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济苍生》全网首发!隆重纪念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673g9a8t1&width=500&height=375&auto=0
《麦济苍生》纪录片
爱土地就是爱祖国
爱土地就是爱人民
今天是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
我们深切缅怀这位小麦育种界的科学巨匠!
这位根植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隆重召开
纪念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场
6月1日,学校和杨凌示范区隆重召开座谈会,纪念我国小麦育种界一代宗师和科学巨匠、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洪璋诞辰100周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西北农业大学校长张宝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缅怀赵洪璋院士丰功伟业,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大力传承和弘扬“西农精神”,激发开拓创新的精气神,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把学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原西北农业大学校长张宝文讲话
张宝文在讲话中指出,“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作为农业大学,育种是基础,是最重要的基础。赵洪璋院士作为西农土生土长的小麦杂交育种专家,他把小麦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把为人民做实事当成自己的毕生信仰,矢志不渝,先后育成以“碧蚂1号”“丰产3号”“矮丰3号”和“西农881”为代表的四批优良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9.5亿亩,增产小麦约256亿公斤,为解决农民温饱、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著贡献,他的丰功伟业将永垂青史。张宝文向全体师生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学习赵洪璋院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品质,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努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新篇章;二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好支撑引领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的西农智慧和西农方案;三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积极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不断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实现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供给;四是大力传承和弘扬“西农精神”,扎根杨凌、脚踏黄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持续贡献西农力量;五是强化“一流”意识,增强“一流”本领,早日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再铸辉煌。
校党委书记李兴旺讲话
校党委书记李兴旺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赵洪璋院士的一生,特别是他为我国小麦事业做出开创性历史性的贡献,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高尚品德和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他指出, 赵洪璋院士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一代代西农人不忘初心、扎根杨凌,为开创中国农业美好未来不懈奋斗的生动缩影;是一代代西农人艰苦奋斗、砥砺奋进,勇攀农业科学高峰的生动缩影;是一代代西农人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赵洪璋院士为党为国、为农为民的光辉一生,是“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的杰出楷模和生动诠释。
李兴旺指出,纪念赵洪璋院士,就是要学习他赤诚报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理想;学习他淡泊名利、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学习他开放合作、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学习他甘于吃苦、实事求是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李兴旺强调,学习赵洪璋院士,弘扬“西农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实干奋斗,坚持开拓创新,把我校建设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西农力量!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讲话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在讲话中指出,纪念赵洪璋先生,既是缅怀过去,也是更好地面向未来。“西农精神”是推动杨凌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推动杨凌发展的强大动力,希望双方强化融合发展的各项机制,携手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和示范区各项事业更快发展,共同把杨凌打造成为绿色宜居美好的田园新城。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讲话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在此缅怀赵洪璋先生的事迹,就是要学习弘扬先生的奉献精神和高尚人格,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探寻西农故事,凝练学校文化精髓,强化西农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优良教风、学风、校风,为学校四个一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为陕西省追赶超越新征程,为乡村振兴战略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农村部科技司巡视员刘艳讲话
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巡视员刘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和农业科技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希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广大科教人员继承和弘扬赵洪璋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为民造福的光荣传统,深入探索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在农业科技重大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培养更多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才俊,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和科技强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赵洪璋院士学生、原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发言
