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背后的曲折故事
印度经济背后的曲折故事
作者 龙马
在世界古代和近代历史上,近两千年间,印度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从棉麻纺织品、金属制品、丝绸、染料、矿石,到香辛料等,印度曾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产国之一,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到19世纪中后期,美国和英国本土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印度。对此,即使颇为温和的印度前总.礼辛格也说道,“毫无疑问,我们对英国的抱怨有充分的理由。正如杰出的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所说,印度的国民总收入在1700年占全世界收入的22.6%,约等于全欧洲的总和。而到建国之初的1952年,剧跌到了只占世界的3.8%。到20世纪初期,所谓‘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印度’,就人均国民收入而言,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人留下了不快的回忆。但是,一些印度精英想当然地将印度经济的衰落,归咎于西方国家工业品对印度传统产业的冲击,以及外资企业对民族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印度建国之后,以尼赫鲁为代表,信奉费边主义的印度领导人们,便实行了保护主义、计.划经济、印度式“社会王义”的片面经济政策。他们用高额关税阻止外国产品的输入,同时对外资企业实施国.有化或者严格的管制,希望以此扶植本土产业。
当然,尼赫鲁也知道外国对印度的投资多少也值得利用。为此,他曾专门发表讲话,并且印成小册子公布:“我们向对我国投资的企业家承诺,十年之内都不会进行没收或者征收。”他把这当成是欢迎外资到印度来的优惠政策。
而对本土民.营企业,印度政.抚也并不亲善。除了直接国.有化的重要企业外,其他的民营企业也落入繁琐困难的“牌照管制”和部门官僚管理之中。比如,塔塔集团的董事长杰汉吉尔·塔塔就说,他并不能决定企业怎样进货,生产什么东西,卖什么价,借多少钱,发多少股,给多少工资,分多少红。这些都需要政.抚做来决定。他注意到印度国.有企业经营不佳,便建议尼赫鲁注意国.企的盈利状况。尼赫鲁则回答说,“杰汉,别提利润。这就是个脏词。”
不尊重市场规律的政策严重阻碍了印度的发展。国.企、民.企的资本得不到良好的保值增值,外资的投入也相当匮乏。而资本投入的多寡能明显影响劳动力大国的生产力发展和国民收入。在亚洲四小龙、四小虎们用利用纺织机器、集成电路组装生产线,接力发展适合新兴国家的产业的时候,大量的印度农民还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日复一日地转动手摇纺车,以和莫卧儿帝国时代差不多的方式辛苦劳动。
印度的这种缓步发展被学者们遗憾地称为“印度式增长”。可以说,建国几十年后,独立了的印度人民并没有摆脱贫穷。到1991年之后,危机和困境中的印度不得不走上了市场化改革之路。用无数部门规章管制企业经营的牌照制度被基本废除;关税明显降低,这使得印度企业有机会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印度人民也有机会降低消费成本、有助于储蓄投资;政.抚不再实行全面的经济计划,民企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性;对外国投资的管控也逐步放松。在1992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间,印度的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了十几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近些年来,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屡次超越中国,居于世界第一。这被称为新世纪的“印度式增长”。
尽管如此,1992年以后,印度的经济发展仍然逊色于中国。中印两国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世.界银行的历年营商环.境排名,印度从世界中下游改进到了世界中游,而中国则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印度政.抚对市场的干预和管控仍然较多,这不仅滋生了腐.败,也挫伤了印度民间和外资投资的积极性。对比而言,1992年以后,中国每年接受的外国净投资都是印度的约十倍,甚至几十倍。仅仅在2013年一年,中国就接受了2900亿美元的外国净投资,而印度只有280亿美元,是中国的零头。1年之内的中印外国投资差额,就远远高于美国扶植全欧洲战后经济复苏的“马歇尔计划”之总和(美元价值已折算现价)。可以说,外国投资的巨大差距,以及背后反映出的企业经营环境,是解读中印两国从相差无几的90年代初的经济基础,转变为中国大幅领先的钥匙。
(1992年起,中印两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开始拉开巨额差距)
不过,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印度,仍然有充分的潜力可以挖掘。印度仍然有超过一半的劳动力没有进入城市,在从事传统劳动。只要印度对接全球化经济的城市人口逐年增加,从数学上看就可以简单得到经济高增长的成果。今天,印度的快递员利用外卖软件,骑着自行车、摩托车,为班加罗尔、海得拉巴、孟买的工程师们繁忙地送着外卖。在骑手的背后,是从农村进城,无需高额开业资金就能营业的小店主们。跨国公司新设的生产线源源不断吸引北方和中部落后省份的青年。新技术、城市化“补课”和经济全球化的合力,使有充沛年轻劳动力的印度充满了希望。
但历史留下的阴云还没有散去。随着印度前期深入参与自 油.化改革的留洋或者外籍经济顾问的渐次离开,随着莫迪政.抚交出不错成绩单之后面临的选 “举压力,传统的干预主义和保护主义音调又已经升高。在最近两年,印度又频繁动用了新的经济保护主义措施,成为近期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卷入贸 易.争端最多的国家。而印度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也未成功,显示出印度对自己的开放还存在迟疑态度。
印度的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时常提起,在莫卧儿王朝阿克巴大帝时,印度是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国家。毫无疑问,有13亿人口的印度有着伟大的机遇——只要印度能确保避免过往的错误,充分将市场经济和印度的优势结合起来,印度人民应该终将能看到他们的复兴。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相关文章:
猪肉牛肉太贵,韩国人吃不起吗?
美国式创新的成功密码
身边的法,西?斯——解析《三体》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