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习新闻史:80%的人把80%的时间花在了20%的分值上

新闻史必胜 拖鞋哥新传考研 2019-08-21

作者 | 希希&小姨妈

编辑 | 小花

本文为 拖鞋哥新传考研 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19级新传考研QQ群:707622733

19二战新传考研QQ群:372705117



是不是看新闻史看得很崩溃啊,各种最、第一、意义、历史贡献,到底是什么鬼?




其实呢,包括新闻史,以及其他的所有学科史,聊的都只有两个东西(所以不妨把这文章发给你考其他学校的小伙伴哦),但是——

在复习新闻史这件事情上,80%的小伙伴把80%的时间浪费在了其中占20%分值的那部分内容。

说实话,这事吧,它不怪你,毕竟我国的历史教育,起码在高中以前,那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变相的政治课哦~那纯粹就是往坑里、往傻里给大家带,批判性思考什么的,在这个国家是不合群的。你说那是历史课?不不不不不,你navie了,君不见中国近代史从来都是考研政治的重要部分,一般是18分哦亲。

那么,说了这么久,所谓的历史,到底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呢——
20%是史实,80%是历史观,这个比例,指的是考试时分值上的比例。

史实容易理解,但是,历史观是什么劳什子?

所谓历史观,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总的观点或看法。历史观是史学家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基本框架, 在不同历史观主导下, 人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其实历史观和世界观人生观,本质上是一个东西,就像土改,在主流教科书眼里这是打土豪分田地扩大我党的群众基础,但是在有些人眼里——70年前,这一大片地都是我家的……对同样的历史事件,持不同历史观的学者能看出不一样的东西。

然而,我并没有历史观啊~

你又navie了少年,谁care你的历史观啊?学科的英文翻译叫discipline,让我们再把这个词语翻成中文——
discipline[英][ˈdɪsəplɪn][美][ˈdɪsəplɪn]vt.训练; 使有纪律; 处罚; 使有条理;n.纪律; 学科; 训练; 符合行为准则的行为(或举止);
你的明白?学科即纪律,学术训练首先是让你接受最基本的、学科公认的常识和规范,当然少量创新是必须的,但是创新必须用合乎学术规范的方式去解读和证明。
那么,哪些东西是被作为常识的历史观呢?

所有的新闻史,甚至所有的学科史书,特别是前面有个“中国”的前缀,都是三种主流历史观的“杂糅”,当然,不同的学者因为个人成长经历等原因,在历史观上会有所偏重,大的趋势是从革命史观向现代化史观过渡,而你们在复习的时候,则需要分别把学者的这三种历史观相关的内容“抽象”出来。

以下,我会为大家粗略解释这三种历史观——

1.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它既是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或中国化的一种理论表达形式,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好像很抽象?在贵国的语境下,就是越革命越正义,越穷越光荣。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一切阻碍历史进步的人和事物都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也就是一种推动历史进步/阻碍历史进步的二分法的解读历史的框架。当然,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还加入了一个是否有利于民族独立这个参考因素。所以我们聊报刊史,很重要的是在聊,这份报纸对革命有没有帮助。
顺便一说,天涯上有个帖子叫《20世纪初的愤青们的故事------苏报案与辛亥风云》,以它为基础了解民初的愤青们真是再好不过了,就是,有点长……
2.现代化史观。作为当今史学界最为流行的史观之一, 现代化史观强调以现代化为主线, 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行诠释和重构。现代化史观认为, 自1500 年地理大发现以来,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从本质上而言, 就是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全球推进过程, 现代化主线贯穿于这一进程的始终。在当前世界史教学中, 深入贯彻现代化史观, 从现代化视角去解读重大历史事件, 有助于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 去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 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宏观趋势。

在中国(或者说除了美欧的整个世界),现代化史观又不得不与人类学的视角杂糅。等等,你说什么是人类学?简单来说,人类学关注的是落后民族如何实现西方意义上的现代化,包括男女平等、民主政治等命题。

所以,学新闻史,一定要关注到这份报纸对中国的现代化是否有帮助以及有什么帮助。外国人在华办报传播了西方科技、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小孩月报》等一批妇女儿童包括推动了中国妇幼权利保护事业;维新派报刊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传播了西方的民主、进步观念,促进了社会交往;革命党报刊,在现代化上的贡献,我估计连老师都编不出来,所以落笔极少;我党报刊提高了农村的识字程度(这编得真牵强)。现代化史观,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是舒德森的媒介社会学,《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社会史》和陈昌凤老师的《中国新闻史:媒介社会学的视角》分别是这一思想的中国版和美国版。

国内中青年一代学者(也就是现在改考研卷子的这一拨人)基本都持这一历史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经常给大家安利这两本书。

3.学科史观。我们现在的新闻事业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们的新闻理论为什么长这样,为什么人类本身不可能客观,但是新闻却又强调客观?一个学科、一种思想要获得自己的合法性,最简单粗暴的一种办法就是告诉大家,从“上古先贤”那里,这些事情就是这么办的。一份报纸,之所以能在新闻史里有“被记录的价值”,除了少数第一以外,一定在经营上有自己的可取之处,我们的后人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借鉴?

