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4000家,市值暴跌165亿,一代鞋王达芙妮跌落神坛!
作者 | 赵云合
来源 | 电商之家(ID:iechome)
这世界上,没有永远不败的神话,没有永远屹立的巨头!
一代鞋王陨落
难以置信!
近日,达芙妮国际公布2018年业绩报告:年度亏损10.102亿港元。相较2017年亏损7.42亿港元,盈利状况进一步恶化。
不仅亏得一塌糊涂,关店潮也是一波接着一波。
2015年至2018年,达芙妮分别关店805家、1030家、1009家、1016家。
也就是说,4年关店将近4000家!目前,核心品牌门店只剩下可怜的2684家。
对于2018年的惨淡业绩,达芙妮实力“甩锅”,表示:本来想继续实施业务转型策略、恢复盈利,但是大环境不行、打击消费欲,我也很无奈啊。
言语中透着绝望,但是,谁能想到,仅仅六年前,达芙妮还是鼎鼎大名的一代鞋王!
女鞋中的“宝马”
“颜色金黄,阿波罗的光芒,却比不上,达芙妮的勇敢”。
2005年,正值巅峰的S.H.E一首《月桂女神》,让许多女孩认识了达芙妮,她们幻想穿上达芙妮,“比谁都不平凡”。
此时的达芙妮,设计新颖、色彩鲜艳,产品光芒万丈,在其它女鞋以黑白棕为主色调的情况下,达芙妮一经推出,就俘获万千爱美丽、爱时尚女孩的心。
创立于1990年的达芙妮,前身是永恩国际,在看到女鞋市场的消费潜力后,张文仪、陈贤民等,创立女鞋品牌达芙妮,并将重心放在潜力巨大的内地市场。
与走中高端路线的百丽不同,达芙妮瞄准的是五环外的人民群众,针对年轻的小姐姐和成熟阿姨们,达芙妮推出“D18”、“D28”两大系列。
在明星营销还不是很常见的年代,达芙妮砸重金签下顶级流量天团S.H.E和刘若英,分别为两个系列代言。
当时女鞋市场还没多少玩家,达芙妮砸重金打造的“平价时尚”品牌定位,配合三个月内“包修、包换、包退”的三包政策,迅速打开市场。
在门店扩张上,达芙妮聪明地避开了百丽这类女鞋品牌,战略性放弃百货购物商场,而是把加盟中心放在街边店,主打下沉市场。
出色的产品,配合成功的营销和加盟策略,达芙妮很快迎来大爆发,巅峰时期,每年都有高达800家店开张,截止2012年,门店数量达到6881家,“占领”全国各大步行街。
在那个“得渠道者得天下”的年代,门店数量就是实力的象征,达芙妮一度占据国内女鞋市场近20%的份额,于是就有了“每卖出五双女鞋,就有一双达芙妮”的说法。
成功之后的达芙妮,也被捧上天,成为中国中小企业逆袭典范,2008年,《达芙妮模式成功专卖》一书出版,对达芙妮成功背后的故事大书特书。
此时的达芙妮无限风光,但是没过多久,就开始出现大幅度下滑,它究竟做错了什么?
降价促销毁一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开挂的扩张模式,虽然迅速提高了达芙妮的市场份额,但是这种只看数量、不重质量的无脑扩散,也让存货积压问题越来越棘手。
2012年,正值巅峰的达芙妮,销售收入高达105.29亿港元,不过存货也高达23.69亿港元,存货周期上升至188天。
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庞大的门店数量可以约等于巨大的经营压力。
首先,租金和销售费用水涨船高。
将近7000家门店,每年的租金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从2012年起,达芙妮的销售费用就高达营收的一半。
请明星一时爽,结账时两行泪。
达芙妮先后邀请谢霆锋、全智贤、刘诗诗等大咖为其代言,虽然很有牌面,但是真金白银也花了不少。
其次,人工成本也是节节高升。
从财报上看,2009年,达芙妮员工高达2.1万,工资福利6.7亿港元,到了2015年,员工数下降为1.8万人,工资福利却翻了一番,达到13.3亿港元!
