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常识,5月以前,选择考研目标院校其实越晚越好

2017-01-16 拖鞋哥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今天的全部文章源自鞋哥定位英语/政治/学习方法的新公众号考研学长拖鞋哥上周的更新,考研路险,鞋哥和大家一样,也在努力寻求进步哦!!!

当同时

有几个棒小伙同时追求一个姑娘,姑娘的麻麻会怎么说?

“再考察考察,多了解下,看看哪个小伙子更适合你。对了,你张阿姨说她们公司新来了个小帅哥……”

请不要问鞋哥为什么有这么深的领悟


道理是通的,麻麻说的都对!


理性的、不会后悔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怎么到了很多考研经验帖这里就变成了“早点确定目标院校,然后开始认真学习”


其实,本身题目里提出的“为什么选择报考院校越晚越好”,其实,在伟大的“丈母娘”的回答中,大家已经可以找到答案了,其实这篇文章,我更想和大家聊两个话题——

1.怎样辩证对待经验帖中可能出现的、会误导我们的“自我强化”;

2.怎样理性地去选择适合我们自己实力的学校;


1

“自我强化”,经验帖的阴暗面

什么是“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与人的自信有关,指的是人在回忆自己过往经历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将成功原因归于综合的、自身的、主观的原因,而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单一的、外部的、客观的原因。“


有勇气面对自己心灵的人,是很少的,包括写经验帖的学长姐,往往也都是正常人。


就比如“早点确定目标院校”的说法,几乎是所有考研经验帖都会提到的一个点,从“自我强化”的角度,这种说法可能隐藏着哪些问题?


决定考研的头几个月,就和你们现在一样,大学期间“浪大了”的学长学姐,其实并不容易第一时间找到学习状态。在这个时候,尚未坚定的考研选择、特别是目标院校的选择就容易背锅了——很可能其实他们哪怕目标无比坚定身体也会很诚实地偷懒,但是回忆起这段经历,很自然地就变成了“纠结目标院校,无心学习”。


同样背锅的还有“战线太长”——凭什么,准备了10个月还考不上,准备6个月就可以?不过,就是写经验贴的学长,对自己的反省还不够深刻,不愿意去承认自己的努力程度、天赋水平还不到位而已。


其实不止是失败经验,因为“自我强化”心理的存在,很多的成功经验往往会被描述得玄之又玄或者万分惨烈,中间的艰难险阻简直堪比西天取经。


比如,努力。天啊,看着经验帖里考上的学长学姐近乎超人的意志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考试的时候看着这些经验,内心是崩溃的——就我这样每周必须给自己放一天假打游戏的人,竟然还可耻地想考研?


比如,知识体系。我去,这到底是什么玩意,我带过1000多号学生,自己读了3年研,自己没事也经常拿这玩意忽悠人,可这东西究竟是什么,其实我并不清楚。似乎,你问任何一个学长学姐,他们给你的回答也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再比如,有多少经验帖会让人看得想潸然泪下的?似乎除了鞋哥团队一朵女王会在经验分享的时候说“我从小就是个学霸”(本科北师大,不是学霸你信啊),哪个经验帖不在强调自己政治渣渣、英语不好、本科玩三年、舍友不配合、学校逼着实习?

我总结了一个,做同一件事情,考研成功的同学和失败的同学总结出来的不同经验的对比图,欢迎补充——


2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院校?

除了在现阶段内心已经有一个很明确的声音——“我就是要成为某一个学校的研究生”的同学,我其实并不建议你们草率地决定一个目标院校。


其实,逻辑很简单,你们慢慢开始准备考研的过程,很自然地,也会慢慢开始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目标学科中各个学校的情况和自己的学习能力,于此相对的,做出来的决定自然会更适合自己。


那,为什么不能先选个学校,大不了后期再换?很多经验帖,不都这么说吗?