传教士报刊“附会儒学”的策略,告诉我们媒介产品必须考虑受众接受习惯;申报的成功,告诉我们报纸必须给受众提供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信息,告诉我们信息是人力的最终需要;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的发展,告诉我们技术进步对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至于我党的办报历程,告诉我们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强大力量,说明了为什么报业需要接受党的领导。这一块是新闻史最精华的一块,我见过的最棒的,是那本《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另外如郑超然版《外国新闻史》写得也还过得去,外新史因为说的是外国的东西,往往可以更客观地谈各份报纸的得失。

顺便说一下史实,所谓的史实就是报名、报人、年份、发行范围、发行量以及各种第一,没错,就是你们花时间最多的部分,很重要,但是,这种百度一下就知道的东西,考完研就应该忘了,11月甚至12月网上随便下一份做得还算靠谱的笔记突击背一下就好了,你把在之前已经翻看过3遍左右新闻史书、把历史观上的问题搞明白的前提下,一个礼拜就搞定了。相反,如果你把历史当做一个纯粹背诵的学科,割裂地想去背各种第一,你能搞明白就怪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复习新闻史呢?

1
以革命史观为指导去寻找重点。

中国近代史大致分为8个阶段:甲午战争前、资产阶级维新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民国初年、我党建立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改革开放以后,每个时期会考的东西其实就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几份报纸。算了,顺便给大家划个重点——

甲午战争前,《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杂闻篇》、传教士报刊的历史贡献,顺便再加个《循环日报》;

资产阶级维新时代,梁启超、时务文体、实务报、加上六份维新报刊的名字(可能《万国公报》也需要记忆一下,剩下的,基本只可能考到名字),还有最重要的,维新派报刊的办报思想和历史贡献;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民报、新民从报、孙中山、邹容、苏报案还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大撕逼、革命派的办报思想(和维新派的对比);

民国初年,民初新闻改革、民国暂行报律事件、黄远生、邵飘萍、张季鸾、申报、大公报,记住这几个关键词,不谢,哦对了,还有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
我党建立以后,一代代的中央党报、42新闻改革和反客里空、解放区新闻事业、48年/49年毛泽东/刘少奇讲话要牢记;

抗日战争时期,要看新华日报的历史贡献、申报的贡献、邹韬奋的贡献;

解放战争就看我党就可以了,建国后比较可能考到的就是56年新闻改革,文革我们都知道考的可能性很小,改革开放以后关注下几家现在仍然很牛逼的大报,O了就,考中传的一定要背背央视史哦~

2
用进化论史观或者学科史观提升自己的逼格。

所有的新闻史书的结构一定是史实加三种历史观结合的,除了很多特殊时期特殊瘸腿的报纸(比如革命派报刊对现代化的贡献实在是很难总结……),大家一定要把这史实和三种历史观分别抽象出来。我还是要再强调一次,我们复习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打破老师给出的完整文本的结构,让我们的记忆模式从基于语音的记忆模式转换到基于意义的记忆模式,不然,考试的时候一紧张,真的容易忘啊啊啊啊~

3
10月之前别理“什么第一、最、年份月份。
再强调一遍,在10月以前,那些什么第一、最、年份月份,对你们都毫无意义,别纠结这玩意,10月以前,就是理解各种意义和历史观!!!

4
好好看书!把握逻辑!
历史观这玩意先自己好好看书,看不懂的,我们的《外国新闻史》已经为大家串了一遍进化论史观,革命史观就不讲了,自己看政治去,不谢!!!

节选自小姨妈的《外国新闻史》课程讲义

其实在新闻史的复习中,总有一些上岸的“过来人”告诉你:“史真的很容易拿分,背了就会答,会答就有分!”于是你信心满怀,一头扎进新闻史的海洋,在呛了几口水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多知识点我该背啥呀,我该怎么背才能记住呀!