面对门店扩张带来的存货积压问题,达芙妮采用“降价促销”来解决,它的产品价格一般是在300多元,从2012年起,直接降到最低99元,而且还买一送一,甚至买一送二,可谓是白菜价大甩卖!
这样的套路,玩一两次也就算了,但是达芙妮却“上瘾”了,经常这么搞,于是,多年辛苦经营的高端形象瞬间崩塌,“地摊货”代表——达芙妮正式上线。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降价肯定会影响产品品质,况且还是这样“跳楼”般的大降价呢!
以优良质量和新颖设计起家的达芙妮,走上降价促销的“不归路”之后,质量上开始偷工减料。设计上也失去灵性,落入俗套,即使请来谢霆锋,也无济于事。
在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今天,居然还想以低价获客,这不是找死吗?
与电商擦肩而过
其实,达芙妮也不是没有翻身的机会。早在2006年,达芙妮就开始试水电商业务,要知道,当时淘宝也就成立3年而已。
2010年,达芙妮改变电商业务完全外包的模式,开始“全网营销”的探索,与京东、唯品会、好乐买、乐淘、易迅网等十多家网站签订协议代销、报销或页面链接合同。不花一分推广费,销售额却翻了几倍,巅峰时,月销达到200万,走到整个鞋服行业前列。
如果达芙妮就这么老老实实做下去,也许会是另一番光景。
但是,2010年5月,达芙妮战略投资“耀点100”3000万人民币,持股10%,从此噩梦开始。
耀点100是一个时尚百货电商平台,管理团队来自台湾雅虎。
除了达芙妮之外,百度、英特尔也都是耀点资方。可以说,耀点的起点很高,它采用台湾雅虎做B2C的模式,没有库存,只负责售卖,由供应商提供货源和发货。
这样做,把自己库存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但是供应商的压力就大了。
半年不到,耀点就把首轮融资烧完。
达芙妮把宝全都押在耀点身上,即使初期不顺,还是选择全力支持,比如将很大一部分鞋款专供给耀点,联合耀点推出线上购物“门店取货”模式。
2011年底,据媒体报道,达芙妮甚至关闭京东、乐淘和好乐买等电商渠道,一心支持耀点。
只可惜,达芙妮只是一厢情愿,耀点始终是扶不起的阿斗,不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烧光3个亿,而且还负债3000多万,实力“坑爹”!
2012年7月,耀点100寿终正寝,而且“临死”还欠达芙妮部分货款。
不光寄予厚望的耀点凉凉,而且因为全力支持耀点,达芙妮的电商业务陷入停滞状态,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达芙妮的电商业务,从兴起到全盛,费了整整5年功夫,但是走向衰败,只用了区区10个月,令人不胜唏嘘!
直到2014年,达芙妮才重新开始重视电商业务,但是,此时已经物是人非,竞争对手们早已占据有利位置,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
而且,众多小品牌也纷纷进入赛道,想分一杯羹。它们轻装上阵,不仅价格更低,而且款式更新速度极快,与达芙妮争抢同一块蛋糕。
电商业务的兴起,又挤压了线下门店的生存空间。
达芙妮的门店一年亏过一年,无奈之下,只能关店了事。可以说,在电商业务方面,达芙妮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结语
前有百丽退市,后有达芙妮跌落神坛。
中国传统的鞋企品牌,纷纷遭遇滑铁卢,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它们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
1. 品牌定位跟不上消费升级需求,早期只顾着无脑扩张,产品无法迭代更新;
2. 互联网和海淘的冲击,难以建立自己的壁垒;
3. 人才培养梯队没有升级,缺乏深耕渠道的运营人才。
在新的消费环境下,如何赢得年轻一代消费者,是传统鞋企转型成败的关键。
虽然达芙妮目前的转型没什么起色,但是也不必泄气,此前安踏、李宁、波司登也遇到过滑铁卢,经过一番调整之后,他们重新走上正轨。面对新零售的环境,作为老牌巨头,达芙妮的众多门店仍然不失为手中的一张王牌。
如果能及时摆正姿态,调整好状态,还是有机会重振雄风!
我给电商之家点亮星标 !
3个步骤,把星标点亮,
就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喜欢的内容哦!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QQ:2881339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