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景观与语言生活符号化”主题论坛专场日程及参会方式通知(10月19日)

语言与符号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2-04-24


第二届“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语言景观与语言生活符号化”主题论坛专场


天津外国语大学将于2020年10月19-20日举办第二届“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本论坛由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原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承办,高级翻译学院协办。


本论坛将设置“语言景观与语言生活符号化主题论坛专场,于10月19日下午14:00-17:00进行。


当今社会发展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社会语言学研究视野的广度和深度,全球化语境下的多语生活景观、民族语言活力、文化身份认同等研究,无不需要跨学科的解决路径。而符号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具有极强的学理性、适应性和包容性,符号学与社会语言学之间的融合与交流,将不仅有助于拓展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思路,也有助于促进符号学进行跨界的对话性思考。




一、论坛时间

2020年10月19日14:00-17:00

二、组织方式

线上直播

腾讯会议ID:660 166 586(主账号)

译直播平台链接http://live.ttv.cn/watch/10177050

腾讯会议ID:247 741 646(备用账号

三、会议日程


四、专家主旨发言摘要(按发言顺序排序)

论所指为空的空符号——以汉字“青”为例

王 军

苏州大学

摘 要:空符号(blank-sign),又称零符号(zero sign),通常被认为是指能指为空的符号类型,但也有学者认为空符号也可以是所指为空,甚至能指所指皆为空的情形。本研究以汉语颜色词“青”为例,分析其所指为空的符号特性。“青”在中国历史和社会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负载词:最初它是指特定物体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并逐渐泛化用来指基本色,但它所指的颜色既可以是蓝色,也可以是绿色或黑色。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人们对“青”所指称的颜色的认识往往是模糊的。由于“青”所指的颜色最初与令人感到舒适的物体(绿色植物)或高贵雅致的物体(蓝色的蓝铜矿、绿色的孔雀石)相关,而且其所指义并未被某一特定的颜色所固定下来,这使得“青”的所指义具有了较为宽泛的指称性和较广的辐射性,具有美好、神圣、平和等意境。“青”字在汉语中不仅使用频率非常高,而且作为偏旁部首大量出现在汉字中,典型的表现就是人名中的“青”。“青”作为一个符号,其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明确的,所指往往体现为受话人的一种模糊的感受:三种不同的颜色;某一种颜色的深与浅;与颜色无关的美好感受。所谓的所指为空,并非是无所指,而是所指较为宽泛、笼统、模糊,存在较多的空洞,需要受话人去填充这些空洞,获得具有个性特质的意义理解。我们认为,符号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它原本指什么,或者从理性分析的角度获知其所指对象,而是符号在受话人的头脑中能够产生怎样的含义,因此,从功能意义上说,任何语言符号都具有空符号的潜质。


符号景观:语象合治之物 

孟 华

中国海洋大学

提 纲:

一  符号学是语象关系之学

      符号学有两个研究维度: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广义的语言符号可简称“语符”。非语言符号中最重要的有两类:图象符号和实物符号,它们都是视觉性的,可统称为“象符”。

      这样我们把符号学的两个维度简化为语符和象符的研究,简言之,符号学是语象关系之学。主流符号学更关注语象之间的分治研究:将语象两个要素分离而关注其中一极。

 

二  符号景观的语象合治

      符号景观也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非语言景观,“所有活生生的东西都仅仅成了表征”(德波)。二是语言景观,在社会语言学中主要指生活情境中的各种语标:公共标识、横幅、液晶显示屏文本、公告栏、交通标志、道路名称、标语、招牌等等。根据分治观,这两类景观符号是对立的,通过否定另一方来确立自己研究的边界。

      本文看来,以语象合治观来解释符号景观似更合理。

      所谓语象合治,即拆解象符和语符之间非此即彼的刚性边界,每个要素都包含了异己的他者,象符中有语符,语符中有象符,每一个景观符号都是语象合治之物。

      本文对符号景观的定义:公共生活场景中被语言解释的可视物。

      其合治性表现为:

