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和战舰(8)大和舰影响今尤在

风灵之声 风灵 2022-03-23


大和战舰的收支决算报告(8)


原作:青山  诚

编译:老狼是也

 

大和战舰(1)建造世界最强战舰的贫穷国家的钱袋子
大和战舰(2)吞噬金钱的怪物
大和战舰(3)海底也要改造,城市也要扩大

大和战舰(4)仅仅停泊就耗费巨大

大和战舰(5)迥异的官兵生活

大和战舰(6)徒劳奔波白耗油

大和战舰(7)终于等到了上战场

 

第五章  战舰“大和”在战后的收支决算报告

 

 

超过50兆日元的军人奉给和遗族年金

 

昭和20年(1945)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战争终于结束。在盟军占领下,发布了宣扬放弃战争的和平宪法:“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解体了陆海军。但是战争留下的巨大负遗产,只能由战后重生的民主国家来继承。


从日中战争爆发到太平洋战争结束,战死的军人和军属约230万人。如果把在太平洋诸岛和冲绳战以及日本各城市遭受空袭而卷入战争的民间人包含在内,死者超过300万。为了对国民付出的牺牲,对一个家庭失去了支柱或者后继人的家属的生活,国家当然负有责任。为此,缔结了“和平条约”后从占领下重新独立的日本,于昭和27年(1952年)即制定了《战伤病者战没者遗族等援护法》,开始支付军人奉给和遗族年金。


现在支付仍在继续。战后六十年过去的平成17年(2005)时,作为接受军人奉给对象的旧军人和家属或遗族人数达180万人。支付额按照参军年数和军阶等有所不同,对原士兵年支付145万760元,军官的少尉为239万2800元,这是基本额。另外对遗族和残障人员支付的特别年金为74~973万元不等。年度支出约1兆日元。到平成23年(2011)奉给和遗族年金的总额已超出50兆日元。
 
对于战死伤者支付赔偿的财源来自生存下来以及战后出生者所支付的税金。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无视生命价值,强行驱使付出牺牲的作战,这样的战法导致的负债本应该得到缩减。回顾太平洋战争,许许多多的场面令人难忘。使用飞机或单人驾驶的鱼雷所进行的“特攻”作战,而且“大和”战舰向冲绳的出击,就具有代表性。无意义的作战,牺牲了众多年轻人的生命,给留下的家族造成无尽的悲伤和不安定的生活。计划这样的作战的计划者最应该承担这一责任。


战后生存的下来的海军大将,年金833万4600元,中将743万4600元,少将629万1400元,大佐550万3100元。策划大和战舰出击的人,未提出异议或赞同的人,具有中止实施权力又视而不见的人,这些几乎都在这个阶层中。


战后对原军人支付的奉给
 
让这些人悠然自得地享受年金,作为支付税金的我们来说,显然难以释怀。
“大和”被击沉了,但游戏却不能就此全部归零重新洗牌。驱使大和舰进行无意义的作战,对于含冤死去的将士们的赎罪,现在还在继续。对于战后出生的我们来说,“大和”也绝非成为过往,毫无关联。
 
享受建造“大和”恩惠的战后日本
 

支付“大和”的负债仍在继续,而另一方面,长眠于坊之岬湾海底深处的“大和”也新生着“利益”。用此来支付原官兵的遗族年金足足有余。


制造了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为此当时的技术人员煞费苦心开发了许许多多的技术和装置,这些也应用在战后的产业中。比如,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NIKON)在战争结束后立即从军需转为生产民用产品。将制造了15米测距仪所培育出来的技术,开发了具有惊人精度的NIKON镜头。这被世界著名的新闻报道摄影家戴维德・邓肯所发现而介绍到全世界。


昭和25年(1950)邓肯作为生活杂志社特派员为了到朝鲜战场做报道,经由日本,这时他注意到朋友所持的NIKON相机的镜头,马上借用进行试拍。竟然胜过当时大家爱用的莱卡相机。仅仅出于“战败国的产品究竟怎样?”这一好奇心,但拍摄的照片洗印出来,鲜明的画像令他惊叹。他立即买了好几个NIKON镜头,在朝鲜战场上也使用了。


