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6复试】考研复试?怎么做一个有信息量的自我介绍

2016-03-09 拖鞋哥团队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7新传考研QQ群全新开放,优先推荐二群:454075790



 30秒速读全文 

1.哪些话题会令人尴尬?个性、考研经历以及一切大而无当的东西。


2.自我介绍?哪些东西是“共通的意义空间”?


3.万能话题,挖个坑让老师往里跳吧亲。


上周六、周日我们组织了2个全天的公益模拟复试,先后有52位小伙伴参与了我们的活动,于是,我们就听了47个我们不得不给出中差评的自我介绍。是的,只有5位小伙伴的自我介绍做到了逻辑清晰同时没给自己挖坑,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考研复试的自我介绍从来不只是一个自我介绍,和平时社交场合的自我介绍也完全不同,它的基本目标有三点——

1.给老师留下这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印象,或者最起码不引起反感;

2.有效传达老师关心的信息,其实无外乎就是你的学术潜力和实践能力;

3.引导老师的思路,让他往你能提前准备的方向问问题,或者起码不至于没有问题可以问。

   


那么,怎么做一个有信息量的的自我介绍呢?就让我们把自我介绍里的环节一个个分解,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一句话一句话地慢慢扣吧——
 

01

敲门两下,进门,微笑,半鞠躬或点头
说一句“各位老师好”
把门带上并注意不要发出过大声音并就坐


都教授给我们完美演示了半鞠躬的动作要领,稍微练习一下,注意鞠躬幅度不小于15°不大于30°,日本人一样过于夸张的全鞠躬在我们的社会里显得刻意得超过礼貌的层次了。

02


入座要轻要稳,一般复试使用的是靠背椅
注意不要坐满整张椅子,至少要留出三分之一的位置
注意人在紧张时会下意识的将两腿交叉蜷缩在椅子下方
但这样会显!得!腿!短!而!且!很!小!气!

 还有,一定一定,不要抖腿!!!



坐有坐相,表现良好修养,手部可以自然放在腿上,具体阐释问题时可以加几个手部动作,但注意每分钟最多只能有20个手部动作,有些同学特别是阐释起理论问题手部动作简直根本停不下来和抽风了差不多了。。。


03


终于要说话了吗?不,我得先和你说语速

大家可以试着录下自己的声音,面试这样相对紧张的场合,请把自己的语速控制在
135-235字每分钟,多留点时间让自己反应。此外,你可以普通话不标准,可以有口音,但请一定要让你的音量足够大、可以被听见,人在不自信的时候难免会加快语速+减小音量,如果有条件大家可以去学学基本的胸腔发音技巧(事实上这对很多人本来就是天赋技能,大部分人在装逼的时候其实都会不自觉切换到胸腔发音模式,但就面试信息传达而言,胸腔发音相对更能保证信息的明确传达)。

PS:关于复试礼仪,我在腾讯课堂上开了一节课叫“复试课堂——新传考研复试终极攻略”,里面Week3第一节我为大家邀请到了一位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经视主持人、专门研究人际传播的学者王亚杰来给大家讲面试礼仪,这节课真的非常值得一听啊,你们可知道请来这么多大神得欠下多少人情债吗。

04

终于要开始讲怎么说话了。
先和大家强调一个原则——重要的信息放前面,
老师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打断你,
所以,请把你最有信息量的几句话放到前面,以保证有效的信息传达。

 

05

第一句“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XXX大学的XXX,我选择的是第X个问题,在回答问题前可以允许我先做个自我介绍吗?

PS:此处应停顿两秒,然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也就是老师让你直接回答问题或者让你做自我介绍。当然,有些学校是抽题的,则你可以省略掉说明自己选择的问题的阶段。不要假定你准备了的自我介绍都能用上,大部分情况下老师其实根本没有兴趣知道你是谁,一开始就自说自话被老师打断了反而会很尴尬,加剧你的紧张。

06

真正的自我介绍阶段,请你聚焦在和你学术潜力有关的话题上,这个是老师最关心的话题,也是他们最能“听懂”的东西。反正我是不知道“性格乐观”、“善于沟通”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的,太抽象了,听起来很尴尬好吗。相反,老师们在学校系统里呆了一辈子,对各种奖学金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这种事情门清,如果是本专业考本专业,你们院老师的水平这事他比你更清楚,聊这些东西满满的是共同话题。

 


以满分10分算,以下因素可以给你的学术潜力指标加分,但一般只取最高值——

 

发过核心期刊,无论学科

正常情况下直接进了

发过本学科二类期刊或者会议论文

+8

发过其他学科二类期刊或者会议论文

+7

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   

+5

任何一个全国性比赛三等奖及以上

+5

大学绩点专业前10%  

+5

二等以上奖学金

+3

国外学术交流

+3

本科是985或者211强势专业

+3

本科学本专业或者相关母学科

+2

有辅修专业

+2

本科有一位足够有分量的教授并且他给了你80分以上的成绩

+1

高数/线代都在90分以上

+1

毕业论文不提负分,切记

+1-10

敢于和老师提某个哲学大牛并且不怕给自己挖坑(没这功底还是算了)

