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访|殷正声:“跨界”是设计这种黏合剂的特效
ⓒ 采访:李杰 李叶
ⓒ 受访:殷正声
《设计》:2019年是包豪斯建校100周年,作为现代设计教育探索的起点,您认为包豪斯有着怎样划时代的意义?
殷正声:我一直在同济大学教授设计史论,我认为要探索“包豪斯”必须先知道“包豪斯”的三个来源。
“包豪斯”的第一个来源是1851年左右开始的英国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它是现代设计的源头。当时在英国的皇家、政府、企业家、设计师与画家,包括思想家和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活动家……都参加了这一大的运动。大家一致认为机械时代的产品应该有“美”的品味,而这种品味应该由大众教育来达到,当时伦敦办了很多设计学校。如著名的皇家艺术学院、圣马丁学院等;具体如:妇女的穿着打扮,家庭的室内设计,小孩的设计启蒙。社会主义活动家认为工人大众也要提高“美”的品味。第一次世博会的召开即是这场运动的一段插曲。在那场运动中,德国政府派了一个叫穆特修斯的官员常驻美国,他回国后建议政府向英国学习设计。
第二个来源是从英国回国的穆特修斯,在德国建立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穆特修斯提出了艺术家的目的是自己作品的个性化,而设计师应该遵循产业的标准化,第一次确立了设计师的性质。联盟中最著名的设计师是贝伦斯,他担任德国大型企业通用电器的艺术指导时,彰显了这位天才的能力,它不仅设计了直到现在还被人们在追逐收藏的“电风扇”、“电水壶”等划时代的产品,这为公司设计的商标、广告,甚至实在建筑史上流芳百年的公司厂房。更加传奇的是贝伦斯设计事务所里培养出了包豪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和建筑巨匠柯布西耶等现代设计运动中的领军人物。
第三个来源是来自苏联的构成主义,为大众设计的理念及简洁的风格,深受包豪斯师生的喜爱。
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王作燊主任与原包豪斯成员鲍立克
包豪斯是以上来源的集大成者,也是现代设计与教育的开拓者。虽然包豪斯的历史只有短暂的十四年,但其为设计历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页。
包豪斯的贡献在于:
①包豪斯提倡为“大众而建造”的思想,这是当时非常进步的世界观。在这种观念下,包豪斯当然屏弃了为少数人服务的古典及新古典主义审美,追求符合大众生活方式的简洁设计样式,创造易广大批量机械化生产的现代风格,追求满足功能的合理造型。
②包豪斯追求的是设计无界、跨界共同创新的模式,这体现在学生在工坊中与师傅一起工作,使设计走出教室,深入产业,包豪斯的钢管椅、咖啡茶具、电气产品都与企业有合作。学校内部有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摄影,舞台设计,现代雕塑、陶瓷、纺织印染、室内设计;还有建筑系,格罗皮乌斯也做门把手等产品,也做室内设计,留校的建筑师布鲁耶作了大量椅子设计,专业上没边界。而我们的设计教育却把建筑放在工科,与产品设计等一点也不往来,同样的产品设计还放在了机械、设计两个学科里,冠以不同的名称。设计是一个粘合剂,跨界是它的特效,这也恰恰是包豪斯留下的遗产。
③包豪斯在“文化”、“审美”上的现代追求。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是先进的、创新的,甚至在今天都有借鉴的意义。这种基础是建立在“现在美术”基础上的。正因为现代美术的前卫与创新,它为很多人不理解,如苏联、斯大林,他们认为这些抽象的东西不被大众所理解,他们希望艺术像照相机一样“再现”现实,斯大林在党代会上提出苏联要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道路。苏联葬送了“构成主义”的前卫艺术与设计。包豪斯的前卫艺术与设计同样为德国的希特勒所不容,1933年,盖世太保们封闭了这所年轻的学校。
这是一枚发行于1978年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她主持的第一届世博会水晶宫的纪念邮票
《设计》:中国最早是谁接触到包豪斯的人物和思想,包豪斯最早是在中国什么地方得于传播和推广?
