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对孔子诞辰为教师节

2016-09-10 风灵 风灵

 

风灵

 

据报道,有学者上书,建议原为910日的教师节改为孔子的诞辰928日。一个节日的日期变更或许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原则问题,但其中隐含的尊孔复古、以孔子为教师楷模的思想却值得警惕。

 

恢复传统显然不是个好理由。近年来,有人不断打着恢复传统、弘扬国学的旗号抬出“万世师表”孔子来说事。传统固然重要,但哪些传统要恢复,哪些不要恢复,还得以合理的价值观审视之。不然,那首先该恢复的就是“君臣父子”“家国天下”的传统,先复辟了帝制再说其余。

 

此外,孔子和儒家之所以成为“传统”,并不是因其在自由竞争中战胜百家脱颖而出,而是以国家暴力背书的垄断——“独尊儒术”的结果。若说是传统,只能是历代统治者的“传统”,至于人民,没有选择的余地,谈不上是否尊儒家为传统。强暴了两千年也只是强暴者。这就象中石油中石化,本是强加在消费者头上的,消费者无从选择,某些人却倒打一耙,说市场上没有别的竞争者,是因为消费者爱中石油中石化胜过了老鼠爱大米,岂非颠倒黑白?要以儒家为正统,请先恢复百家争鸣的传统,各家学说平等竞争,若儒家能最终胜出,再为孔子大吹法螺不迟。

 

就教育而言,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教育观与基本的人性、人权格格不入,不值得提倡,更不应当以国家强力来恢复。

 

“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孔子所进行的“教育”恰恰与之背道而驰。虽然是民间办学,孔子却忠实地履行着教化的职能。其教化的全部目的是让学生服从于既定的秩序,进而维护既定的秩序,为君王所用,而不是为了追求真理,揭示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满足人类天性中的求知欲;也不是为了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个性,让学生有能力自由地、平等地追求自身的幸福。

 

孔子只培养得出一种人才,即维稳人才。儒家世世代代最大的事业就是维稳业,最大的学术就是维稳术。当然,数十次的治乱循环,显示出这种违背基本人性的维稳术并非那么高明,但其对受教育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戕害却是长久而深远的。

 

以孔子式教育为教育典范,易产生迷信权威的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诚实品格,从而难以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

孔子教育的内容,并不是关于客观世界规律的哲学或科学,而是道德伦理规范。这种道德伦理规范又是建立在身份之上,以孝悌为其根本。“无违”“三年不改父志”强调的是服从为上者,而不是服从真理、正义。日常行为规范也是看人下菜碟,一言一行都依对方的身份而定。这种道德,不立足于人自身的完善,不提倡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不将人当成最终目的,而是将人当成工具服务于他人。

以此施教,要么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父母师长面前唯唯诺诺,毫无主见,以听话乖巧为标准,思想的创新突破无从谈起;要么孩子为求自保,无师自通学会在权威面前说假话,曲意逢迎,谄上欺下,隐瞒真实思想,小小年纪就变得虚伪世故。如此教育,岂非毁人不倦?

 

强调权威至上必然隐含着暴力。如果学生坚持己见怎么办?说服(教化)无效,为了维护权威,就只有运用暴力了。而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流,不需要意志统一。教化和暴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软硬兼施,恩威并重。故孔子式的教育必然伴随着沉重的戒尺,老师必然享有不可置疑的惩戒权、体罚权,而这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灵的伤害之大,非文字所能描述形容。

 

孔子式的尊师,则暗含了强烈的尊卑等级观念,与尊师的应有之义相去甚远。

尊师,不是将有教师身份的凡人神圣化,而是尊重教师这一角色对心灵的启迪,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真理的坚守。“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老师和学生人格平等,对二者的评判标准理应同一。至于礼貌尊敬,属于一般人的修养礼仪,不必特意强调老师的身份。

而儒家的师道尊严,强化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以尊师之名,让不谙世事的学生从小就认识到,人和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在下者须受在上者的约束,不仅是身体的束缚,更是灵魂和思想的约束。近年来,某些学校大张旗鼓地让学生行隆重的拜师礼,以显示尊卑有别的特殊仪式,形成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的强烈心理暗示。若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此风恐怕会愈演愈烈。

 

自由是思想之源,创造之泉。而孔子式的学术,贯彻维护既有秩序的宗旨,只有继承,没有突破,没有创新。苏格拉底之后有柏拉图,柏拉图之后有亚里士多德,乃至灿若繁星无数的西方文明大师。孔子之后还有谁?所谓的儒家思想,竟然在二千多年前就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直到现在仍大炒《论语》的冷饭。炒作孔子、尊孔为圣的现代儒家,口口声声要复古,竟丝毫不觉得丢人,岂非笑话奇葩?

 

由上,孔子绝非现代教育界典范,作为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教师,我坚决反对以他的诞辰为教师的节日。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相关文章:孝治天下是何意?——兼评《弟子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