赵洪璋院士硕士研究生、原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在发言中回顾了赵洪璋老师把大地作为课堂,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自己学习小麦遗传育种的往事,特别是他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和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大胆放手,甘为人梯的高尚品德,赵洪璋“爱土地就是爱祖国,爱土地就是爱人民”的思想深深影响并激励他持续推动保护性耕作事业。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校长孙其信发言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我校原校长孙其信在发言中回忆了自己三次见到赵洪璋先生的情形。他指出,赵洪璋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他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 “四有”好老师;是中国农业教育、农业科学家的典范,是“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代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做人做事的典范。我们要学习、传承、发扬赵洪璋院士精神,推进人才培养,推进科技创新,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赵洪璋院士学生、河南农科院许为钢研究员发言
赵洪璋院士硕士研究生、河南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许为钢研究员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跟随赵洪璋院士学习、工作12年的场景。他说,赵老师对品种全面科学认知和诠释,在科研团队中实行的“精密设计,精密施工” 的科学方法和吃苦耐劳、勤奋的工作作风,让他总是走在小麦育种时代前列,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赵老师的学术思想、高尚品德和工作作风,努力工作,不辜负老师的培养和厚爱。
教师代表 吉万全教授
学生代表 王宪国博士
赵洪璋院士的儿子 赵柳
赵洪璋院士的孙子 赵广
发言
教师代表、农学院吉万全教授在发言中表示,要学习赵洪璋老师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干实事的工作态度和接地气的工作作风,传承赵洪璋老师团队合作的优良品质,加倍努力工作,为实现我校“双一流”建设的宏伟目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学生代表、农学院2015级作物学博士王宪国在发言中表示,要学习赵洪璋院士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大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赵洪璋院士儿子赵柳、孙子赵广在发言中讲述了赵洪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言教子女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用“你是一朵浪花,在绵绵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藏在乌云的缝隙,你把梦想与希望写在祖国大地,你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他人,任自己成为灰烬,让一粒粒火焰翩翩起舞,这是你一生的倾诉”的诗句表达了对赵洪璋的深切怀念。
校长吴普特主持座谈会
校长吴普特主持座谈会,他指出,当前学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弘扬好、传承好赵洪璋院士扎根、进取、奉献的精神,凝心聚力,竭力挖掘激活广大师生员工的潜在智慧,充分发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自主奋发工作的积极性,将是我们攻坚“双一流”、服务国家战略、肩负伟大使命的力量源泉和正确路径。希望全体师生认真领会张宝文副委员长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学习赵洪璋院士对党忠诚,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心系百姓的理想信念和扎根黄土地,执着写春秋的人生境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加纪念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的来宾合影留念
座谈会前,与会人员观看了赵洪璋院士生平成就展和《麦济苍生》纪录片。
座谈会前,张宝文、陈存根等领导
在李兴旺的陪同下参观赵洪璋院士生平展览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原西北林学院院长陈存根教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前进,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王甲云,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邵向农,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李智军,陕西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秘书长袁宁;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山仑研究员及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刘录祥研究员,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教授,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刘明久教授,河南省丰德康种业公司郑天存研究员,陕西省长武县农技中心梁增基研究员, 陕西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赵瑜研究员;赵洪璋学生、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胡琳研究员、美国爱达荷大学陈建莉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甄霖研究员;学校前任领导廉登极、张波、安宁、魏益民;杨凌示范区领导李九红、刘天雄,杨陵区领导蒋展宏、单舒平及赵洪璋院士家属,各院系、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师生代表和中省23家媒体记者。
中国科学院祝贺赵洪璋院士
百年诞辰座谈会隆重召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值此“纪念赵洪璋院士百年诞辰座谈会”隆重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向贵校致以诚挚祝贺。
