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云”课|中国现代美术12讲 / 吴雪杉·人文学院

中国现代美术12讲


开课院系:人文学院

任课教师:吴雪杉

课程链接: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AFA-1206457824

(复制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访问课程)


由中央美术学院吴雪杉教授讲授的《中国现代美术12讲》课程已于2019年9月正式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播。视频为课程宣传片。



教学目标


《中国现代美术12讲》通过对中国近现代著名美术作品进行个案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12次课程,每次选取一件美术作品或一个艺术现象进行深度讲解,从作品本身入手,提出具有导向性的研究问题,结合作品形式风格、社会背景和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以提供证据、逐层论证的方式解答问题。


通过课程,以期培养学生:

1. 培养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图像分析能力;

3. 中国现代美术领域中的独立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  到“前线”去:胡一川对革命工人的视觉建构

1.1 《到前线去》的形式特征

1.2《到前线去》创作的时间点

1.3 “前线”在哪里

1.4 反抗的工人形象

 

2  祖国的防卫:黄新波与1930年代的义勇军图像

2.1《祖国的防卫》创作缘起

2.2 风雨中的血肉长城

2.3 1936年的义勇军图像

2.4《祖国的防卫》的创作与批评

 

3  钢铁长城:廖冰兄1938年漫画中的国家理想

3.1 两种“铁的长城”

3.2 钢铁长城与重工业

3.3 工业的视觉形象

3.4 从批判到夸耀:工业形象的转换

 

4  边城废墟:风景中的民族寓言

4.1 镇南关的守望者

4.2 剧宣四队与冯法祀

4.3 树的象征

 

5  会师东京:国家象征与徐悲鸿的抗战图像

5.1 《会师东京》与“会师东京论”

5.2 平生好写狮

5.3 醒来的雄狮

5.4 象征之图

 

6  不到长城非好汉:沙飞抗战摄影的历史构建

6.1 沙飞的长城摄影

6.2 双重目光下的长城

6.3 不到长城非好汉

 

7  叶浅予中国画的“新”与“旧”

7.1 叶浅予的漫画与速写

7.2 “夹生饭”式的中国画

7.3 作为“新兴作家”的叶浅予

7.4 “美”与“丑”

7.5 回归传统与风格的成型

 

 

8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笔下的画外音

8.1 老舍的立意

8.2 齐白石的构思

8.3 蛙声如何表达

8.4 赞助与市场

 

 

9  新开发的公路:1950年代的公路图像及其话语空间

9.1 美展里的“公路”

9.2 新在哪里

9.3 幸福的纽带

 

10  南京解放:历史、媒介与图像

10.1 南京解放及其最早的视觉再现

10.2 个人视野下的革命叙事

10.3 南京解放的影像重构

10.4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南京解放

 

11  女性、社会与自我:从潘玉良的自画像展开

11.1 潘玉良的自画像

11.2 花卉与女性

11.3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12  重写“黄河”

12.1 怒吼的黄河

12.2 新中国“黄河”的几种视觉方案

12.3 民族与历史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部分课件展示




考核方式


每位同学提交2-3篇阅读报告或小论文,根据作业、论文评定成绩。



参考书目





专著类




1. 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第七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

2. 迈克尔·苏立文 (Michael Sullivan)著, 陈卫和、钱岗南译:《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3. 邹跃进、邹建林《百年中国美术史(1900-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

4. 李伟铭《传统与变革:中国近代美术史事考论》,商务印书馆,2015年

5. Julia F. Andrews: Painters and Poli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197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年




论文类




1. 李树声《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工作的回顾与前瞻》,《美术研究》1988年第3期

2. 安雅兰《危机中的一个世纪: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中的传统与现代》,《艺术探索》2003年第1期

3. 邹跃进《现代性的起源、性质及其混杂性: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与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谈起》,《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4. 邹建林《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撰述的两种模式》,《文艺研究》2008年第1期

5. 吴雪杉《美术史,还是图像史?》,《美术观察》2018年第9期

6. 陈滢《18至19世纪的广州外销画家及其艺术》,《美术》2013年第4期

7. 刘丽娴《土山湾<道原精萃>的协作式生产》,《上海工艺美术》2019年第3期

8. 张安治《任熊和他的<自画象>》,《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2期

9. 沈揆一《复兴文人画传统的最后一次搏击:吴昌硕和海上金石画派》,《美术研究》2002年第3期

10. 彭飞《吴昌硕的<酸寒尉>生涯考略》,《美术学报》2014年第5期

11. 单国霖《虚谷的绘画艺术与鉴定》,《紫禁城》2004年04期

12. 李永强《虚谷人物画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年第6期

13. 聂崇正《赵之谦生平及绘画艺术》,《荣宝斋》2007年第4期

14. 邹涛《赵之谦在日本的作品状况及其影响》,《中国书画》2016年第8期

任课教师感悟


由美院教务处推动完成的慕课,原先预定的受众主要针对央美之外的广大学生和美术爱好者。从初衷来讲,它主要不是为中央美院自己制作的,充其量起个辅助作用。但在2020年初,随着网络教学成为几乎中国所有学校必须使用的教学手段,央美慕课突然就成为央美自身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恰好这学期开设了一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其中一小部分可以由我自己做的慕课来替代。虽然同学们一样对着屏幕,听着电脑深处传来的吴老师那遥远的声音,但视频里没有一句废话的剪辑、后期制作老师呕心沥血添加的声光动画,还有随时可以打开可以关上的学习状态,总好过准时准点连线腾讯会议吧?而我呢,也偶尔可以不必对着电脑屏幕,想象屏幕背后还坐着50位同学——假设他们真的坐在电脑或者手机前面。这时我会觉得,慕课,挺好。

——人文学院 吴雪杉



主编 | 吴   琼

编辑 | 何逸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