      物必被语言解释,语言必施于物的自我显象,语象合治之物必统一于公共领域的景观化进程。

 

三  符号景观的语象合治两种方式

      语象合治就是就是象符借助语符成为象符、语符借助象符成其语符的相互“显象”的活动。这种语象互动的显象活动魏晋王弼将其总结为两类:“言以象尽,象以言著”。

      符号景观的语象合治包括两种:

      1 在象符性景观符号中,语符以口语或私语的方式介入景观物即象符的自我显象过程。象符处于语象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可叫做“先象后语”的合治关系,对象符的感知决定了语符的意义和解释方式。

      2 语标性景观符号中,语符即语标以书写或公语的方式参与对景观物或象符的显象,并起主导作用,是“先语后象”的合治关系,对语标的认知决定了象符的意义和解释方式。

 

四  案例分析:自然景观符号主导的解家河与语标景观符号主导的唐家庄

解家河(象符景观主导)       唐家庄(语符景观主导)

1神话发达         /        字标发达

2口述史           /        有村志

3个体农家宴       /        村办企业

4无为而治         /        党建模范

5散点布局         /        聚落形态

……


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符号学批评

张 杰

南京师范大学

摘 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文学批评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一样,也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即科学的理性分析与审美的情感缺失之间的矛盾。文学研究不可能不依赖理性化的批评手段,然而必然会丢失的则是文学艺术的灵魂,即情感。科学研究要探寻创作的规律性,但艺术的魅力又往往存在于非规律性之中。文学符号学批评则努力探索走出这一困境的路径,把批评的重点置于文本的多元化阐释,即揭示文本的意义再生机制和发掘文本的可阐释空间。









半-象征编码浅谈

张智庭

南开大学

摘 要:“半-象征”概念和理论,首先由巴黎符号学学派创始人格雷马斯提出,指的是“单平面符号”、“语言符号”之外的一大类符号。“单平面符号”,依据叶姆斯列夫的定义,指的是能指与所指无法区分开来、因此也就无“相符性”可谈的符号,例如交通指示牌等;语言符号(亦即象征符号)指的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相符性”是可变化的、有差异的,;而“半-象征符号”指的则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相符性是借助于各种“范畴”和“相关性”来实现的,格雷马斯举的例子是“举止”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在欧洲的文化中,纵向的上下举止表示“是”,而横向的水平活动便表明“否”,即我们语言中常说的“摇头不算,点头算”之意。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半-象征”符号或系统越来越多,而且多表现为“混合系统”。本文旨在初步介绍“半-象征”概念和理论的提出与应用之后,在位置、指向和影响力方面谈一谈个人对于“半-象征”符号的理解。


从语言生成模式看语言符号任意性

王永祥

南京师范大学

摘 要:索绪尔(1980)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对语言符号任意性作了精辟的论述;但许多学者对任意性原则提出挑战,并以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或象似性特征为依据,对任意性特征进行否定。本研究从符号、能指、所指等基本概念入手,进一步澄清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意义,分析任意性原则与价值系统间的联系,阐释索绪尔的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之区分,并构建语言生成模式,进一步诠释和支持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符号学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对今天世界的一种理解

唐小林

四川大学

摘 要:据说“世事难料”是今年的关键词。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把世界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为新冠疫情而加剧,世界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可以这样说,今天世界已经进入“不确定性”的常态化时期。符号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公分母、方法论,理应面对这一现象,并有能力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那么符号学是如何看待今天世界的“不确定性”的?或者说,符号学怎样在理论上解释今天世界的这种“不确定性”呢?我的发言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相关链接

学术会议 | 第二届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语言景观与语言生活符号化”专场邀请函

第二届“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会议“语言景观与语言生活符号化”专场通知(第二号)

“社会语言学与符号学”专题论坛邀你来参加!


来源 | 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