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山大土特产”的他,获省科技最高奖!
5月13日,山东省政府网站发布《关于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山东大学张承慧被授予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下面,大山带你一起走进张承慧教授的故事。
30余年来,张承慧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己任,耕耘党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他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立足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国家重大需求,构建了新能源可靠并网、高效发电和电能质量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张承慧提出大容量装备无变压器“电直联”技术路线,创新新能源并网非线性控制架构及变增益控制理论方法,为解决新能源可靠并网控制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他还突破降本增效大容量化技术瓶颈,攻克“变步长寻优”最大功率发电技术、光伏逆变器多机直联技术。主持研制成功直联式大容量光伏并网装备,效率达国际最高A+水平。
“承慧教授是我国新能源系统控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山东大学副校长吴臻教授说。据介绍,目前,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张承慧等我国一批新能源筑梦者作出奠基性贡献。
张承慧研制成功光伏逆变、新能源电能质量控制两类核心并网装备,与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广泛应用于西电东送、光伏扶贫、绿色冬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工程。以第一完成人(或独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特等奖各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4项。
在科研上攻坚克难,做出重大贡献的张承慧不仅仅为中国新能源“筑梦”,他还为青年人才“筑梦”。张承慧曾获得“2017年度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评“2017年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2016年起,张承慧担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八年来,学院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9人、青年人才23人。山大控制学科晋级A类,居全国第一方阵,他本人也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山东大学庆祝2017年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作为“山东大学优秀教师”代表发言时,张承慧表示,他为自己能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倍感神圣和自豪,并称自己是“山大土特产”。
张承慧表示,他于1981年9月考入原山东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学习,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又于2001年在数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到2017年为止,他已在山东大学学习工作了整整36个年头,是一个“土生土长、从未挪窝”的“山大土特产”。
“挚爱山大、报效山大是我一生无悔和不二的选择。”
“曾有不少外校引才人士问我,你在山大呆了这么多年,还没呆够?我说‘呆不够!’”张承慧说,山东大学或许不够完美,有时也不尽人意,但是,它能包容一切,宽容个性,它崇尚民主、学术至上,它朴实无华而浩然大气,它接地气无官气,它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大学。
山东是新能源利用大省,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五位。山东大学张承慧教授团队30年磨一剑,建立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控制理论和技术体系,攻克新能源安全高效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为我国新能源系统控制理论技术和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新能源发电的并网控制并不简单,不但需要瞬间精准感知电网相位、频率和幅值,而且要求新能源经变换后的相位、频率与之严格同步。”张承慧说。为突破这块“难啃的骨头”,张承慧执着、细致地推演新能源并网交互模型及控制算法,终于率先突破新能源并网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及技术,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认可和产业界广泛应用,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亟须适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治理装备。张承慧带领团队发明高压大容量混合拓扑、精准均压控制技术,以及系列系统控制与调制技术等,研制成功35kV百兆乏级直挂式电能质量治理装备这一“重器”,成功摆脱被国外高压器件“卡脖子”困境。该方案在行业内广泛应用,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张承慧尤其倡导学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并重。他和团队将数十件核心专利技术转让给多家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并与企业合作研制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治理装置两类并网控制装备,形成系列产品,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西电东送、光伏扶贫、大型场站等国家重大工程。除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张承慧还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22年入选IEEE会士。
目前,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张承慧等我国一批新能源筑梦者作出奠基性贡献。他说,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国家战略,山东也正在全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我和团队将继续深耕储能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宏伟目标再立新功。”
推荐阅读
素材来源 | 齐鲁壹点
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文 | 徐玉芹
编辑 | 黄远胜
责任编辑 | 蒲帅
审核 | 林竹 冯刚 苗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