和“自我强化”一样,“先入为主”也是人类共通的一种心理现象。


创意思维大师爱德华 · 德 · 波诺曾以铁球和凝胶来类比人类思维中的先入为主现象:一开始凝胶是平的,没有任何印记,然后一个铁球滚了过来,把凝胶压出一个凹陷后停在那里,然后第二个铁球滚过来时,它的轨迹会受到之前形成的向下的坡度的影响,而最终停在第一个铁球的边上,第三个铁球也是如此……最后所有的铁球都会聚在一起,且大致不会偏离最初铁球所在的位置。


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个适合、或者不适合自己的学校“越来越坚定”的过程,并不是源于越来越有爱,而是因为在我们不断的投入下,有了越来越多的“沉默成本”。


当你随便拍脑门子选了一所学校,很自然地、你的信息收集、复习计划就会有意识地向适合这个学校的方向倾斜,你的心理也会不停地说服自己这个学校就是你的“真命天子”。等到你真正了解这个学科,想换一所更简单、或者更难得学校,人们抗拒改变的心理和你投入在这件事情上的沉默成本会阻碍你做出理性的决定。


去年的9月份,赶在报名截止以前,我针对报考我的母专业新闻传播学的同学,组织了一次在线模拟考。参加考试的人数总计1584人,是我们专业全国研究生招生总名额的1.2倍,至少覆盖了我们专业10%的考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数据。


成绩出来以后,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且不论排名倒数的,有十几位报考清华、北大的同学,在这场考试中排名第二的,是一位报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211、新传专业在学科中也没有任何优势,14年才获得成立硕士点的资格)的同学——是,如果没有其他意外因素,他确实可以以压倒性优势考上自己的目标院校,但是,你们不觉得实在可惜了这样一位有天分的少年吗? 


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巨擘斯蒂芬.罗宾斯在《做出好决定》中提出,理性的决策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标准步骤——

1.识别和明确问题;

2.确定决策标准;

3.评估标准;

4.制定备选方案(一般不应多于六个);

5.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

6.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

举个栗子

图片名称

比如我们认为地域因素、学校知名度、专业排名、考研难度、考题与自己擅长部分的匹配度是五个最重要的指标。那么,大家就可以把自己考虑中的,比如4个学校,用相对主观但是必须统一的标准,定一个分数,像这样——

假设有两个同学,小明和小红,他们一个看重学校的平台、相对没那么在乎难度,一个则更在乎学校所在地域,于是,他们分别赋予了这些指标不同的重要性——

那么,按着这个方法计算,他们分别算出了不同学校的加权系数——

根据这个表格分析,可能冲击更好的学校会更适合小明,而小红可以考虑选择一个难度较低的一线城市的211,可能更符合她的需求。


评分是解决“纠结症”的一大法宝,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把我们参考的因素的提前列出来并按我们的内心赋予它们相对的“重要性权重”;与此同时,按照同一的、可以是相对主观的标准赋予其评分,各项权重×重要性之和就是我们的最终答案。


这个过程,可以很好的减少我们决策的随意性,特别是将其落实到笔头以后,可以大大降低我们在决定后“后悔”的概率。但是,正如你们知道的,想了解自己心中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性的判断、以及不同院校在这些你认为重要的问题中的相对优劣势,这个,都需要你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去了解。


3结语

学校可以慢点决定,但是,拖鞋哥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可绝对不是告诉你们你们可以慢点再准备考研,或者准备专业课哦!


别迷信指定参考书,每一个学科,总会有几本,被大家普遍公认是优秀的教材,学校没决定之前,看这些书就够了。别害怕浪费时间,你什么都不做才是对时间的最大浪费!

当然,纠结也是应该有时限的,尽可能,在5月份、最晚不要晚于7月份应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哦!


考研学长拖鞋哥,一个致力于把各领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引进考研领域的考研达人,如果你喜欢我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并把它介绍给其他同学。


下期预告:是不是觉得鞋哥目标制定这一块讲得还不够清楚?因为这并不是我最擅长的知识领域啊。没事,我给你们找了一位靠讲目标管理讲到9分钟赚100万的大神,下期考研周抱(1月21号),让我们一起期待易仁永澄老师会怎么和大家聊怎么用目标制定和目标管理的技巧,分析“我是不是应该考研这样的‘哲学’问题一起来期待专业人士怎么说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