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中华:教育家精神刍议

山大融媒 山东大学
2024-10-19


教育家精神刍议


  何中华 



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很有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说,当时的中国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企业却没有“企业家”,这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很难避免,也可以理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商人应该逐步成长为企业家。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所谓企业家应该是“儒商”。


一般的工匠式的教师同教育家的距离在哪里?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工匠式的教师只是把教育和教学当作谋生的手段,一种混饭吃的行当,也就是对待“职业”的态度不同;但教育家不然,他是把教育和教学工作当作目的本身,而不是身外之物,不是一块“敲门砖”,这才是“事业”甚至是“志业”的态度。


二是工匠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传授工具性的知识,而于文化道统和学统无涉;教育家却不然,他的天职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他除了授人以“魚”,还授人以“漁”,不仅授人以“渔”,还注重学生的人格的成就,升华学生的人生境界。这就要求教师本身除了专业造诣深湛,还要有崇高的人格境界。唐代韩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就相当到位。


三是工匠式的教师往往只注重科学意义上的知识训练,而忽视人文精神的涵养;教育家需要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因为离开科学的人文是“跛”的,离开人文的科学是“盲”的,都是不健全的。


总之,工匠式的教师把“教育”仅仅当作狭隘的“教学”,教育家则对“教育”有广义的理解,持一种“大教育”观。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格外需要造就一大批教育家,不断弘扬教育家精神。这无疑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迫切需要。 



作者简介




何中华,196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先后出版《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重读马克思》《历史地思》《马克思与孔夫子:一个历史的相遇》《人的存在之思》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文史哲》《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评为首批山东大学青年学科带头人,并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获第二届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获首批“山东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基金”资助;获首批“山东大学杰出学者奖励基金”资助;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中组部“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推荐阅读

*华丹坡:学无止境,沿着先辈的足迹履践致远

*王学典: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典型代表

*路遥:扎根中华大地,培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派

*杜泽逊:谈谈教育家精神

*赵国群 :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有感



素材来源 | 党委教师工作部编辑 | 刘奕萱
责任编辑 | 苗立群 宋彦卓审核 | 林竹 冯刚 蒲帅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东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