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天,行程10000多里!只为初心和使命!
学校已经进入假期,校党委书记李兴旺依旧很忙,他用7天时间跑了10000多里,全面调研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勉励宁夏固原试验示范站科技工作者再创新版“上黄经验”。今天,小西带大家盘点一下书记满满当当的行程……
01
5天赴三省(区)调研
今年是学校创建85周年暨合并组建20周年,也是葡萄酒专业创建34周年和葡萄酒学院成立25周年的重要节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7月17-21日,校党委书记李兴旺赴山东、宁夏和内蒙自治区等葡萄酒主要地区,全面调研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深入了解我校葡萄酒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期间,宁夏自治区副主席王和山校友、副主席吴秀章分别接见了李兴旺一行。
在葡萄酒产地调研
5天时间,李兴旺一行先后深入国内唯一“中国葡萄酒名城”蓬莱、中国现代葡萄酒发源地烟台、中国葡萄酒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中国沙漠葡萄酒产区乌海等地,走进了中粮长城酒业有限公司、君顶酒庄、龙湖酒庄、张裕葡萄酒工业园、张裕卡斯特酒庄、可雅白兰地酒庄、中粮天赋酒庄、西鸽酒庄、夏桐酒庄、志辉源石酒庄、吉奥尼酒庄、阳光田宇国际酒庄等酒企以及张裕葡萄酒博物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教育学院等地调研。
听取长城酒业有限公司介绍(左一程军总经理)
张裕葡萄酒公司副总经理
总工程师李记明校友(左三)介绍情况
在中粮天赋酒庄调研听取校友李泽福总经理介绍
每到一处,都可听到各企业对我校在葡萄酒产学研方面巨大贡献以及对我校毕业生工作的充分肯定。据烟台长城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军介绍,仅中粮长城公司旗下共有的5位总酿酒师中,4位都是西农葡萄酒学院毕业生,“西农葡萄酒学院毕业生已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中流砥柱。”程军赞不绝口地说。
宁夏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曹凯龙介绍,多年来,宁夏产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在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等方面,全力支持贺兰山东麓产区发展。一大批西农葡萄酒学院校友落户产区,成为葡萄酒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中坚力量,极大推动了产区持续发展。
调研中,各企业也对学校的葡萄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学校能为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提供更多的科研成果、技术支持和智力资源。
在龙湖酒庄葡萄园听取校友汇报(右二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中心姜福明主任,右三王福成副主任)
在夏桐酒庄调研听取校友苏龙总经理的介绍
与山东校友合影
与宁夏校友合影
与校友一起参观张裕葡萄酒博物馆
调研期间,在烟台、银川分别召开了葡萄酒校友代表座谈会。座谈中,气氛轻松活跃,大家一一介绍了各自的工作,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母校的无限感激与思念热爱。同时,也对学校和葡萄酒学院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听完大家的汇报,李兴旺高兴地说,葡萄酒专业的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努力工作,有的在企业担任要职,有的成为葡萄酒庄园的庄主,他为校友们取得的成绩感到无限的自豪。同时他动情地说:“校友就是学校的‘产品’,学校要义不容辞做好各项‘售后服务’,母校永远是大家的坚实后盾!”李兴旺要求相关部门要结合西农精神充分挖掘葡萄酒行业校友的感人事迹,讲好西农人的葡萄酒故事,共同推动和引领葡萄酒学科与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前进与发展。
就如何保持葡萄酒学科在国内与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李兴旺强调,一路调研,对办好建好一流的葡萄酒学科更加有信心,希望葡萄酒学院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占领业内制高点,持续不断地把特色做强,优势做大。学校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葡萄酒学院更要开放创新,广大校友也要出谋划策积极参与。
针对企业和校友反映的葡萄酒人才培养中重栽培、酿造,轻营销、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李兴旺表示学校可以加大专业教师的引进,争取在2020年创办葡萄酒营销管理方面的新专业,同时增加专硕招生数量,积极争取专博的招生培养,一定要把葡萄酒学科做大做强。
李兴旺与曹凯龙为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为工作室揭牌(右二为刘素红,左一为田旺荣)
调研期间,在校友张言志庄主的西鸽酒庄还举行了学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李兴旺与曹凯龙共同为基地揭牌。根据协议,双方将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助力宁夏葡萄酒产业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
与葡萄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合影
在乌海市阳光田宇国际酒庄,为了感谢李华教授长期对该企业葡萄酒生产的鼎力支持,酒庄专门为李华教授建立了工作室,21日上午,乌海市副市长刘素红、酒庄董事长田旺荣与李兴旺、李华共同为“李华教授工作室阳光田宇自然葡萄酒科研中心”揭牌。调研交流中,刘素红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的全方位支持,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科学治理沙漠,让乌海市能够和谐、绿色、持续发展,推动沙漠葡萄酒快速走向世界。
葡萄酒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李华教授,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祖书,葡萄酒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及推广处、政策研究室负责人陪同调研。
2天赴宁夏固原
在调研葡萄酒产业之前,李书记在7月13-14日已经去过宁夏,为的是看望我校宁夏固原生态试验站调研上工作的师生,勉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固原站老一辈科学家精神。
