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公园社区理论体系初探——以成都交子公园社区规划为例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在天府新区听取了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天府新区规划后,指出“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并提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总书记在全球首次提出“公园城市”新理念。“公园城市”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论述系统化、理论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生态文明新阶段关于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的全新论述。这既是对高质量推动天府新区建设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大要求。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公园城市研究是一个时代课题,目前我们初步研究形成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和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六大公园城市时代价值,围绕“人、城、境、业”探索形成了四大营城策略,开展了“鹿溪智谷、交子公园、天府锦城”三大示范引领性工程。未来,成都将以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为目标,不断探索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公园城市”这一主题,发布一系列与公园城市相关的文章,包括公园城市规划的最新动态、相关的研究总结与思考等。
“公园城市”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论述的最新成果。“公园城市”的理念不同于以往的生态、绿色、花园城市等理念。她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真正做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的样板,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公园社区是公园城市建设的最基本单元,本文以交子公园社区规划实践为案列,并从社区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等多个维度剖析和构建公园社区的理论体系,以期为公园社区的规划编制探索新的理论方法路径。
“社区”本是社会学范畴的概念,源自于德国社会学家 F·腾尼斯著作《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中文语境中的“社区”及概念则是在上世纪30年代由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提出。随着城市规划学科对人居环境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以及相关学科在方法论上的互补耦合,“社区”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被引入城市规划领域。
“社区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社区发展的目标,实施途径和物质资源的统筹布局,是为提高经济效应,保障人居环境品质,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制定的全面的发展计划。
“社区规划”源于20世纪初兴起的“睦邻运动”,并由二战后全球广泛开展的社区发展运动逐步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的蓝图式整体建设模式。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城市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提升居住品质。
上世纪80年代,“社区建设”的命题在我国正式提出继而推广普及,社区规划的实践也相继开展,国内关于“社区规划”的研究主要涉及社区规划的内涵、方法论、多学科协作以及规划师角色等方面。
城市规划视角下的社区规划,内容有所偏重,着重探讨用地、建筑和空间三方面的物质因素。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利益主体愈发复杂而多元,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诉求逐渐激发,社区规划的非物质因素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和思考。
在城市发展进入内涵提升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在社区规划中贯彻、落实,“绿色社区”、“健康社区”的规划理念相继提出,旨在通过打造社区的景观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公园社区理论是社区规划在新时代的全新探索,以期形成以绿色空间引领社区品质生活的规划建设模式,进而构建可持续、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消费观。
公园社区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背景下,社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理解公园社区概念,可以从“公园”、“社区”两个名词的内涵进行阐述。“公园”的本质是奉公服务人民,是人类开展各类活动的绿地开敞空间。“社区”的特征可总结为有一定地域范围、有一定人口聚集、有一定文化特征、有密切社会交往,代表着相互关联的人群共同体。而“公园”与“社区”概念的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公园环境与社区空间的有机融合。
其内涵可总结为,“公园社区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围绕社区内不同人群的各类需求,在公园本底中建设社区,营造以人的行为特征为出发点的社区生活场景,实现“人、城、境、业”的高度和谐统一”。公园社区是公园城市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强调生态环境、公共空间、居民家庭、城市建筑、历史文化、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等要素的有机融合。
从公园社区规划建设的角度,将公园社区规划理念总结提炼为三大方面。
关注社区中人的需求特征
