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人蜷缩在互联网里逃离现实,想要“被看见”的孩子如何与孤独相处?|Aaron Becker专访(上)

Gina竹子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 2021-12-18







现今社会,手机与电脑仿佛以人们的精神活动为食的寄生虫,虽然本是工具,也极其让人们容易沉迷,并忘记现实里与真实的家人的亲密连接。不过,大人们想要逃离当下的琐碎与压力,又也许不该被谴责。如今的生活与工作时常超载,我们有时需要躲避到另一个世界以求得短暂的解脱。


但是年幼的孩子们呢?他们还无法独自探索世界,而当最亲近的大人们蜷缩在互联网里,不愿面对生活,被忽视了的孩子可以去向哪里?


——这是最近我们采访到的童书作者与插画师Aaron Becker想要探讨的问题。


《Journey》三部曲

中文译名《不可思议的旅程》


Aaron Becker是无字书绘本三部曲《Journey》的作者与插画师,这部作品在2014年荣获凯迪克银奖。三本绘本表面上是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旅途,背后却藏着动人的故事。


通过这系列故事中父女角色的关系发展,Aaron向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得不逃离现实?孩子们的归处在何方?在采访中,他还提到绘本浪潮对于中国孩子的特别意义。


Aaron Becker和女儿




INTERVIEW

独家访谈

三明治童书研究所 x Aaron Becker

采访:Gina

翻译:Qing



在《Journey》故事的开头,全家人都沉浸在现代科技里,不是捧着手机就是对着电脑,女孩就这样被所有人忽略了,她只能无聊地呆在房间里,因此发现了魔法笔,进入到了魔法世界。你是怎样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开篇?


Aaron: 这种科技带来的孤立感是我非常真实的体验。早在1970年代,我的父亲就成为了第一批购买家用电脑的人。他非常着迷于这台巨型电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即便那时候,它的功能非常有限。


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电脑,但我被他对电脑的痴迷深深困扰。我只想让爸爸陪着我玩,可他只想坐着这台机器面前,不想出门打球,也不想去放风筝。所以现在,我对现代科技还是一种比较保留的态度。




你曾提到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Return》里有很多你的亲身经历的投射,但其实,那个想和爸爸玩的小孩在故事的最开始就在了。


Aaron: 是的,那是故事的灵魂。我还记得,我向朋友展示了《Journey》的初稿,他看完之后说,可是小女孩最后还是没有获得自己最想要的家人的陪伴。在一本书里,我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讲述父母回归的故事了。


我最终决定,在这个故事里,女孩有她在幻想世界里的探险就够了。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场梦,和在梦里拥有一点点逃离。




许多给儿童写的故事有“逃离”这个概念,比如非常经典的《Harry Potter》《Coraline》《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中的人物都是通过魔法或想象逃离了最初无聊或令他们难以忍受的现实。


Aaron: 我认为这种想要逃离的心情是很普遍的。即使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生活也可能很艰难。我们都需要一个归处,无论是在一个树屋,还是自己的想象中。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控制和选择权。你被大人告知什么时候要穿戴整齐,什么时候要刷牙洗脸上车。所以孩子们喜欢想象,因为在那个世界里,他们拥有全盘的掌控。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很有趣的、逃离现实的方式,但同时这也是我们非常需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感到安全、快乐和满足。


作为成年人,我们忘记了其实我们有很多方法获得生活的掌控感。比如,我们随时可以开车离开一个地方,或者在不想面对家里的一地鸡毛时,跑去办公室呆着。我们有很多选择,但孩子没有办法决定出门吃个晚饭,或者去咖啡馆放松一下。他们的生活大多是被安排好的,他们说了不算。所以当他们像小女孩一样,拥有了手中神奇的画笔,这种掌控感是真实的,这种逃离才变得触手可及。


女孩用画笔亲自画出了通往魔幻世界的红色木门


昨天,我刚刚和小女儿一起看了《龙猫》。宫崎骏作品里对异域的想象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实迪斯尼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通过小小的窗口观察其他的文化,和不同的角落交流对话。如果你去过迪斯尼乐园,你会感觉像是被运送到一个世外桃源。 


我认为这是真正吸引人们的东西,因为我们所处的现实,所谓真实的世界,不是一个桃源。于是我们渴望一瞥理想世界的构架和运作方式,仿佛这样就可以松一口气。人们在讨论逃离现实时,常常会把它说成是一件消极的事情。但我认为,选择暂时的逃离,有时是为了收拾调整自己,更好地面对真实世界。




我想那些经典儿童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们往往有一些很普世的元素,就像《Journey》三部曲里展现的父女情感一样。如果《Journey》只是一个女孩穿越门户,奔赴远方的故事,它可能只是一个很酷的幻想故事。但是因为故事里有女孩生活中家人的缺失和她的孤独感,才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Aaron: 仔细研究《Journey》故事展开的方式,你会发现前四五页与女孩的冒险没有任何关系。在扉页上我们看到她滑滑板,再翻一页,看到她坐在门廊上百无聊赖。走进房子,我们看到她木然的家人:爸爸在忙,妈妈在忙,连姐姐也是。然后我们看到她在房间里一个人悲伤。到这里为止,我们甚至还没有去到任何地方,但是这个故事背景唤起了我们曾经都有过的,一种深切的孤独感。这种孑然一身的感觉如此普世,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会过。