终于邓肯拍摄的照片在生活杂志封面刊登了,许多美国人都被鲜明的画面所叹服,“使用的是什么镜头?”这样咨询的电话纷纷打到编辑部。作为战胜国的美国,也没有能拍摄这样画面的照相机镜头,于是NIKON一跃而成为世界名牌。


这时日本还在重建的途中。要重建被空袭破坏的工厂,购置机械设备和资材都需要外汇,在这种拮据的情况下,开发测距仪所培育的技术和积累,创造出能销往世界的产品,值得庆贺。


造船界也是战后得到迅速复兴的产业之一。这方面对生产“大和”所得到技术加以充分运用,一部分采用了结构拼装工法和电焊熔接技术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这就是海军为制造超大型舰艇常年研究开发的技术。当海军工厂转为民间造船厂,使用这些技术建造出了全熔接的船舶。


由于占领政策的规定,日本国内建造的船舶重量限制在5000吨以下,这在昭和24年(1949)得到缓解,海外的订单就纷至沓来。成功采用的电熔接、轻量化和低成本,加上当时人工费便宜,日本的造船业在价格方面压倒他国,参与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中。


造船还不仅仅是便宜,并且“made in Japan”的高品质的形象也建立起来。“制造了世界最大战舰的国家”、“鱼雷命中几十发仍然不沉,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军舰”,这成为造船和航海业者中有口皆碑的话题,具有强烈的影响。


50年代,战前没有什么商业往来的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也纷纷来订购大型船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致保持中立旁观态度的北欧国家对日本的存在也没有什么印象,东洋的小岛国而已,认知度很低。但是“制造了世界最大战舰”的国家,一定具有精湛的技术,顿时刮目相看,这有力促使了大家竞相订购日本的船舶。


昭和31年(1956)日本就超出了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到70年代,世界原油的需求大幅增加,于是10万吨级、20万吨级的油船的需求增加,使得日本造船更赚得盆满钵盈。


结束战争后25年左右,原来在海军工厂工作的技术人员还大有人在。当要建造超大型油轮时,他们自然想到应该用建造“大和”所培育出来的结构拼装工法。这样把船体分作若干组块同时建造,最后再把这些结构衔接起来。这使得建造效率大大提高。他们在世界上率先采用这样的工程方式,大大缩短了工期,超大型船的建造一时成就了日本领先世界的领域。

 


在北海道室兰的日本制钢所曾经制造了大和级战舰的厚装甲和各种舰炮,由此具有钢铁的精炼和铸造、热处理等高度成熟的技术。这个制造所战后也把这些技术转为民用。


特别是对于原子炉心脏部分的压力容器的制造,成为世界第一厂家广为人知。用单纯的钢块挖出压力容器,是世界唯一的制造技法。当时制造坚固装甲而辛苦练就出来的切削技术受到运用。这比熔接制成的产品更加安全可靠。现代第三代核能发电的压力装置,使用这一技术制造的压力容器是不可欠缺的。发明核能发电的美国,也没有制造处这样压力装置的技术和厂家。现在世界最大的核能发电大国法国也不行。


“压力装置制造,日本制钢所是世界唯一的。”美国能源部这么说,他们对此抱有敬意。除了俄罗斯,核能发电的压力容器的制造完全依赖日本制钢所,它在世界上占有80%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订单已经排到了数年后。如果没有制造大和舰培养出来的技术,世界上核能发电或许还会受阻。

 

为了使得一座2760吨三联装46公分主炮的旋转,海军开发了世界最大级别的水压制动旋盘装置。昭和39年(1964)建造完成的东京新大谷饭店,建筑物最顶端饭店标志性的旋转观览餐厅就是使用了这样的旋盘装置技术。


当时,承载如此重量的旋盘装置还是史无前例的。巨大台座上的餐厅,回旋震动将使得餐座不稳,还要实现没有噪音的回旋,需要具有毫米级的精度。技术人员对各种旋盘装置进行了研究,最后还是采用了大和级战舰主炮塔的轴承技术。世界各国来观看奥林匹克大会的人们都为这巨大餐厅甚至都无声无息地旋转而惊叹。