社区中的核心是人,以各类人群的行为特征、需求分析为出发点,找到不同的空间偏好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空间规划策略,以满足社区对象人群的活动需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公园本底中建社区
公园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是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在公园中建设社区,即是将这种“融合”理念在社区层面进行落实。在大美公园生态本底上,科学规划布局,以绿道为串联,将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功能空间与城市环境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的人居社区空间环境。
图1 “在公园中建社区”示意图
营造社区生活场景
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场所,承载着各类社会交往活动。公园社区以人的需求为关注点,更关注通过居住、就业、出行、服务、活动多元生活场景的营造,建立更加密切的社区生活氛围。以“公园 +”为中心,围绕公园形成全龄化的公服设施中心,打造15分钟公园社区生活圈。通过绿色空间中的生活消费场所,让市民在公园社区中享有更多服务,获得闲适、丰富的市井生活。(图2)
图2 “公园+”模式示意图
交子公园社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南部,锦江两岸,西邻益州大道、东接锦华路(新成仁路)和小沙河、北至三环路、南至环城生态区外侧边界,总面积约14.3平方公里。社区内居住人群以中轻年为主,工作人群以金融、商务人群为主。拥有锦江和环城生态区两大市级生态资源,超过45公里的区域级绿道。该区域是成都 “1+5+N”金融产业格局中的引领带动区域,整体建设品质较高,配套设施基础较好。
规划围绕“关注社区中人的需求特征、在公园本底中建社区、营造社区生活场景”的公园社区规划理念,从人的需求出发,规划产业空间、营造生活场景,以生态资源作为公园本底,打造高品质社区环境。以创新活力的金融核心、现代时尚的国际社区、水绿景美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的和谐家园为目标,构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社区示范区,以彰显公园城市美学、生态、人文、经济、生活五大价值。
举措一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吸引高端人才,形成金融为核的产业生态圈瞄准以商务、金融为主体的目标人群,关注他们对健康、休闲、消费、交往四方面的主要需求,总结出完善的医疗健康服务、宜人的休闲交往空间、就近便捷的工作生活配套和高品质的消费环境是目标人群的空间偏好特征。以此为基础,构建“6类基础业态、8类常规业态、6类品质业态”产业配套业态引导,开发满足多层次人群需要的健康运动配套,构建“两心、一廊、一带、一街”的商圈体系,吸引高端人才聚集。
通过补强人才链、完善创新链、提升服务链,培育成都金融业参与全球竞争新优势。从而构建金融发展与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互融的金融产业生态圈,依托核心、次级、配套三大金融功能板块,形成金融产业链发展全景图。打造以金融为核心的弹性复合产业生态圈,融入全球竞合。(图3、4)
图3 目标人群分析
图4 产业配套引导
举措二
从“社区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社区”,打造高水平生态本底依托锦江穿越、环城生态区环抱的优势生态条件,规划新建5处城市公园,形成“6处公园+25处小游园+N处微绿地”的公园体系,构筑良好的生态本底。通过织补“30公里城市级绿道、48公里社区级绿道”,完善绿道网络,形成公园社区内的绿色交通空间,串联各组团单元。同时,采用透空透绿的底层架空、相互渗透的室内外景观和向外渗透的城市公园“三大模式”,全面推进社区景观与城市公园的一体化设计,实现公园中建社区的大美图景。
举措三
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培育高品质社区生活场景,从工作、消费、生活、游憩四大维度出发,针对目标人群的个性化需求,顺应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趋势,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消费、创新公服、旅游休闲等社区生活场景。
(1)创新创业场景
围绕金融及商务配套产业,打造甲级写字楼,形成多层互动交流空间和底层多元配套,营造高品质工作环境,吸引高端要素聚集,提升营商环境,打造创新创业场景。(图5)
图5 创新创业场景
(2)文化消费场景
深入挖掘交子文化内涵,通过梳理金融发展历史,场景化重现金融历史脉络,打造交子文化主题。策划锦江文化长廊、交子文化之路10个文化项目,打造16处文化标志,构建交子文化展示体系,从文化展示、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三个方面营造文化消费场景。
(3)创新公共服务场景
结合15分钟公服圈,规划通学优先道,改造道路断面,开放建筑退界,加宽步行空间,形成专用通道,禁止自行车使用,保障学童安全。营造便捷、安全生活配套,打造创新公共服务场景。(图6)
图6 通学道示意图
(4)旅游休闲场景
参考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完善交子游客中心、展演艺术厅等旅游配套设施,打造主景点及标志建筑群,形成考察参观和旅游观光两条主题游线,变“点线旅游”为“板块旅游”,打造休闲旅游消费场景,实现全域景区化。
社区规划从本质核心上是关注人各方面的需求,并从需求出发去建设优化社区环境,这与公园城市以人民为中心是高度统一的,实际上本文认为公园社区规划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在社区建设层面的一次理性回归。但是,我们也发现社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区域及不同的发展水平下,公园社区的规划思路、规划路径、规划重点上也是有较大差距的。交子公园片区,作为成都最现代化、国际化的区域,其着重点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培育国际化竞合的产业环境,营造适合国际人才聚集的生活环境及配套等方面。作为公园社区的先行示范区,为公园社区理论的探索提供了空间载体,以期为以后的公园社区规划提供借鉴。
作者:周逸影 李果 薛爽 谈静泊
(详见《成都规划》2018年第4期)
【好文推荐】公园城市语境下“人-城-产”规划路径初探——以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规划为例
【好文推荐】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的特大型城市中央森林公园规划研究——以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
(长按二维码识别就可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