殷正声:中国最早接触包豪斯人物和思想的是黄作燊。黄作燊是同济大学建筑系得前身之一——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创始人。他5岁起一直在中国教会的法国学堂学习,1929年他14岁时到英国留学。当时他的哥哥,中国著名的戏剧家黄佐临在剑桥大学学习莎士比亚的戏剧,而黄作燊却喜欢设计,他从剑桥转学到A.A建筑学院(A.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London)读了五年本科。A.A(Architecture Association)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A.A建筑学院是业界公认比较前卫的学校,当然接触到了包豪斯的思想和作品。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封闭,格罗皮乌斯首先来A.A教书,黄作燊深深被其吸引,成为格罗皮乌斯非常中意的学生。1937年格罗皮乌斯受美国哈佛研究生院聘请前往执教后,黄作燊亦随之赴哈佛,成为格罗皮乌斯的第一个研究生。黄作燊在他读研的第二年有了一个中国师弟,他就是以后蜚声世界的贝聿铭。在黄作燊即将毕业的时候,他阅读了美国记者斯诺写的《西行漫记》,他看到了中国希望的曙光,推辞了好几家美国公司的聘请而毅然归国。
这是德意志制造联盟的骨干贝伦斯为通用电器公司设计的电风扇和公司厂房
1942年,黄作燊踌躇满志地回到中国,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内创立建筑系开始了包豪斯现代设计的传播与推广。他聘请了1926年格罗皮乌斯事务所的骨干鲍立克(Kichard Pauilk) ,鲍立克太太是犹太人,他1933年就逃往到上海,在上海从事舞台设计、室内设计,还主持一家家具公司。鲍立克在圣约翰大学讲授室内设计,还参与了黄作燊主持的“大上海规划”。
黄作燊还邀请他A.A的英国同学布兰德、匈牙利建筑师捷克,及后来成为美国国家艺术学院终身院士的程及教现代绘画......。教学内容具有包豪斯的创新思想与典型的包式基础课程。解放以后,圣约翰并入同济,当时正值向苏联学习,包豪斯的创新思维受到批判,而是以培养类型为主的教学方法,包豪斯的基础教学也难以为继,黄作燊的包豪斯传播壮志无以为酬。在离他60岁生日只差一个多月,而文化大革命即将结束之际,黄作燊突然脑溢血发作,溘然长逝。然后包豪斯的思想与他的现代设计观念为很多学生所接受与传播,如城市规划专业创始人李德华,中国具有权威的建筑史学家罗小京,有中国建筑声学第一人名称的王季卿,住宅设计专家朱亚新等人。
包豪斯的德绍校舍
《设计》:请您谈谈包豪斯精神在设计教育上对我们有怎样的积极影响,对于中国应该如何合理运用包豪斯精神?
殷正声:学习包豪斯主要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传承。如“为大众建造”的思想就是很好的例子。前一时期,我们的房地产动辄就是“皇家风范”、“金领别墅”;室内设计大刮豪宅、古典之风。追求简洁的风格不是单纯的形态设计的问题,是为大众建造的包豪斯初心。
包豪斯的基础课,被有些学校变成追求构成技能的课程,本来是训练创新思维的课程变了颜色,变成追求过程的形式主义,花了大量的时间训练技能。
学习包豪斯精神,最重要的是学习设计的创新思维。如今的很多著名大学,如斯坦福、剑桥都热衷于设计创新思维的教学与推广,这就是包豪斯精神的传承与延伸。
包豪斯学生基础课作业及作品
《设计》:请您谈谈包豪斯的积极影响。
殷正声:包豪斯虽然在1933年被希特勒的盖世太保们给封闭了,但包豪斯的老师与同学们像种子一样从德国走向了欧洲、走向美国、走向全世界。格罗皮乌斯34年去了英国的AA,布劳耶(钢管椅的设计师)也随之前行。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迈耶,因是共产主义信奉者于30年去了苏联,由于苏联排斥现代主义设计,他又转去了瑞士。包豪斯的基础课老师及色彩大师克力也回到了瑞士。瑞士是二战中的中立国家,因此吸引了很多包豪斯的学生,如著名的马克思·比尔,这批人在瑞士用英、德、法三国语言办平面设计杂志而闻名,使瑞士成为国际现代平面设计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战云密布,许多人都向往到远离战场的美国去,出现了排队等签证的状况。格罗皮乌斯应美国著名建筑师菲力鲁·约翰逊的邀请赴哈佛大学任建筑学院院长,同行的当然还有他的高徒劳耶,他还推荐包豪斯的另一位老师莫维利·纳吉到芝加哥作“新包豪斯”学校的校长。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密斯则被邀请到伊利诺伊大学担当建筑学院院长。包豪斯住校学生、纺织设计大师阿乐伯斯夫妇也随之来到美国,与当地设计师一起组建了包豪斯教育体系的黑山学院。还有前面说起的包豪斯老师鲍立克到了上海和格罗皮乌斯的学生王作淼组建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特别是一些在包豪斯学习的犹太人学生,如阿里·沙龙等回到了首都特拉维夫并在那里设计、建造了四千多幢包豪斯现代风格的白色、简法的房子,成为活生生的包豪斯作品博物馆和著名旅游景点。
这是苏联构成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塔塔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包豪斯以及受包豪斯影响的北欧,美国设计师,特别是和格罗皮乌斯同出师门的柯布西耶把现代设计推到了最高峰,这种简法风格的样式被称为“国际样式”、“国际风格”,成为世界的主流。
