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结最后的堡垒——评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

风灵 风灵 2019-03-28


文  风灵

 

《货币的非国家化》是哈耶克最后一本经济学专著,比起他那些闻名遐迩名垂青史的大作,这本书似乎不那么引人注目。因为它似乎走得太远,太偏激,而“主流经济学家”和“银行家”们不会把它当真。

 

哈耶克认为,要彻底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应当让银行自由发行货币,不同的货币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那么出于利润的自利考虑,银行就会极力维持稳定的币值。

 

乍听起来,这建议令人震惊。人们早已习惯了国家对货币的垄断权力,甚至将其当成天经地义不可置疑的信条。不能不承认,哈耶克在打破陈规教条时,有着非凡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不是基于空中楼阁,而是基于严密的推理。

 

在哈耶克这本书问世40年后,当全世界疲于应对一次比一次更严重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冲击,各国央行黔驴技穷只比拼印钞速度之时,通货膨胀的阴云如北京上空的雾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重新审视哈耶克这本薄薄的著作,正当其时。

 

哈耶克认为,阻止通货膨胀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因为漫长而严重的通货膨胀本身会带来危害和痛苦,即使是温和的通货膨胀,最终也会造成周期性的萧条与失业。而通货膨胀主要是政府长期以来垄断货币发行所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政府不出面阻止,私人企业就能够并且确实在较早以前曾经向公众提供过选择货币的机会,而那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货币的币值基本上是稳定的,从而防止了投资的过分扩展,也就防止了接下来出现的经济收缩。

 

哈耶克从国家之弊和市场之利两个方面符合逻辑地证明了他的惊世建议:货币的自由发行和自由交易。

 

一、国家垄断发行货币弊大于利。

最初,国家作为获得普遍承认的权威垄断铸币,担保铸币的成色,有利于促进货币经济的扩展,但这种制度具有一切垄断行为的弊端:你即使对于他们的产品不满意,也必须使用,最重要的是,这种制度禁止人们探寻满足某种需求的更好方法,垄断者是没有此种激励的。

(一)政府并非因公益而是其私利垄断货币发行权。铸币可获得额外的收益,政府可抽取铸币税,且可以劣币代替良币在市面上流通。哈耶克断言,所有地方的政府都一直在滥用人民对于它们的信赖而欺诈人民。

(二)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被置于政治控制之下后,这种垄断就变成了一场无可救药的灾难。一种货币,如果被操纵用来满足特定集团利益之需要,则必然是有可能出现的最恶劣的货币。即使是民主政府也不能例外。一旦政府获得了照顾某些集团或人口中某一部分的权力,多数政府的机制就会迫使它们使用这种权力获得足够的支持,以使它们能够掌握多数。这种诱惑不断地促使政府通过操纵货币数量去满足某个地方或某个群体的要求,于是,大量的资金就被用来收买那些嗓门最高、以最无法回绝的方式要求帮助的人。

(三)货币的垄断支撑着政府的权力,它只是政府实施其主导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极大地有助于政府权力的广泛增长。当代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以下面的假设为基础:政府有权随自己的意愿创造任何数量的货币,并使人们接受之。政府对货币的控制权被用于财政目的,推动了集权制。

 

二、银行自由发行货币是维持币值稳定的最佳方法。

私人机构(发钞银行)可以自由发行彼此竞争的钞票,不同的钞票有各自的货币单位,并以此开立支票账户。发钞银行的自利心和竞争机制将带来下列效果:

(一)只要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随便哪种货币,则对那种被人普遍接受的、能够保持其购买力大致平稳的货币,就会形成持续的需求。

(二)由于成功地使货币之价值保持平稳而始终存在对它的需求,因此,人们也相信,该发钞行会竭尽全力使它发行的货币好过垄断者所发行的任何货币,因为垄断者是不需为其贬低货币价值的行动承担风险的。

(三)发钞机构可以通过调整其钞票发行量来实现这一目标。

(四)各种货币都根据上述原则调整其发行数量,乃是调整用于一切方面的交换媒介的数量的可行办法中之最佳者。

新闻媒体和货币交易所将起到严密的监督作用,关于不同货币币值的信息将如股票行情一样每日公布,以方便货币兑换和选择。

 

另外,哈耶克认为,在国家垄断发行货币的前提下,实行金本位或固定汇率也不会比允许银行自由发行竞争性货币更好。金本位制,固定汇率,或其他形式的按固定比率强制转换的机制,“事实证明,这样的纪律太软弱了,不足以阻止政府破坏它。”“除了某种信念——即一个国家不信守自己的负债义务是这个国家的耻辱——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充分地加强货币当局的力量,使之抵御种种要求创造廉价货币的压力”。

 

货币自由发行并相互竞争,将获得稳定的货币。那么,就不会再有一般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输入性通胀只是玩弄概念),也废除了萧条的根源。我们将不用再为扩张——收缩的经济危机而苦恼,国际收支贸易平衡也不再成其为问题。美好的世界就在眼前。

 

哈耶克在书中还讨论了银行自由发行货币的一些技术性问题,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只能凭想象和推理,实际运行的情况将很可能未必如他所言,而会形成“自发秩序”。但比起此书完成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现代的电子技术和金融工具显然应是便利了不同货币的发行和转换,使哈耶克的设想更具有可操作性。

 

哈耶克写作此书至今已有四十年,各国的货币并没有按照他的构想实现自由化,他所反对的欧洲统一货币乌托邦已建立多年,如他所预计,欧元运行得并不那么美妙;而他所担心的世界各国滥印货币的情形已经愈演愈烈。

 

现代社会已一再证明,自由竞争的市场将带来繁荣。但却自相矛盾地认为,衡量自由竞争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尺度——货币应该掌握在垄断的专制权力之下。

 

“我们的政府是在有组织的利益集团的压力下进行治理的,因此,我们必须牢记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不能指望聪明或同情心,而只能依靠纯粹的自利来为我们提供我们所需要的制度。只有当我们所期望的良币不再来自于政府的仁慈,而出自于发钞银行对其自身利益的关注之时,我们才确实进入了幸福时光。”

 

这段话是不是觉得很耳熟,没错,这正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中所阐明的基本原理。货币并不是下列法则的例外:自利比慈善更易产生好的结果。斯密的《国富论》成书一个世纪,英国才全面实现了自由贸易。恰好《国富论》问世200年之际,1976年哈耶克出版了《货币的非国家化》,也许,哈耶克的理论也和《国富论》一样,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才能得到重视和承认,才能终结自由市场最后的堡垒——国家发行货币的垄断权。

 



[]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姚中秋译,新星出版社(2007),第16页。

1,第17页。

1,第26页。

1,第29页。

1,第31页。

1,第117页。

1,第31页。

1,第137页。

1,第57页。

1,第124页。

1,第124页。

1,第151页。

1,第13页。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相关文章:哈耶克货币私有化的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