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丨以生命之塑,见内美之光——深切缅怀司徒兆光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为司徒兆光先生题写挽联
司徒兆光先生长期在中央美院任教,怀以大爱之心培育青年学子,在教学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同时爱生如子,以自己朴素真诚的品德感染和引导晚学。他担任雕塑系主任期间,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和师生创作,以宽厚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深受同事们和青年学生的敬重。他在晚年虽遭受病扰,但仍关心学校事业和中国雕塑的发展,体现出高尚的精神境界。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我们不能面向司徒兆光先生告别,但司徒兆光先生的艺术人生已如他塑造的永恒形象,让我们永远铭记!
1961年中国留学生访问苏联油画家楚依柯夫,左起曹春生、司徒兆光、王克庆、冯真、楚依柯夫、张华青、李骏、楚依柯夫之子、苏高礼
1962年在列宁格勒
1963年,参观雕塑家柯年科夫工作室,左起:冯真、曹春生、柯年科夫、司徒兆光、张华清、王克庆、苏高礼
1966年,司徒兆光从苏联归国,为北京工业学院创作毛主席雕像
正在创作的司徒兆光
1982年创作《伊文思像》
1984年创作《读》
1984年创作《廖公》
1985在中央美院雕塑工作室工作
1986年,司徒兆光与王光美合影,为毛主席纪念堂作《朱德像》
司徒兆光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创作毛主席纪念堂大型群雕
90年代司徒兆光陪同导师苏联功勋艺术家阿尼库申访华
1990年创作《遐想》
1994年王府井时期教学
1995年司徒兆光在中转办学时给研究班上课
司徒兆光为王合内先生塑像,图为司徒兆光与王临乙、王合内夫妇合影(翁乃强先生拍摄)
司徒兆光为吴作人先生塑像,图为司徒兆光与吴作人、萧淑芳夫妇合影(翁乃强先生拍摄)
司徒兆光先生简介
正在创作的司徒兆光先生
司徒兆光是著名雕塑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城市雕塑奠基人。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首都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称号;被授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称号。
1940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省开平市,已故著名电影人、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之子,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61-1966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从师著名雕塑家米·康·阿尼库申教授。1966年回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曾为国家培养出大批艺术精英人才,也曾为中国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的建设推广做出重大贡献,很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1973-1975年完成集体创作的大型泥塑组雕《农奴愤》。1979年在北京参加九人雕塑作品联展。1979年作品《扬青稞》获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奖。1981年作品《春》等在 香港展出。1982年作品《雏鹰》在法国黎春季沙龙展出;为茅盾文学奖奖章创作茅盾浮雕。1983年赴苏联考察城市雕塑,并于市长讲习班授课。1984年作品《多多》、《背》 等参加布达佩斯国际小型雕塑展览;石雕《廖公》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并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木雕《妮》获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一等奖。1985年为人民币百元创作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浮雕像;创作完成毛主席纪念堂中朱德大理石像。1986年为国家体委创作贺龙纪念像;应邀访问日本国;同年创作完成大理石刻《读》坐落于北京市政府门前,该作品于 1987年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选"优秀奖"。1987年为匈牙利著名诗人山道尔·裴多菲故居博物馆创作中国作家孙用铜像。1988年创作完成北京郭沫若故居的郭沫若纪念铜像。
1990年为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创作我国首个户外人体雕塑《遐思》;出访新加坡;作品《妮》、《远友》等在新加坡展出。1992年在京举行首次个人作品展览;同年赴欧洲考察访问,在巴黎举行个人作品展览。1993年在台湾参加雕塑名家五人展。199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称号。完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型雕塑《劲射》;为北京宋庆龄故居创作宋庆龄胸像。1995年创作马寅初、梁思成像。1996年完成贺龙、李维汉纪念像。1997年为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创作石雕《何香凝像》。完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同仇敌忾》《巾帼赞曲》。1999年创作不锈钢像《牦牛》,2000年为香港大学创作《孙中山像》,2002年创作《春雪月夜》长春国际雕塑公园。2005年创作抗联战士冯仲云、薛雯大理石浮雕像。2009年为中华世纪坛创作梁思成像。2010年为铜陵市创作作品《遥望》;《郭沫若像》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2012年《孙中山像》参加《雕塑百年》展、国家博物馆收藏。2013年在国家大剧院画廊举办“生命之歌——司徒兆光的艺术情怀”展。
司徒兆光先生作品
《毛泽东》 青铜 高 50cm
司徒兆光为第四套人民币百元钞四大领袖作浮雕稿
《雏鹰》 木 高91cm 1981年
《扬青稞》 木 高94cm 1981年
《醒》 青铜 高97cm 1981年
《伊文思》 木 高58cm 1982年
《读》(北京正义路)大理石 高200cm 1984年
《廖公》 大理石 高72cm 1984年
《妮》 木 高46cm 1984年
《郭沫若》(北京郭沫若故居)青铜 205cm 1987年
《我是中国人》青铜 高75cm 1989年
《遐思》(北京奥体中心)青铜 115cm 1990年
《宋庆龄》(北京宋庆龄故居)青铜 100cm 1995年
《遥望》(铜陵市)青铜 200cm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