六十年代开始,被德国称之谓工业3.0时代的开始。从工业革命到1900年称为工业1.0,即蒸汽动力的机械生产时代;工业2.0是指电气机械及流水线时代,即包豪斯及现代设计风格形成及发展的时代。而工业3.0时代则是由塑料等新型材料;晶体管及电子工业,工业系统及设计管理时代。设计也开始与时俱进,北欧开始用木材等自然材料代替工业材料、用色彩改变白色的冷冰冰设计,开始使设计作品与建筑与自然环境、气候等构成系统,变称为有机设计。在包豪斯老家、马克思·比尔想成立命名为包豪斯学校的想法被否认,这所新校名为“乌尔姆”学院,虽然在很多基础课程中采用了包豪斯的传承,但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系统设计”的想法,随之在七十年代世界掀起了“设计管理”热潮,八十年代又开始了生活方式、生活文化的研究,这些都把设计关作品本身系统扩大到更大的企业战略,环境保护,生活文化等更大的系统中,设计与管理、商业、环境、社会等各种其它专业人员一起共同设计创新。
在包豪斯为大众建造的口号下,老师们1927年在斯图加特设计的魏森霍夫住宅区
然而,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现代设计远不和工业设计那样敏感、与时俱进。由于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的影响,他被邀成为联合国大厦的总设计,巴西的尼迈耶(后来荣获普利滋奖的大师),中国的梁思成等都是他的跟班,印度的柯里亚(获普利滋奖的大师)也是他在印度设计时的学生,日本的安藤忠雄也在欧洲游学七年,主要看他的作品,连中国的大师王澍作品中也能看到他的影响……。但是,建筑是研究作品本身系统的,规划却要研究和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有关系的大系统,建筑师不能简单地代替规划设。柯布西耶在他盛名之时,写出了“光辉城市”等著作,大肆鼓吹高层建筑,宽大马路,汽车交通等等从自己建筑师立场出发的观念。美国的东部城市从十九世纪开始,基本是以欧洲城市为范本而建,到了三、四十年代受柯布西耶的影响,在西部建造了高层建筑宽大马路的城市,如洛杉矶,加上美国的汽车工业那时是世界最强的,汽车商把卖车赚来的钱修建了很多高建马路,美国人开始人平一车,住的很分散……。由于规划不合理,这些高层建筑,大马路,汽车交通优先的城市发展模式的缺点开始显现,七十年代后现代建筑评论家詹克斯写到:“随着一声爆破声,现代建筑已经死亡”。就是指美国一处高层建筑由于缺乏邻里关系与配套,致使住民减少,黑人,穷人住在那里,宽马路与汽车横行,使人行空间与露天活动与邻里关系变少,这些区域呈现冷冰冰的“空城”、“鬼城”;犯罪率高,最后被炸,重新规划重建。美国著名记者、社会学家珍·雅各写的《大城市的生与死》就写了洛杉矶为首的美国西部城市与东部城市为波士顿与纽约的比较,犯罪率高,公共不发达……。指出混居与邻里关系,人行道的重要性。最近纽约交通局长写的《抱街》的书中写她任局长时怎样扩大公交优先,为老百姓在汽车道里抢出人行道的案例。现在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城市化、柯布西耶的高层建筑、宽大马路、汽车优先的例子比比皆是。用著名建筑师来代替规划师的事也屡见不鲜,如日本的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是我的好朋友,现已过世,他的建筑作品在日本家喻户晓,郑州邀请他作规划师建造了郑东新区,高层建筑,宽大马路,单一功能,不混区,办公楼下到了晚上没有人气的街道一片萧条……。这种缺乏混区、密度的规划、缺少邻里关系的社区,这种高度依赖汽车的出行方式,这种人行道,沿街商店,人头挤挤的场景的缺失,正是“现代设计”走向“当代设计”,与时俱进重要性的体现。
包豪斯传承下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设计需要与时俱进,现在我们已经进了工业4.0时代,即信息时代、体验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正是现代设计与时俱进的需要。
学习包豪斯主要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传承。
(一)为“大众进行的思想”就是很好的例子,设计风格的简法与现代是与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所匹配的,但看我们的房地商们,小区名字一个比一个牛,“金领别墅”“ 府公馆”“皇家风范”……,如马克思君醒来看见,有得晕过去不可。
(二)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抽象的创作思维能力,有些学校将构成过程、构成技能看成重点,加以追求却是忘记了原旨。
(三)学习包豪斯,最主要的是学习敢干创新的设计思维能 现在世界许多著名大学,如斯坦佛,剑桥都热衷设计创新思维课程,这就是包豪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END
编辑 星霓
每 周 一 三 五 下 午 七 点 更 新
文章版权为《设计》杂志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相关规范
了解详情请点击:
中国国家级学术期刊
好设计 好生活
论文投稿请加
QQ :3188794934
QQ:1393432642
来电咨询 010-65816771
《设计》杂志微信公众号
designmag
喜欢我们的文章,就请随手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吧
公众号转载文章敬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