 


大和级战舰的建造所获取的经验技术,战后在产业中得到利用的事例还很多。比如彻底高效的工程管理,就是海军在大和级战舰建造时首先采用的。战后这样的工程管理方法已经普及到日本各个行业中。世界上也都在学习丰田汽车的工程管理呀“KAIZEN”等,作为一种精益求精的模式。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来自大和级战舰的建造。(KAIZEN,即“改善”的日语读音,随时随处主动追求完美和改进的意识)

 

战后,被认为是技术大国的日本,诸多令世界震惊的技术,如以上介绍的那样大多来自“大和”的研究开发,这和战前的形象完全不同了。曾经日本的工业产品只是模仿他国,是质量劣低价格便宜的仿制品而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因物质不足受困扰,这些产品也出口到欧洲,但当时“made in Japan”就是低品质的代名词。这和现在中国产品的印象差不多吧。


要产生令世界震惊的发明和技术,需要投入庞大的经费。贫穷的日本在战前,国家和企业都难以拿出这样的研究开发经费。唯一可能做的,就是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国家预算的军队了。为了在战争中赢取胜利,短视的军人可以地拿出“临时军费”这张屡试不爽的牌,无视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窘迫,伸手拿经费,所以取得了相应的研究开发成果。


不惜冒着国家破产的危险而推进巨大的工程,只为了眼前的战争,这样完成的大和级战舰令世界震惊,同时也让外国看来只是“不靠谱的胡来”。


这里尽管也不无惊奇之意,但日本海军则认为不出奇制胜,就难以博得上位。这样投入巨款进行新技术开发,更富裕更成熟的欧美国家也会踌躇不前。但是不识高低深浅的胡来,竟然也创出许许多多先进技术。


战争不可避免地惨败了,但战后在自由民主制度的市场经济中这些技术转用于民间,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日本的复兴和经济成就得到世界的高度评价,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制造世界最大战舰的记忆和经济效果

 

世界上没有超过搭载46公分口径巨炮像“大和”这么巨大的战舰,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但是,战前和战争期间,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一事实的,大和级战舰的存在对本国国民也保密,这些话题从未在世上流传。“大和”被击沉,也仅仅在当时的报纸上小小一行“沉没战舰1艘”,连舰名都没有。


昭和20年(1945)9月4日,战后初次召开国会,这时战争结束后为了汇总战死者和损失,发表了“终战报告书”,包含了“大和”和“武藏”,在战争中丧失的舰艇名全部公开出来,这是首次对外界公布。


“大和、武藏是什么?”从战前就对海军进行采访报道的记者,对此十分关注。作为海军象征的战舰终于广为人知,小学生甚至能把一艘艘舰名都背下来。采访报道海军的记者此刻才如梦初醒。


或者其中也有隐约感觉到其存在的记者。但是,当时有治安维持法,如果触及到军事机密,唯恐避之不及,否则难保身家性命。即使有所怀疑,还当作没看见,不知道。但战争结束后,情况大不相同了,军部已经无法抑制人们探求真相的欲望。于是,对于这些谜一般的战舰吸引了记者们的好奇和关注。


知道内情的原海军军人或海军工厂的人员当时大多健在,向他们采访的话,不再有箝口令,多少情报也可以得到。而原军人也变得饶舌起来。大和舰的研发者甚至还等待着接受采访的机会吧,可以显示自己制造了世界最大战舰的一份骄傲。


昭和20年(1945)9月6日每日新闻发表了累计计算陆海军损失的报道。这中间也有“开战后建造了举世瞩目的大和、武藏两艘新式战舰。”战前和战争中生活过来的人对这一记事都会感到吃惊和诧异吧。举世瞩目,偏偏建造这类战舰的日本国民却无从知道它的存在。


一般国民这时才知道“大和”的舰名。终于在其他新闻杂志中也逐渐披露了有关“大和”的情况,有关大和舰的排水量呀武器装备和速度等,都被详细报道出来。国民终于知道了真情,并且是带着冲击性的真情。因为它颠覆了大家一直以来日本最大的战舰是“长门”……“长门”和其姐妹舰“陆奥”与美国科罗拉多级战舰、英国的纳尔逊级战舰相当,载有世界最大的16英寸(约41公分)大炮。


