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奋力开创世界一流法学院建设新局面
这五年,光华法学院围绕学校“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战略导向和建设“国内顶尖、世界一流”法学院的目标远景,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稳步实践,综合发展取得持续进步和坚实积累。
1
立德树人
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依托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2.0计划,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跨越“文质农工”,形塑三师课堂,践行新文科建设。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成果。完善实训平台,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全国二十多家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与杭州互联网法院共建在线法庭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进阶。学院始终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宣讲团,面向班团、社区、中小学开展宣讲,受众 2500 余人次。
构建学术导师、德育导师、实务导师、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新生之友等组成的德育共同体,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创新实行本科“双班主任”制度,构建“党-团-专业导师”三位一体导学帮扶体系。营造良好的导学关系,开通 Office Time 加强师生线下交流互动。在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全国二十多家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了“法治未来·领航计划”,邀请了首批31位法治实务资深专家,引领青年学子成长。
着力培养心怀“国之大者” 的时代新人,实施“明法致公”领导力提升计划和专业能力素养提升计划,搭建辅导员直播间,引导青年学子投身法治建设。16级博士生陈锦波和17级本科生章晓涵获得竺可桢奖学金。法学1802团支部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在浙江省第二届高校团支部风采展示大赛中获“浙江省高校亚军团支部”、“浙江省高校十佳风采团支部”荣誉称号。
探索学科思政的育人模式,依托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 2.0 计划。法律诊所以诊所式教育课程,开展“送法进社区”等实践教学研究和法律服务,在长期普法中形成良好社会影响,获评为 2020 年全国优秀法律诊所。以赛促学,自2018年起举办致力于学术研究氛围提升的“德恒杯”学生学术论文大赛。
学院以寒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普法活动,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全国各地,开展普法宣传,探寻乡村治理新路径。近年来,1个团队荣获浙江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十佳团队称号,1个团队荣获浙江省社会实践百优团队,学院获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
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命担当,2017年至今共有159名毕业生走向选调生岗位,选调生任职人数连年稳居全校院系前列。人才国际化培养显著提速,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中国法LLM项目、SJD项目的生源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全球28个国家或地区,毕业生在联合国、土耳其大使馆等单位任职,或赴著名高校等攻读博士学位。学院年均开设20余个学生境外交流交换项目,已实现学生在读期间享有100%出国境交流机会。
2
创新引领
科研呈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趋势
2018年以来,学院共有39项国家级项目立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项(含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作为我校文科院系首次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7项,其中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7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二等奖证书
2018年以来,法学院高质量发挥智囊团作用,累计获批A类(含A+)智库成果30余件,B类(含B+)智库成果百余件;同时,2021年3月浙江立法研究院暨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升级为省级新型重点专业智库。
出版著作百余部,组织编写判例百选,开展之江法学文库系列丛书遴选出版工作,产出重量级成果。
近百位名家新秀倾力打造的《民法判例百选》《行政法判例百选》重磅上市。百选延揽学科名家新秀,集结近百位学者,共同推动判例研究和法学发展;设有事实概要、判决要旨、评析、参考文献,可为判例研究之典范模式;梳理裁判思路,重点进行学理分析,阐释规范性逻辑、意义或遗留问题;凸显法律解释以及法之续造的关键问题,贯彻类案同判,统一法律适用。《民法判例百选》入选杜威法律公社2020年度十大法治好书名单、法律出版社年度十大好书,获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科普类二等奖。
王贵国教授领衔的《“一带一路”沿线国法律精要》系列丛书(中英文版),全书共由十一卷组成,“本国人讲本国法律”是《法律精要》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来自“一带一路”三十三个参与国及政府间组织的法律专家,以本国人视角,共同向读者展现“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实体法律及法律文化之要义。
3
引才育才
多元贡献机制下激发教师活力
学院已拥有一支结构优良的师资队伍。学院绘制“人才地图”,推进精准引才育才。自2018年以来,学院引进专任教师27人,其中文科领军(求是特聘)3人,百人计划研究员6人,全职兼任3人(其中文科领军人才1人)。学院通过多种措施,加强师资培养,成效显著。1人入选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获评国家“万人计划”社科领军人才,1人获评浙大求是特聘教授,4人获评浙大求是科研岗,1人获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1人获评“省海外引才计划”创新人才,2人分别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实施博士后促进计划,博士后培养成效凸显。 2020年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获得优秀(本校文科中唯一优秀)。对接国家战略需要,学科团队建设初见成效。如数字法学团队、涉外法学团队成功申报重量级基地、实验室、项目等。2020年设立“光华优秀人才基金”,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周江洪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胡铭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赵骏,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郑春燕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罗国强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熊明辉
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
曹士兵
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
4
换道超车
学科整体声誉提升显著
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以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理论为传统重点的“3+X”学科群不断完善,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基础学科建设成长卓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瞄准学术前沿,在“数字法学”、“一带一路”法律问题、司法文明等领域积极探索,在现有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方向的基础上,2021年新设立法学二级学科,2022年新设立数字法学二级学科。将“司法智能化”的前沿成果转化为审判效能提升的硬核支撑,与浙江省高院、阿里巴巴达摩院、计算机学院合作研发智能审判系统,已经全面应用到浙江省各级法院。
2020年12月,举办“法智未来”法律人工智能挑战赛
2020年12月,枫桥经验研究院在诸暨揭牌成立
2021年3月,成立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
2022年全向全国招收首届数字法治卓越班
5
师生为本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双轮驱动
引导教师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家国情怀厚植、师德涵养高尚的“大先生”,开展“两优一先”“吾爱吾师奖”等评选,连续七年组织院级“育人强师”学习培训。
法学院于2021年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成长中心,负责统筹组织学术、就业、联谊等多种形式的讲座或沙龙。到目前为止,两个中心组织实施的浙大法学思维讲座、之江教师论文工作坊、之江法学写作坊、之江博士论文写作分享会、月轮青年教师新书分享会、月轮青年教师职业进阶沙龙、月轮博士“教师技能”训练营、法学之内的对话、师生午餐会、留学的故事、“浙大法学欢迎您”演讲等系列活动70余场。这些活动极大地带动了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促进了教学与思政的协同,加强了师生的广泛和深度互动,形成了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氛围,助力了新教师快速融入学院,在校内兄弟院系和国内法学界都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昂首奋进新征程,接续奋斗再出发。光华法学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凝聚动员广大师生员工,心怀 “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奋力开创世界一流法学院建设新局面!
编辑 | 王若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