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老照片、好故事愿意跟更多三水人分享吗?欢迎发送到邮箱:fssswgb@163.com,记得注明拍摄时间和地点哦,最好也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与您沟通。
罕见老照片曝光!三水这段历史故事,很多年轻人没听过
第四期
前阵子暑假档,改编自天下霸唱小说的良心剧《河神》火了,剧中提到,民国时期天津城的一场大水几乎淹没了下河梢的启明村,幸存的村民后来染上了一种怪病,血管突起,浑身腐烂,只因喝了含有寄生虫的水。
当然,以上只是文艺作品的加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的很多疑难杂症到今天都已经变得“湿湿碎”,成为普通疾病。比如,上世纪三水那场令人谈之色变的血吸虫病,现在也已能够治愈,但它却依旧是许多三水旧病患的噩梦。
本期,发布君有幸邀请到主任医师、原三水血吸虫病防治站站长邹惠宁老先生给大家讲述20世纪发生在三水的血吸虫故事。
清朝至民国,血吸虫病草塘肆虐
在《三水县志》中,记载着这么一段历史,清光绪年间,血吸虫病(俗称“大肚病”)在三水六和、迳口等地流行。其后的百年里,血吸虫病在三水肆虐,“大肚”病人日趋增多。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三水人民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历代统治者对百姓的疾苦不够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停滞不前,导致血吸虫病流行,夺去了千百人的生命。
三水疫区晚期血吸虫病人
因此,当时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
面黄牙齿白,肚大脚蹬黑,见面唔使问,便是西河客。(西河是指北江西岸的疫区)
塘背乐屋,地瓜煮粥,犁田三转,疴尿三笃;禾头一踢,一扑一碌,再犁三转,无命归屋。
上世纪,据相关部门查实,在三水十一个公社、两个国营农场和一个镇里,六和、大塘,芦苞、南边、范湖、河口、青歧七个公社及迳口农场均有血吸虫病流行,累计原有钉螺面积2482.08万㎡,血吸虫病人共20多万人。
受血吸虫病害的无人村,仅六和、迳口农场就有45个
其中,病人以六和为多。六和公社214条自然村中就曾有14条村因血吸虫病而毁灭。
六和花古塱钉螺孳生的草塘原貌
五十年代,血防站成立
解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血吸虫病非常重视。
1950年广东省卫生厅指示前岭南大学医学院陈心陶教授率队前往三水、四会等片区进行调查,陈教授团队在该片地区钉螺蛳体内发现了尾蚴,从而确定了血吸虫中间宿主为钉螺,宣布大旺、迳口草塘为血吸虫病疫源区。
迳口草塘杂草丛生,是钉螺孳生的地方
1955年,三水芦苞修建水闸,455名民工到迳口草塘运输石头时,出现263人感染急性血吸虫病,专家们关于血吸虫病疫源区的调查结果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1956年,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在七至十二年内消灭血吸虫病,并就此召开全国血防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全面开展防治工作。在这形势下,三水各级党组织也成立了血防领导小组,建立了血吸虫病防治站(简称“血防站”)。
1956年7月,县委在芦苞龙坡社学召开了第一次血防工作会议,结合三水的实际情况,部署了以流行病学调查为中心的调查防治工作任务。
1958年,血防工作进入新阶段
1958年3月,三水全面开展草塘地区螺情调查,5月,县委提出“苦战一年半,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掀起消灭血吸虫病运动高潮,用拖拉机开展草塘地区大面积机耕翻土灭螺。
机械翻土
面对大面积的迳口草塘,广东省委做出“兴修水利,开发草塘,消灭血吸虫病”的决定。
筑堤围栏截洪水
开新沟,填旧沟灭螺
修渠挖沟排内涝
草塘围垦水利工程于1958年10月全面动工,随着草塘水利工程在防洪、蓄洪方面初见成效,草塘开始了生产种植,坚持19个月,采取各种方法消灭钉螺。
开垦草塘,改造钉螺孳生环境
同时, 粪便管理、水源管理、个人防护等预防工作也全面铺开。
为耕牛做血吸虫病检查
为耕牛治疗血吸虫病
经过2年多的积极防治,病人得到治疗,钉螺孳生环境有所改善,螺情明显下降,血吸虫病感染得到控制,成绩显著。三水县委于1959年5月1日宣布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召开庆功大会。
1960年-1963年,血吸虫病疫情反弹
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群众运动和血防水利工程建设处于停顿状态,受此影响,螺区环境逐渐复旧,大批群众进入草塘劳作时造成新感染和急性感染。
赤脚医生
六和公社卫生院
为血吸虫病人检查、治疗
血吸虫病疫情的回升,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三水根据中央的防治方针和措施,提出了“四年消灭,五年巩固扫尾”的消灭血吸虫病规划,重新掀起血防运动新高潮。
迳口华侨农场血防员在血防队医生指导下进行查病
为吸血虫病患者进行超声波检查
