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地瓜”就种在了中央美院家门口!

来源:地瓜粥报

第三家地瓜社区正式落成花家地北里。


7月5日,地瓜社区正式举办了运营启动仪式,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望京街道办事处书记胡建东,望京街道办事处主任杨晓昇,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子源,设计学院副院长靳军,设计学院副院长张欣荣,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傅祎,设计学院副教授、地瓜社区创始人周子书,以及社区居委会、花家地的社区居民们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毗邻央美,这个地下空间,既是社区的共享艺术客厅,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创新设计的教学基地。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髙洪与望京街道办事处书记胡建东、望京街道办事处主任杨晓昇共同为设计学院教学基地揭牌


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子书介绍地瓜社区





近期经过央美北门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一栋外形洁白,内部明黄的“奇怪”建筑,树立在了临近的花家地北里小区。



这不是某一个艺术家的行为艺术,而是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子书在四年前发起的社会实验项目——地瓜社区。如今,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地瓜社区已经成为由人民防空办公室、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设计师、艺术家、在地居民、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创共建共享的社会创新平台。


改造前,地瓜团队带领志愿者用不同的种子对应不同的房间功能,让居民选择并种下种子完成自己的投票。活动共有197人参与,其中有效票数为176票。


点击查看地瓜社区花家地北里投票调研视频

地瓜社区,开业倒计时


开业主题海报「仲夏,一粒种子」


通过设计和改造社区闲置的公共空间,吸引更多人在这里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并为更广泛的公众服务,同时,利用我们的平台实现更多的社会资源链接,促进多元参与。这就是「地瓜社区」这项社会实验的重要初衷与目的。


这是地瓜社区在北京的第三个空间,已建成的地瓜社区已在当地社区建立了一定的影响力,促活当地社区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内部的产消活动。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地瓜社区创始人周子书希望,这一个新的地瓜能够借用天然的地理优势,促成美院与社区的资源对接,让“艺术”能够更真切地走入平凡社区“生活”,让“生活”启发更多“艺术”创造。


地瓜三号的艺术走廊

在空间设计上,不仅形式中体现了“地瓜美学”的极简和创意原则,空间的功能更是积累了设计师过去四年对社区场景的观察与思考。


串联所有空间的是一条艺术长廊,一侧记录了花家地的社区变迁史,而另一侧,则可以发布最新的社区活动资讯,以及成为学生发布作品、个人展览的重要窗口。


共享的艺术客厅

共享教室,社区画廊,社区电影院,社会创新图书馆等,也都是居民接触艺术的重要场所。


在共享教室内,居民可以自组织邀请教师讲课,同时美院或其他机构也会有老师或学生来这举行各类沙龙讲座;在社区画廊,居民或者美院学生能够举办个人展览;社区电影院,则有美院老师来定期举办电影沙龙;而社会创新图书馆内也有艺术设计等相关的美学书籍可供居民阅读。


右滑查看更多功能房间 >>

而目前,地瓜社区也已经陈列了多个来自美院学生的作品。长廊一侧的花家地文献展,共享客厅内的旧花家地模型,图书馆内的老式书柜,都是学生们的用心成果。在社区的小广场内,更是有美院教师罗宇杰建筑团队利用废旧自行车改造的公共长椅。


周子书与罗宇杰团队

另外,在共享教室的等候区内,墙上也放置着由美院毕业生的创业团队——涂思美育开发的各类博物馆导览与艺术科普读物,居民们只需要扫描展示的二维码,就可以在线收听到优质的艺术教育课程。



“艺术对孩子当然很重要,如果孩子小时候能够接受一些来自美院的艺术熏陶,那应该从小就可以打开他的一些感官,能帮助他更好的认识世界。“花家地的居民们对这个来自美院的实验项目很期待,他们也期望自己和孩子们在未来能够通过地瓜汲取到更多艺术的知识与养分。


极具私密性与艺术感的阅览室

“我们不提倡艺术家‘占领’公共空间,艺术来源生活,这个地瓜社区,将成为艺术家与居民共创的生活空间,让艺术家走近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将艺术带入每一个寻常人的生活视野中。”


地瓜社区作为”公共产品“的创意发生地,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美院的学生及社会各界参与其中,与居民交流、连接,发挥自己的才能,生产更多具有社会价值以及社会创新力的产品及服务。


只有联合所有人投身其中,共同创造、共同建设,地瓜社区才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客厅”。


您家门口的共享艺术客厅


这里,注定要让艺术对撞生活。



特别鸣谢

望京街道办事处

花家地北里社区居委会

罗宇杰建筑工作室

涂思美育

摄影支持

王东翰、郑嘉兴





主编 | 吴琼

编辑 | 何逸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