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97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农学院王辉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优质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黄淮南部麦区是我国第一大麦区,其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42.2%。该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汇带,不同年份冬春气温、湿度变化剧烈且多种小麦病害常发、重发。为了满足该区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早熟、抗寒、抗赤霉病、抗条锈病等性状综合协调的小麦品种的迫切需求,项目组通过材料创制和技术创新,历时15年育成小麦新品种“西农979”,成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推动了我国优质小麦产业化进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项目对行业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著。获植物新品种权和发明专利各1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发表研究论文48篇,曾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大北农科技奖”。项目负责人王辉教授于2012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西农979”累计种植1.42亿亩,生产优质小麦505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02.1亿元。
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西农979”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首先,“西农979”品质优良,不仅适合制作优质面包,还具有优良的面条和馒头等蒸煮食品的加工品质,对优化我国小麦品质结构,促进优质小麦产业化建设,减轻国家对优质强筋小麦进口的依赖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其次,“西农979”良好的抗病性,不仅极大保障了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还有助于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优质强筋小麦绿色安全生产。第三,“西农979”耐晚播、早熟性突出,可有效缓解复种作物抢时播种的矛盾,对增加单位面积年总产量、实现全年粮食丰产有显著作用。
2012年,王辉教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2015年,入选“陕西好人榜”,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6年,被评为“三秦楷模”
2017年,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小西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媒体记者眼中的王辉教授……
麦田里的追梦者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王辉
《人民日报》孟祥夫 2016年1月8日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以田间地头为家,一待就是一整天。
作为一名育种专家,他选择了小麦育种,一干就是一辈子。
他把五十余载的光阴奉献给黄土高原,精心呵护着一株株绿色的希望;他用脚步丈量着三秦大地,把收获的喜悦带到黄土地上的千家万户。
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育种专家王辉。他秉承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踏实、严谨、执着、奉献的精神,带着“育得金种慰苍生”的坚定信念,自青春岁月至古稀之年,脚踏实地,不断破解小麦的“生长密码”,也不断培育更新我国优质、高产小麦的新品种。
育种者的生命密码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专家
王辉
新华社 陈晨 余晓洁 2016年1月7日
一个质朴的心愿,支撑着他扎根小城杨凌,与土地结缘,43年从未离开。历十余年,他选育的小麦良种“西农979”,成为我国冬小麦主要品种之一。荣誉等身,他却甘于平淡,耄耋之年仍初心不改,在地头田间默默耕耘。他说,小麦的“生长密码”是扎根泥土,育种者的生命,只有深耕于田野才有意义。他是王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退休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
一生做好一件事
《光明日报》张哲浩 罗旭 2016年1月8日
整地、施肥、播种、浇水、收获、晾晒,几乎天天要到大田里劳作,春种、秋收时起五更熬半夜,农忙时发动老婆孩子一起干活,皮肤黝黑,经常裤脚带泥。
是的,这是一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日常生活。
凭着对土地的挚爱与对事业的专注,四十几年来埋头于小麦育种科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打破了优质与高产不能兼得的传统,培育出多个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来 源:党委宣传部
作 者:王学锋
网络编辑:李昕颖
责任编辑:王 婷
终 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