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关注小薇哦~
在美食中尝百味人生
在影像里品中国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3
让您久等了
伴随着熟悉的李立宏老师的声音,《舌尖上的中国3》如约而至。
《舌尖3》的制片人、总导演刘鸿彦介绍说:“第三季与前两季的不同在于,它将在全球视野下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拨开笼罩在节目上方的乌云,我们也应看到,这短短八集的纪录片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感情与历史沉淀,在食客齿间绽放着不一样的中国味道。
美食消散,器物永恒
以“器”先行,第一集的主题是“器物”。食器拍得比美食更动人。
炊煮,盛食,进食,饮用,贮藏。中国人的厨房,充满了我们所熟悉的器物。它们沾染着烟火,沉淀着岁月。在天长日久的使用中,这些器物,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
片中人物甚至会有一种偏执感,就是专于一事,他们有一种精神,能够沉得下来、守得住,能够创新。美食消散,器物永恒,无论我们是否记得,它们始终沉默而忠诚地存在着。
器物之美,让食物有了一份归家的温暖。美食何尝不是如此,情之所至,让食物有了一份无言的感动。
佳肴宴请,礼仪十分
饮食文化中,人们常常把佳肴与社交紧密联系在一起,饮食之事倾注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期许。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弟子们放下一切从五湖四海奔来,为老先生的寿宴事无巨细一一操办,你会明白,仪式感并不是说说而已,它存在每一个人的心口舌尖上。
领队钟师傅,始终如一地将古老礼仪默默传授给后辈子弟,谨遵辈分排行,宴席中不得落座于同一排座位上,是这场古老宗族宴上不可或缺的仪式感,也是即使光阴流逝也不可磨灭的敬畏与礼仪。
仪式感无处不在,没有这些,日子也会一样如流水般滑过,但这些仪式感始终沉默而固执地提醒着我们,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因时而食,生生不息
孔夫子云“不时,不食”。这是中国人饮食最重要的特征。在四季分明的国度,不同的时节,呈现着千奇百态的食物。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先民们顺应天时的智慧,无论是寒尽春来的康陵春饼,或体现夏之丰盈的酸汤鱼,亦或是秋末霜降的柿子糊塌和凛冬风干的甜晒鲅鱼,都遵循着夫子的古话,也汲取着当时大地最美的馈赠。
在我们的理想中,照着节气吃东西,既要及时,也需等待。这既是和顺的自然法则,也是平淡率真的恬静心法。
天地自然,人间冷暖。食物的灵魂来自至亲至爱的苦心酝酿,更追随大自然的指引,让饮食有了四季,让光阴轮转出滋味。食之轨迹永无尽头,年复一年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承载着爱与传承的厚重,生生不息。
舌尖系列以美食记录中国,不仅讲述了一个个温情的美食故事,更是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的时代缩影。
一代代中国人用心赋予食物以灵性,他们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植根华夏民族内心深处的情怀,凝聚在食物中,做出了最精彩的食物。
正如《舌尖3》最后所言:
它们有名有姓
有身形,有风骨,有魂魄
这是食物,也是信物
猜你喜欢
本期编辑:文法学院团委——史思琪、徐骁
审核编辑:卜志月、姚雨佳
图片来自网络
微博关注@武汉理工大学团委
投稿邮箱:wutyout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