是的,在达到“会背会答”的境界之前,还有一个必须要闯的关卡:就是弄清楚我们要学习什么,该怎么学习,怎么学习更有效率。

在上外新史这门课之前,我听到了许多宝宝们抱怨:国家太多、要记的报刊太多、总是把这个国家的报刊记到另一个国家里……这就是被基本关卡折磨的典型症状——没有一个系统的新闻史观。

7月10号开始,我们的《外国新闻史》开课啦连续8天,共计16课时。用8天的时间,我们一起去国外玩一圈,感受大国波澜壮阔的新闻史,也看看一些小国家在报业史上的可圈可点之处。


课程规划


第二讲 英国新闻史第四讲 德、意新闻史第六讲 北美洲新闻史

第一讲  外新史总论

第三讲 法国新闻史

第五讲 俄罗斯及其他欧洲国家新闻史

第7讲 亚洲新闻史


第八讲 小国亮点及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




课程内容规划


第一讲是外新史总论及各大洲概述,通过梳理人类传播史上的“五座里程碑”,让大家对各阶段传播形式的发展和演进有一个宏观把握。本节还会简要介绍各大洲新闻业的发展情况,带领大家感受不同大洲的区别,也为接下来游历具体国家做必要准备。


第二讲内容为英国新闻传播史,涵盖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三个部分,其中以报业为重。从各院校历年真题来看,英国的相关知识点考察比重大,“皇家出版法庭”、“《泰晤士报》”、“路透社”等知识点屡见不鲜,部分院校也逐步开始考察“报联社”等次重点,本节课将沿历史脉络,结合考情,详略搭配完成知识的梳理和串讲,帮助大家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讲讲述的是法国新闻传播史,同样包含报业、通讯社和广播电视事业三部分,其中报业发展历程与法国革命进程息息相关,篇幅较大,知识点比较碎。通讯社方面也有很大的考察概率,我们将着重介绍。广电事业相对而言考察可能性较低,我们则做一个大致梳理。


第四讲内容是欧洲篇的第三部分——德国与意大利的新闻史。本节分别讲述德国与意大利的新闻史历程,其中德国亮点知识较多,真题考察频率稍高于意大利,需要掌握的面更广一些,意大利则主要梳理其报业情况。


第五讲作为欧洲篇的收尾章节,我们将介绍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新闻史,其中主要讲述俄罗斯新闻业概况。本节知识较为繁杂,因此梳理好发展阶段,根据各个阶段政治特征来把握知识十分重要。课程从帝俄、苏联、独联体三个阶段,完成主干知识的串讲及辅助知识的整理,以便于大家清晰、明确地掌握相关内容。


第六讲来到北美洲。地理上北美洲是指巴拿马运河以北的广阔地区,这里专指美国和加拿大。美国从英属殖民地发展到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历程可谓波澜壮阔,其新闻业也因此备受瞩目。加拿大与美国地理毗邻,但国家实力差距较大,因此新闻事业也远不及美国强大。本节以美国新闻史为主,加拿大新闻史为辅,梳理报业、通讯社及广电事业的发展情况。


第七讲介绍的是亚洲各国的新闻史,根据国家发展情况及真题考查热度,我们以日本新闻史为课程主体,辅之介绍朝鲜、印度等国的新闻事业概况。通过知识梳理和串讲,做到“重要国家全面复习,小国家有针对性地复习”。


第八讲的内容整体而言可以分成两块,即“小国家”在新闻事业上的一些亮点(潜在考点)和“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这个一直以来的大课题。

外新史复习过程中,这部分知识不需要花过多的精力去准备,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明确、精准地进行相关内容的整理。这样就算你的目标院校喜欢在“细”和“偏”处出题也不用担心啦~


课程还将结合各院校真题典例,帮助大家进一步明确各类知识的考查概率和方式。尽可能让大家高效掌握,少做无用功。


准备好了吗!

7月10日起

每天上午8点至10点

我们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扫码可进入

《中国新闻史》将在7月19日开课

咨询课程可联系希希哥




【传播学基础】课程,7.10开课

点击图片我给你最走心最靠谱的课程,2019,一战成硕!




❤️刚需班开课

点击【刚需班】,我给你最走心最靠谱的课程,2019,一战成硕!





打卡计划:迈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路,从熟记今天的名词解释开始~

你可以每天背完之后用文字,语音或者图片的形式,发送在打卡下方,让我们检查你的背诵效果督促你进步。扫一扫进入打卡频道



    TIPS    


1. 今日为你答疑的是上大的香芋学姐,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或公众号后台提问,帮你答疑解惑。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可

长按识别下方“干货合集”查看哦!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