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中国房地产十大关键词 看完秒懂这一年

2016-12-07 领域宜居绵阳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关键词一:无人区


      仅仅是1年前,大家还在惊叹几家房企的销售额超过了2000亿,谁能想到2016年至少有3家房企的销售额突破3000亿呢?

      中国的房地产,起步晚,但发展得太快。中国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内地房企早期可以学中国香港的房企,之后可以学欧美的房企,但到今天,很多事情只能自己摸索了。




      中国地产行业已经进入“无人区”:

      就时代而言,人口红利、货币超发、城镇化等“黄金10年”的真正动力,逐渐消失或减弱,必须要找到新的发展动力,这个无法学习别人;

      就房价而言,房价收入比、房屋租售比等数字已经没有先例,比如房价收入比,已经远远超过国际上8—10倍的警戒线,没有人知道安全的边界在哪里;


关键词二:跌破8%


       2016年前三个季度,内地房企平均利润率跌至7.8%;而2016年上半年,这一净利润率还有为8.15%;这是内地房企利润首次跌破8%。

      房企利润什么时候到过这么低啊?且不说之前利润20%乃至更高的黄金10年,就是成交相对低迷的2015年,房企同期利润率也有10.1%。


关键词三:调控


      按照多位地产大佬的判断,最新的调控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调控,大家要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明源君认为,大家至少要做好1年半—2年不放松甚至进一步收紧的准备。

      2016年的调控是崭新的,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1

因城施策,不但一二三线的政策不同,同一类城市的政策也不同。

      比如南京、苏州等强二线的政策就很紧。最意外的就是嘉兴这样的三线城市,因为离上海近,也开始限购了。以后预测政策还是得看当地房价的变化,而不是看属于哪一线。


2

层层加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下一次重手,隔几个月还没缓过来,再来一次,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


3

立体化,限贷、限购、限价,一起上,几乎穷尽一切手段。

      市场终端的供给、需求都在改变之列。其中比较创新的是限价,也就是说政府根据你的成本和利润率,批准一个价格,因为这个价格低于市场价,所以在南京、苏州等地,有一段时间买到房等于中奖。

      长期来看,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城市本身的资源和实力。而调控期间,正是反周期操作的机会。




关键词四:地王


      2016年,层出不穷的地王让整个地产界的高潮一轮接着一轮。面粉贵过面包,楼面价高于周边二手房房价,调控加码后,许多之前买地王的房企正忙着卖地王或者搞合作开发,以降低资金压力。



      买地王的房企有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为什么拿地王的,另一种是跟风的或手里没地了被迫的。跟风的、被迫的现在基本都出现危机了。

      很多国企在拿地、产品、运营乃至一般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方面,并不具有什么优势。


关键词五:分化


      同样是三四线,对有的人来说是天堂,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地狱;同一块地,别人拿到赚大钱,你拿到就会亏死。各房企的选择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分化。

分化的背后,是房企本身的积累不同、优势不同。

      总的来说,房企有9个大的分化:


1、强弱分化。

2、去一线还是三线。

3、要规模还是要利润。

4、集中还是分散。

5、主要做刚需、改善还是做豪宅。

6、做标准化产品还是个性化产品。

7、外在硬件还是内在软件。

8、集权还是分权。

9、家族企业还是公众公司。



关键词六:收购


      过去几年,中国的地产市场,是越来越集中的,不过,通常是百强收购中小房企。2016年的新情况是,巨头对巨头下手,百强对百强下手。




      以后,地产公司就是金融公司,不是金融公司就很难生存,这将是个真理。现在看起来,恒大、融创、复星都快满足“金融公司”的定义了。


关键词七:转型


      房企们都在转型。

      首先,就产品来说,不管是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刚需转改善是大趋势。

      刚需转改善,核心在于品牌升级、产品升级,产品升级是个综合工程,供应商体系、研发体系、服务体系必须全面升级。



      其次,就战略来说,很多房企全面转型做服务。

      转型做服务以后,之前的地产主业也可以获得支撑,比如服务升级后,老带新比例可以提高,而产品本身也可以根据客户意见不断进化。


关键词八:创新


      2016年地产领域的创新,可以归纳为三个“房地产+”


“房地产+人文”


      核心是针对消费升级需求,给客户诗和远方。要满足客户升级的需求,我们需要提供“硬件+软件”的服务,从提供“房子”到提供“生活方式”,比如阿那亚;体验式商业中的博物馆加商业、书店加商业,也都是“房地产+人文”。




“房地产+科技”


      比如“智慧工地”,用BIM在设计阶段把整个建筑给数字化等等;再比如智慧案场,大数据帮助销售;智慧社区,制造能和人互动的房子等等;智慧经营,为客户画像,用客户大数据指导产品、营销、服务等经营行为。


“房地产+金融”


      目前房企在拿地融资、工程款、前期认筹、首付、按揭等各个环节都有痛点。移动互联网下,地产各类场景和交易环节信息和数据沉淀,让各类机构、个人的信用实现对称。为地产企业、供应商、购房者和持有房产的小业主服务的“新金融”,将让80%的企业和个人能够拿到钱来操作自己的业务。


关键词九:存量房


      2016年,是中国地产市场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关键一年。各种长租、短租公寓,各种孵化器,各种利用存量房做出的办公、商业、园区产品纷纷出现,而且逐渐成熟。

      未来,房产不但能买卖、能抵押,还能变成金融产品,同一套房屋产权的拥有者可以是许多人,房地产与新金融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围绕着房子和业主的各种服务,将诞生众多的新行业和至少几百家独角兽企业。相信许多未来的独角兽已经在2016年进入市场。

      10年以后,也许地产人将失去几万亿新房市场,但我们将赢得几百万亿的稳定的存量市场。


关键词十:下半场


      中国的地产,正面临着30年来未有的大变局。2016年是一个分水岭,以本次调控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上半场的一些根本制度和逻辑将变化,中国地产将进入下半场。

      


      在下半场,存量将取代增量、服务将取代开发,成为主流。




往期精彩阅读


1. 绵阳至美,幸福相随,总评榜让我生活更幸福2. 房奴征税少点?专家解读:专项扣除落地难点多3. 房地产将迎来巨大变革 这个行业还会好吗?4. 买房族看这里 四招教你如何用公积金“占便宜”

5. 土地市场虚火渐退 楼市逐步回归理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