我花了20-25% 的笔墨,只为呈现出女孩的情绪状态,让读者和她共振。只有这样,当她拿起那支红色蜡笔推开门时,我们才会和她在一起,拥有她的心境。当她突然进入这个巨大的魔法世界时,我们也感受着这种冲击。


女孩第一次推门进入魔法世界


就像所你说的,如果女孩在书的第一页就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而没有父亲的故事做铺垫,这次探险就会失去它的意义。我们也许会为曲折的冒险经历感到兴奋,但失去了情感内核,这个故事也就没有了价值。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的主人公也不是直接进入丛林中去的。作者用6-7页的叙述空间铺陈:Max是个捣蛋鬼,他披着自己的狼皮外套乱发脾气,所以被妈妈惩罚,回房间闭门思过。正是这段交代让我们联想起自己相似的经历,所以当他开启后来的丛林之旅时,我们和他感同身受。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Journey》三部曲的前两部作品中,女孩都是独自或是和同龄伙伴一起冒险的,第三部《Return》中你为什么想让父亲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你开始创作《Journey》时刚成为父亲,几年养育孩子的经历对三部曲最后一本的创作有影响吗?


跟着女孩来到奇幻世界的父亲


Aaron: 每次读到《Return》这本书的结尾,我都不由得想要流泪。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连结是非常个体而隐秘的。作为一个家长,无论你多么努力,总有一部分空白没法被填补。你很难给予孩子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只能目送他们,独自踏上人生的旅途。



在故事中让父亲加入到女孩的旅途,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在《Return》里有一幕,主人公们陷入困境,被军团追赶,从天空坠落。下坠的那一刻,父亲伸出手,握住了女孩的小手。也是在那一刻,她头上戴着的那顶象征着她在这座异想王国的皇冠,终于从头顶掉落。在此之前,女孩需要逃离现实世界,因为她不被父母看见。


父亲伸出手,握住了女孩的手


在书的封底,读者能看到沉入海底的皇冠


我认为这个故事的内核只是一个希望被看见的孩子。作为家长,有时我们对于孩子真正希望获得怎么样的爱是有困惑的。我们的孩子们不需要多花哨的玩具,或者去最好的学校,他们甚至不需要一遍遍空洞的夸奖。他们想被父母看到,和他们建立联系,被紧紧拥抱。至少,那是孩童时期,我最向往的。


所以,如果说在《Journey》三部曲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并不是故事里的父亲,反而更像那个喜欢借助想象、寻求和世界连结的小女孩。在途中,她遇到了同样爱探险的男孩,也遇见了小鸟旅伴,但实际上,她还是最想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书的最后,女孩和父亲拥抱和解,这一幕总让我很动容。




距离《Journey》首次出版已经过去八年,你对当时的这份创作有了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Aaron: 我认为每一个创造者,不管是音乐、艺术、还是文学创作者,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有一天,你看到自己的作品,不再执着于“这是你的创造”它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然后独立于世。(其实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何尝不是这样?)


尤其因为这是一本没有文字释义的书,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个故事。现在我看到《Journey》系列的书时,会带一点点惊讶地想,“哦,这本书不错呢,居然是我写的。” 我接受它成为每个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这种和作品之间的距离感是非常美妙的,因为曾经有一段时间里,我坚持认为,这是我的作品,我想要和全世界和所有人分享它。现在我正在进行下一部创作,希望日后它问世了,也能独立于我,如同水过留痕。



这样说来,和我重新聊《Journey》是否会有奇怪的感觉?


Aaron: 完全不会。想到我的作品是中国读者开始重视绘本的浪潮中的一分子,我感到非常荣幸。尤其当你说,很多像你一样习惯阅读文字的年轻读者,也开始领略全绘本的魅力。其实孩子对图像的感知是非常本能而敏锐的,当他们翻看一本图画书,他们就开始很自然地在脑海里构建自己的想象。小孩子可能会给《Journey》中那只紫色的鸟取名字,也可能给女孩添加很多台词,绘本里的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而在另一种文化里,读者与故事的共鸣依然深刻,这让我很欣喜。


也许我们看着这些孩子阅读绘本,心想,“真棒啊,他们拥有艺术的世界!” 但其实更大的意义不仅于此。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经历更飞速的发展和裂变,新旧的交织,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这一切都在这片土地上发生,几乎就像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十年、十五年之后,下一代的孩子将会长大,成为新的故事创作者。他们会变成怎样的人?他们会讲述怎样的故事?他们的叙述又将构建出怎样的中国文化?对于这些问题,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它们的答案。





《Journey》三部曲为什么是无字的故事形式?这对阅读体验有什么影响?Aaron在各地旅居的经历以及他电影制作的背景对绘本创作过程有怎样的影响?


下周一我们还会继续推送与Aaron Becker的独家采访,不要错过哦。



⬇️点击小程序在播客收听我们与Aaron的完整采访



本文作者




阅读更多


二十个词汇消失于字典中,他们创作了最美丽的抗议|The Lost Words


徒步旅行、城市骑行、儿童教育与艺术启蒙|Alison Farrell专访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