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杰出的经济学家都爱写《经济学原理》?

2016-08-21 黄春兴 风灵

风灵按:这是著名奥派学者黄春兴教授为米塞斯《人的行为》读书活动所撰写的开场指导,由本公号授权发布。


文 黄春兴


这现象从亚当密斯开始,包括马尔萨斯、吕嘉图、赛伊,到小密尔、马歇尔都是,连凯恩斯的《通论》都可以算是。在奥地利学派,门格尔和米塞斯以各自以他们的经济学原理确立了传统奥派与美国奥派的学术典范。至于维塞尔、庞巴维克和哈耶克,也都写了格式上略有不同的“准经济学原理”。这现象在自然科学较少,故其表现无法以库恩所说的成熟科学之现象来说明。

 

就以这次阅读的米塞斯的《人的行为》来说,几乎可以这样看:只要理解该书内容,就可以不必再去阅读米塞斯的其他著作。我会这样说,因为这些杰出学者在世时是不断地修订其经济学原理的内容,一版又一版,将其一生的学术精髓都纳入其中。最能说明的他们心态的两则故事,其一是斯密去世前要求朋友烧掉所有未出版的稿子,其二是小密尔在修订时将其经济学原理掺入他当时开始信仰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说明了:杰出的经济学家一生只想完成一本能系统地陈述他自己思想的《经济学原理》。

 

这奇怪的抱负必须从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开始。经济学不论在定义上存在多少的差异,经济学家大都还是无奈地使用“经济学”这一名词,因为他们是把经济学等同于整个社会科学。用米塞斯的话,就是与人的行为相关的所有的学问。但是,只要不是以故事在陈述,他们必须在分析上切割议题,而出现新古典经济学这常被诟病的“其他条件不变”的假设。这假设是为了能深入特定议题的研究,就像劳动经济学者在分析上假设不存在通货膨胀或不存在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进步。但劳动问题只是经济问题的一环,是和其他经济问题纠结一起而无法完全独立出来的。因此,当经济学者个别地完成劳动理论、货币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后,就必须重新思考其间的互动,而不是像制造IC产品那般只要关注不同配件间的接口即可。

 

经济学家也必须关注到个别议题的发展,或投入个别议题的研究,然后和其他议题结合,以发展他自己的经济学原理。但杰出的经济学家不会满足这类的成果,因为他们想要提升经济学对整个经济活动的理解,而这牵涉所有个别议题讨论中所用到的共同前提或假设。这些共同前提的稍微变动都会冲击到各议题的理论内容。就奥派言,当门格尔提出主观性之后,我们可以猜想其经济学原理的架构将会如何变动。同样地,在我看来,米塞斯在传统的极大化行为之外加入普遍性的企业家精神后,也将冲击所有议题的原始论述。我曾异想哈耶克以知识利用加入他的自由秩序的原理,猜测他若写出自己的经济学原理的结构内容。

 

简单写了这些,希望大家能理解阅读米塞斯这本《人的行为》的意义,并记得这本书全名是:Human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一本汇聚其一生思想的经济学原理。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相关文章:黄春兴:六十年“两岸感受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