赵洪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育种学家,赵先生立志“改良品种,兴农富国”,重视性状形成与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关系,形成了独特的以精取胜的选择技术,选育出“碧蚂1号”“碧蚂4号”“6028”“丰产3号”“矮丰3号”和“西农85”等小麦优良品种,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小麦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碧蚂1号”1959年种植面积达9000多万亩,开创了我国一个小麦品种年种植面积的最高纪录;抗吸浆虫品种“6028”种植面积达460多万亩,恢复和发展了陕西关中等省区吸浆虫危害地区的小麦生产;“丰产3号”1976年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是当时黄淮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矮丰3号”的育成推广,推动了我国矮化育种的发展;高抗赤霉病的“西农85”的育成,开创了北方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功先例。赵先生恪守师道、奖掖后学,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农业科技人才,赵先生一生辛勤耕耘、潜心治学,始终心怀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受到毛主席多次接见并亲切地称赞他“用一个小麦品种救了大半个中国”。
值此赵洪璋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纪念赵洪璋院士百年诞辰座谈会”,就是要学习他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学习他扎根杨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学习他锲而不舍、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这对发扬光大老一辈科学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学术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衷心祝愿贵校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国农林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祝愿贵校广大教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我国农林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预祝座谈会圆满成功!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2018年6月1日
师生纪念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
活动现场
5月31日,北校区喷泉广场一角,赵洪璋院士的雕像安静伫立,在鲜花的簇拥下,他守望西农的眼神显得更加亲切和炽热。上午十时,500余名师生手持菊花聚集在赵院士雕像前,共同纪念赵院士诞辰100周年。
赵洪璋生于1918年6月1日,河南淇县人,1940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艺系,曾任西北农学院副院长,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他先后主持育成并推广了以“碧蚂1号” “丰产3号”“矮丰3号”和“西农881”等为代表的四批优良品种,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赵劳模”,毛泽东主席亲切称赞他:“一个小麦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
微风轻拂,鸟儿低鸣。2名学生代表手捧鲜花,缓步走向赵洪璋院士雕像前,全体师生肃立,脑海中闪现着一位外表朴实却功勋卓著的农学人,他们用1分钟的静默向这位农学人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敬献鲜花
“赵洪璋院士学习起步为农民,工作落脚为农民;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赵老师是人民的大师,为他送行的那一天,来了几千人,许多都是自发赶来的农民,数不清的挽幛落款是‘人民’。”李振声院士和许为钢研究员的话借助于两名男生高亢、饱含深情的声音响彻云霄,在历史厚重的校园回荡。
在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到来之际,李振声、路明、庄巧生、李丕皋、严威凯、许为钢、杨天章、李晴祺等先生生前好友、同行、同事和学生们纷纷通过撰写文章或向记者口述,讲述了赵洪璋院士一段段鲜为人知的事迹,表达了对赵院士缅怀之情。8名学生分别以他们的口吻,朗诵了他们所写、所说的核心内容,同学们情感饱满、绘声绘色,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既有艺术升华又不背离原意的表现方式让观众深受感染,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农学院15级朱志远在发言中表示,赵洪璋院士是西农精神的最生动诠释者,我们将带着对赵洪璋院士的崇高缅怀,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农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农学院教师牛娜在发言中表示,对赵老师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在科研上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在教学上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做好学生引路人。
“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 500余名师生齐声诵读“西农精神”,诵声朗朗,心声波荡,充分展示了师生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师生秉承西农精神,在新时代征途上接力奋进之决心。
赵院士的学生,美国爱得荷大学教授陈建利女士、农学院宋哲民教授、王辉教授等参加了活动。
学校举办纪念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图片展
为缅怀赵洪璋院士的丰功伟业,传承和弘扬赵洪璋院士的科学精神,5月31日,在赵洪璋院士百年诞辰之际,由档案馆牵头在学校南北校区举办纪念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专题图片展。
专题图片展从前言、个人简介、求学之路、筚路蓝缕、成果丰硕、独具一格、工作作风、学术传承、学术影响、教书育人、参政议政、人生格言、亲切关怀、理想信念、荣誉等身、缅怀追忆等方面,图文并茂,用百余张珍贵照片全方位诠释了赵洪璋院士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扎根黄土地,把小麦当成自己生命全部,矢志不渝,不断攀登科技高峰,选育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系列小麦品种,开创了独具一格、精湛实用的育种技术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为我国小麦杂交育种事业留下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生篇章,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多次亲切接见和高度赞誉。
图片展集中在南校区交流中心、北校区三号教学楼和农学院三个地点同时举行,时间持续至6月20日结束。
把心和千千万万个新时代的“梁家河”贴近,从千千万万个新时代的“梁家河”百姓身上接受教育
来 源:新闻网
网络编辑:闫 珅
编 辑:张 琳
责任编辑:王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