七十年代,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三水自1968年冬万人大会战后,到1972年,全县共组织了7次血防水利和灭螺万人大会战。经过长时间的防治斗争,钉螺面积大幅度减少,人民体质改善,疫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疫水地区设安全用水
从前是汪洋毒水,如今是杂粮仓
灭钉螺后六和公社喜获花生丰收
1973年,省人民政府对外展示了粤对草塘地区综合整治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六和公社被省列为对外开放点。省委于1974年6月宣布广东省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1973年,省血防领导小组组长雍文涛、罗天等领导到三水、迳口农场检查血防工作
八十年代,广东全面消灭血吸虫病
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之后,省委提出“五年消灭血吸虫病”的新目标,1975年5月,省决定在六和公社六二大队开展试点工作,遵循“水、垦、种、灭、治、管”六字综合措施,完善血防水利工程,消除钉螺孳生环境。
1975年和1976年的两个冬天,省卫生厅组织医务人员帮助六和公社把大埗塘、花古塱土地平整,建成方格化的高标准农田。
六和花鼓塱原螺区改造为方格化良田
由于螺区得到较彻底的整治,1983年10月,省地病办组织省血防专家及相关专业人员对三水进行消灭血吸虫病考核验收,结果合格。
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统治在张伯良县长陪同下参观三水县血防成果展览
1985年12月9日,省人民政府宣布广东全省范围内消灭了血吸虫病。两年后,三水举行了消灭血吸虫病庆功大会。
邹惠宁,曾经的三水血吸虫病防治站医师、最后一任站长,跟发布君分享了他的一些工作感悟:
但党的正确领导始终是我们取得消灭血吸虫病成果的根本保障,当然,这也离不开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支持。消灭血吸虫病是一场改造自然的艰巨斗争,不是那—个部门或靠少数人能单独完成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同时,我们还认真总结了五十年代后期所取得的血防成果,和困难时期稍一停息而导致疫情回升的教训,在我县完全消灭血吸虫病之后,县委仍提出了“奋斗五年.坚持十年”的监测目标,巩固成果。做到机构不散、人员不走、工作不停。
的确,在这场与血吸虫较量的“战争”中,党及政府的力量至关重要。三水曾有一个血吸虫病患叫杨水妹,结婚二十多年未有婚育,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将她从病害中挽救出来,给她治疗疾病。病愈后,杨水妹生下了一个肥胖娃娃。
现在,三水面貌换新颜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曾经的三水血吸虫病重灾区现在已经焕然一新,与当年大相径庭了。过去的迳口、六和等地是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遍布的低洼田、水塘之貌,如今已开垦成片片良田;往日残垣断壁的村落,现在建起了幢幢新楼。
迳口华侨经济区越南街
迳口华侨经济区原螺区枕头湾,经深水灭螺后建成水库
当下,三水医疗事业发展稳步推进
尽管三水早已没有了血吸虫病,但每年的春秋季依然开展查螺、查病的监测工作,直到今天,三水的血吸虫病没有反复,血防成果得到巩固。
除了监控血吸虫病外,近年来,三水的卫生系统、医疗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2016年,三水开启强基层战略,投入约2000多万元推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智能卫生建设,启动区级移动互联网医院平台、三水区人民医院“全数字化医院”项目建设,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区域数字医学影像系统。
今年,三水更是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全面提升卫计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设人才梯队,借助互联网探索“家服务、云管理”新模式,致力打造医疗卫生高地,推出便民措施,加快构建与创建百万人口宜居城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未来几年,三水将新建一批公立医疗机构,以满足市民的医疗服务需求,紧扣“卫生与健康”主线,工作重点从治疗为主逐步转变以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血吸虫病在三水辖区内从令人闻风丧胆到现在的销声匿迹,近百年来,三水医疗卫生和疾控事业一直在稳步推进和健康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深受其惠。
你,感受到了三水医疗条件的变化吗?
第二期:有些地方坐飞机就能见到,而三水这些地方要坐时光机才能见到
第三期:最美那抹红,漂洋过海,创造传奇!三水不能忘却的记忆!
三水发布微信编辑部策划出品
撰文 | 佛山新闻网卢颖欣
责编 | 刘丹红
部分资料 | 三水档案局、三水区疾控中心、佛山新闻网
如有遗漏署名,请留言告知,谢谢~
了解更多三水新闻资讯,您还可以关注“@三水发布”微博、登陆三水新闻网或下载“大美三水”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