,想通过一个月之内的训练写出一篇质量中上的新闻评论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勤奋。新闻评论要自己动手写,而且还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般30--50分钟)。二,有人引导。你需要有人指出你的新闻评论中的不足之处,这样你才有提升的方向。三,智。为什么说智呢?首先,你要弄清楚你所报考的学校出新闻评论题目的目的何在?其次,灵活的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巧。在考场的特定情况下,你要能扬长避短,避开大家前篇一律的东西,用自己最擅长的知识写出新意来。


今天,笔者以曾在报纸上发表的其中两篇评论简要的谈一下新闻评论写作的思路。



车祸之后,别仅止于反思本文首发于《厦门日报》
标题是一篇新闻评论最耀眼最吸引人的地方,新闻评论的标题既要一看就懂,又要统领全文。这篇文章主要评论的是一起悲惨车祸事件,因为出事路段曾发生过多起车祸,虽说一起的新闻报道都有过相关的车祸报道,也屡次反思,但没有相关部门对该路段进行过整治或者其他避免车祸行为。所以,标题就明确提出观点,认为车祸,尤其是经常出车祸的路段,有关部门不能仅仅口头反思,更需要行动来拯救一条条无辜的生命。

《演出途中车祸 祖孙三人殒命》319国道龙岩大池镇路段昨发生惨烈车祸,造成6死1伤,死亡6人中包括一名两岁半的孩子。——载于《海峡导报》08版23日报道。
第二段一般是新闻的由头,即这篇新闻评论的是何事件。很多考生经常把这一点忘记,认为新闻由头不重要,写不写无所谓,反正阅卷老师都知道评论的是哪一件事。但是,笔者提醒各位。这个小细节也有可能成为你的关键之处。是的,这个新闻由头写了可能没加分,甚至还占用字数。但是碰到对新闻评论比较熟悉的老师,不写肯定会减分。至于占字数,新闻由头最多也就五六十个字,不影响大局。。

听到这则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太惨烈、太不幸了”。在对不幸者无限同情之余,我不禁反思。
日常中,我们面对这样的事故,第一反应就是想知道为什么。之后,人们不自觉的会进行反思,但似乎仅仅止于反思。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事故发生后,公众在反思,媒体在反思,有关部门也在反思,等到这一阵公众注意力过去之后,一切归于平静。直到另一起相似的悲剧重演,我们又开始反思,开始一个旧的循环。悲剧之后仅止于反思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反思之后能够做点什么,也许类似的悲剧可以减少很多。
考场中阅卷老师阅读的只是数百份卷子,而且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所以无论你怎么写,老师都知道大致有那些观点。所以,最好在第二段就亮明观点,因为老师没有耐心去寻找你的评论观点是什么。试想一下,你自己在看报纸的时候觉得看不看某一篇评论的时间是多少?基本3——5秒。所以,考场中的新闻评论的观点不要藏着掖着,要鲜明且合乎逻辑的亮出来(笔者的拙作是发表在报纸上,略有不同)。

在这起车祸中,车祸发生的地段经常发生车祸,但却未见整改。既然经常出事,那么这个地段肯定有问题存在,但未何未见其他措施来补救呢?是熟视无睹还是每次事故之后工作仅仅止步于反思。前一种行为是渎职,后一种行为是懒政思想,这两种都要不得。但在日常事故处理过程中,这两种行为常常伴随左右。这是我们所有人不得不警惕的。
在今后,从这起车祸开始,我们希望媒体和有关部门在反思之后还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这才是真正的为大众谋福利,也是避免类似惨烈悲剧重演的核心手段。

考场中阅卷老师阅读的只是数百份卷子,而且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所以无论你怎么写,老师都知道大致有那些观点。所以,最好在第二段就亮明观点,因为老师没有耐心去寻找你的评论观点是什么。试想一下,你自己在看报纸的时候觉得看不看某一篇评论的时间是多少?基本3——5秒。所以,考场中的新闻评论的观点不要藏着掖着,要鲜明且合乎逻辑的亮出来(笔者的拙作是发表在报纸上,略有不同)。

观点亮明之后就是论证观点或者阐释观点的过程了。最后是文章的收尾,收尾的时候不要扩的太大,最好和标题呼应。如,本文的标题是《车祸之后,别仅止于反思》,所以在收尾的时候再一次呼应标题。


打击驾照“买分卖分”须出重拳


本文首发于《海西晨报》

标题很简单,分为两个部分,驾照“买分卖分”是当时厦门的一个社会现象,“打击。。。需出重拳”,则是提供建议,为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厦门正式恢复电子监控抓拍交通违法记分处罚后,许多车主被扣了不少分,于是,网上网下“买分卖分”者逐渐活跃起来。(《海西晨报》12月10日,06版)(新闻由头)
面对日渐猖獗“买分卖分”的不法活动,必须出重拳治理。(笔者观点)不然,监控抓拍的警示效果将最大限度地被削弱。造成的结果就是有钱、任性的人依旧横冲直撞,危害行车安全;老实守规矩的车主反而有可能成为无辜的受害者。违法者依旧逍遥,守法者却无好处,这就造就了人的心理不平衡。车主心理的不平衡,必然会造成越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买分卖分的队伍当中,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必须出重拳治理。

引出观点后,笔者对观点稍微的进行了阐释。解释笔者为什么献此建议的原因。

俗话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趋利是人的本性。只有堵住攫取非法利益的渠道,加大处罚以提高违法成本,才能杜绝“买分卖分”的违法活动。对于买分者要加大处罚,抓到一个处罚一个绝不手软。如果买一分抓到之后立马吊销驾照并且五年内禁止再考,面对如此高额的风险,又有多少车主会去主动买分?再者,对于对于买分卖分的中介者,比如报道中的租车店,抓到之后立即处以违法收入的10倍罚款并吊销参与者的驾照,这些违法者恐怕不得不掂量一下了。还有一点,对于卖分者不能不做任何处理。对于卖分者抓到之后立马扣除所以分值并没收卖分所得;于此同时,对于全年安全行车的车主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我相信通过三管齐下的重拳治理下,厦门市“买分卖分”活动不久就会销声匿迹。
论述笔者提供的建议的具体内容和预期的成果,以佐证笔者的观点确实行之有效。。

监控抓拍的警示效果要最大化,就不能不重视“买分卖分”等违法活动的危害性;多方措施齐出手,严厉打击违法活动并且鼓励、奖励守法者,构建和谐安全的行车环境才成为可能。如果只是监控抓拍而没有配套的措施处理类似于“买分卖分”这样的不法行为,实际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会造成不良的投机违法行为的猖獗。
文章收尾阶段,重提这一现象的危害性,进而说明笔者希望此类现象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或者参考、采纳笔者的建议。最终还是说明笔者的观点建议有可取之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