看望慰问宁夏固原生态试验站调研的师生
7月14日,校党委书记李兴旺专程赴我校宁夏固原生态试验站调研,看望慰问正在站上工作的师生,勉励他们弘扬固原站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身上的科学家精神,努力创造新时期的上黄经验,为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西农智慧”。
7月中旬的固原山区,阳光强烈,李兴旺一行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驱车赶往试验站的两个基地——云雾山基地和上黄村基地,实地了解我校科技工作者在云雾山上为恢复草地所做的柠条配置、开展生态学研究所布设的各种试验、帮助村民脱贫所指导建立的红梅杏林及香菇基地等,查看了宁夏自治区政府为固原站专家所修建的河川大楼,并在固原试验站本部与专家、科教人员和学生召开了座谈会。
李兴旺书记查看上黄村的柠条菌棒生产现场
宁夏固原是革命老区,也是深度贫困区。上世纪70年代,我校水保所科技工作者就在宁南山区开展自然资源科学考察。4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坚守固原,持续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产出的国家和省部科技奖励有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参与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培育出200余名科技人才,走出了山仑院士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群体。
他们探索实践的“上黄经验”——“宜林荒山绿化,坡耕地梯田化,平川地高效集约化。不断提高生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致富技能”,成为宁南山区生态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称赞并要求在西部地区推广。宁夏自治区政府曾致信中国科学院,感谢固原站“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科学工作者”,称他们是“宁夏人民的功臣”。
品尝上黄村村民家的红梅杏
调研期间,果树专家、80岁高龄的施立民,固原站第二任站长程积民研究员,第四任站长赵世伟研究员,以及现任的固原站党支部书记、第五任站长魏孝荣研究员,食用菌专家李鸣雷,以及“80后”青年科技工作者郭梁、李伟、常小峰等在相关工作基地向李兴旺一行介绍了固原站发展的历史、试验推广情况和今后的工作设想。
看到郁郁葱葱的山坡、烈日下专心科研的师生、堆积成小山般的柠条菌棒、颜色诱人的红梅杏,听到当地干部和群众对固原站专家的真诚称赞,令人感到“激动和幸福”。李兴旺指出,从此次调研一路所见所闻中,了解了固原站从30年代到90年代七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的生动历史,切身感受到水保所广大科技工作者薪火传承的“黄土精神”。
李兴旺高度肯定了固原站的突出贡献,希望水保所科技工作者继续传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西农精神”、“黄土精神”,创造新版的“上黄经验”,服务脱贫攻坚。要瞄准国家野外台站建设目标,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为宁南山区社会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再立新功。
固原站站长魏孝荣研究员表示,李书记专程调研固原站,对试验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大力支持试验站的决心,将充分发挥试验站对我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做好“顶天”和“立地”,朝百年老站的目标不断迈进。固原站老站长、在固原站坚守40年的程积民研究员表示,将继续为固原站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宁南山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固原站第四任站长赵世伟研究员表示,固原站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几代固原站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将接续奋斗,再接再励,为宁南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李兴旺书记与固原站科技工作者等在云雾山上合影留念
佘雕副研究员表示,在后续工作中将更加努力,争取拓展和提升“上黄经验”,为全国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及美丽乡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李伟副研究员认为,作为青年人,将以国家站的标准和国际化的视野做好各项工作,真正把文章写在大地上。郭梁副研究员表示,作为80后科技工作者,定当传承固原站老一辈科学家的“黄土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在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常小峰副研究员认为,科学实验不是假、大、空,需要久久为功。一定要以固原站卓越的科学家为榜样,学习他们脚踏实地勤勉工作的职业精神,学习他们严谨求实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戒骄戒躁,努力工作。胡斐南副研究员表示,有信心在旱地农业绿色发展和草地生态恢复领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形成新时代的“上黄模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李兴旺书记与正在云雾山顶上
工作的研究生张义、侯灵操交谈
水保所党委书记杜永峰表示固原站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感谢李书记对水保所、对固原站一如既往的支持,感谢固原站老一辈科学家长期扎根宁南、服务宁南的情怀。水保所、固原站全体科研人员将不负众望,把固原站建设好,发展好。
水保所所长冯浩对李书记给予水保所的倾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认为李书记的讲话为固原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水保所的科技人员会继续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和“黄土精神”,打造升级版“上黄经验”,服务宁南山区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
网络编辑:乔丽娜
作 者:杨远远 靳军
来 源: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 婷
终 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