+5-10


 
其中毕业论文这个梗切记不要想含糊过去,哪怕你的毕业论文确实写得很烂。毕业论文是你对本科阶段的一个总结,老师默认的是毕业论文都不好好写,这学术态度他能期待你好好做研究?至于毕业论文没写好?反正老师又不会去看也看不到(本科毕业论文不上网),好好读一读相关领域的文献,做个准备就是了,这一条建议同时对应届生和往届生有效。


对啦,上面没有提到实习,有相关行业的实习经历大致也能够加3分左右,但是离得太远的行业最好不提,免得老师会认为你更倾向于工作。

 

那么,怎么说呢?Ready,go!

我本科专业是XXX,大学期间绩点一直在前XX%,连续X年获得了奖学金。

30%都可以说,低于这个不要提,奖学金有就提一下

在大学期间,我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学科知识教育,比如XXX老师开的XXXX课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这位XXX老师应该是学界有点地位的老师,或者目标院校毕业的博士,说这句话一则可以表示你尊师重道,二则如果你提到的是在场某位老师的熟人的话可以迅速拉近距离。

除此以外,我还辅修了XXX专业。大X的时候我有幸去XX国家XXX大学交流了一年,交流期间得到了老师们的广泛好评。

如果有肯定要提一句

大学期间,我曾在XXX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名为《XXXX》的文章,内容是关于……。


我曾经参加由XXX部门组织的XXX比赛并(作为成员)获得了X等奖。

or我曾经在xxx企业实习并担任xxx岗位,在工作期间接触了一些新鲜的行业资讯,也受到了xxx锻炼,并明确了我继续在xxx专业取得深造的决心。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关于XX的,题目是《XXXX》,目前已完成了初步的文献阅读工作(应届)/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奖(往届)。


备用梗(如果你真的没论文没奖学金……)

出于对XXX学科(目标学科)的向往,我经常到我们学校(目标学科)去听讲座,之前有幸听了目标院校的XX老师在我们学校的讲座,更坚定了我攻读XX学科的信念。

把目标院校的大牛和你们学校的名字放百度里一搜就能看到讲座信息,就是这个梗用起来其实效果不错,就是有点伤人品,容易给自己挖坑,如果不是可聊的东西太少建议尽量不用。


PS:这段自我介绍应该练习一下,掐个表控制在1分钟到1分半说完。说完请停顿3秒,给老师追问的时间或者可能的打断时间。


07

见好就收,你还行怎么样啊,复试时间只有8分钟,自我介绍超过2分钟的话你还怎么聊专业话题?以下是三套收尾模板——

 

跨专业推荐版——

报考XXX专业,一方面来自我从小对XXX的兴趣,另一方面一位曾经在XXX大学读过研并且目前在从事相关工作的长辈(请自动替换为表哥、叔叔、小舅舅,总归人物设定应该是比你大10岁左右的一个相对亲近的人,这会造成一种类似朋友推荐的效果,一个懂这个专业而又了解你的人的意见意味着你考这个专业并不是一个冲动的决定)也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鼓励。我也希望通过在XX大学X年扎实的专业学习让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称职的研究生和XX工作者。

本专业推荐版——

继续在XXX专业寻求深造,一方面是我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明确了自己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同时心里也积攒了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也希望能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也希望通过在XX大学X年扎实的专业学习让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称职的研究生和XX工作者。

PS老师最喜欢的也许就是自带研究问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招进来真的比没有现成问题的学生更好带啊。至于你可能没有问题?看自己所在学科近三年的年度文献综述啊亲。当然,拖鞋哥毕竟是新传专业的,给小伙伴准备好了福利,点击阅读原文里头有3篇我个人觉得写得比较好的几篇文献综述,里面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你们可以任选一个去了解,因为你提到了你心里有一些包括毕业论文题目还没定好的亲也可以下下来看一下,这会给你们一些灵感的。联系自身版——

大致是通过你的成长经历或者所生活的城市出发,给你读这个专业寻找一点合理性。这个梗适合人文学科(当然就更适合我们新闻传播学了),我个人能想到的一些这样能创造合理性的梗包括——出生城市人文积淀丰富/民族地区或者落后地区正面临现代性冲突/留守儿童期待关注同类/出生地在10年前是重要新闻事件发生地,排名不分先后。


OK,自我介绍部分就截止到这里,但其实你的整个面试过程都是一个自我介绍。这一部分,让我们留待后面的文章再讲。这系列的文章总计四篇,希望能在大家复试前把它更新完吧。(毕竟我是拖延症晚期)

 

报考新闻传播学的小伙伴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下载我给你们准备的文献综述,找灵感去吧。

 

微信名: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❷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