战前人们广泛流传着“长门和陆奥是日本的骄傲”,长门也长时期是联合舰队的旗舰,海军把长门号作为广告塔,在报纸杂志上也多次登载照片。在邮票、宣传画上还经常出现。这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海军象征。


战败的一种丧失感蔓延着,占领的屈辱又是强烈的冲击,在这种时刻,突然知道还有比“长门”更加强大的战舰,这样的战舰充分运用的话,搞不好不会打败仗吧。而这个战舰最后的悲剧性又拨动人们的心弦,悲剧性和想象中的高洁,正符合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这就更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因为反响之大,相关的报道不断出现。

 

旧金山和约缔结后,日本脱离了盟军的占领,同时描写战争的电影和书籍也被解禁。昭和27年(1952)《战舰大和的最后时刻》就像回应大家的等待出版了。


战争结束第二年就预定在杂志上连载的,因为盟军占领下的书报检阅而未能如愿。日本恢复主权,它才重见阳光。作者吉田满是大和舰的副电测士,原海军少尉,参加了冲绳特攻出击而有幸生还的人。书中真实描绘了“大和”被击沉时的情况,这触碰到许多当时曾亲临残酷战场,从死亡的地狱中生还的年轻官兵的心情,使许多人深受感动。初版就由当时刚出名的作家三岛由纪夫寄赠跋文。他写道:

“战舰大和,依此由此,显示了人死得其所的一种古老德行,一个伟大道德规范的象征。它的灭亡,是一种信仰之死。”


“大和”从武器变成了哲学和宗教。于是,把“大和”作为战前崇尚英勇高洁的日本之魂祭祀起来,就从这时候开始。


战前、战中,日本人挺着胸脯自认为是“世界大国”的骄傲,随着战败破碎一地。恢复主权独立后,昭和20年代的日本还处于贫困之中。战争期间使人们闭目塞听的国外的事情和消息大量涌现出来,电影院播放国外的新闻,杂志充斥着有关欧美富裕生活文化的介绍,了解这样的差别,使人们的心情更为惨淡。


“战败国四等公民”这样带着自虐自嘲的话,常挂在人们嘴边。在这样的时代,人们才知道“大和”的存在。这曾经震惊世界的最大最强,由日本人建造的战舰,这一事实多少拂去些对欧美的劣等感。太平洋战争中大和战舰最终壮烈葬身大海的悲剧性,也映射出日本自身,有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认为把人的灵魂寄宿于打造的物件中,并相信有九十九神的护佑。日本把镜、刀剑和勾玉(即日本神教所谓从天照大神传承下来的三种神器)这种人造物视为有神灵寄宿而历来祭祀着。深植于日本人的这类思维,“大和”也就自然能作为神一般被崇敬了。

 

偶像产业和战舰“大和”

 

以《战舰大和的最终时刻》为题材的电影“战舰大和”也在昭和28年(1953)上映,这部影片大获成功,票房价达到1亿3601万日元。信仰又转化为金钱。

其后,描写太平洋战争的电影作品陆续上映,可以说必定在什么地方都会有大和舰的身影。在实际战争中几乎没有担当什么角色的大和舰,在电影中却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既有刻意的一面也有迎合观众的一面,同时许多名演员登场,更招徕观众踊跃观赏。


昭和30年代,在儿童中间突然掀起了战记热,描写太平洋战争的连载漫画也多起来,在封面画中画着军舰或坦克,以太平洋战争为题材的特集唤来人气。这里面,最吸引孩子们兴趣的也是“大和”。


“日本也曾有这么厉害的战舰啊!”这和战争结束后当人们知道“大和”的存在时一样,孩子们感到震惊和感动。少年漫画杂志热,受到战后新生儿大量诞生的这一世代的支撑,不知道战争的孩子们,并不懂战争的残酷,只是把它作为娱乐的对象。日本迎来了高度经济成长期,越努力生活也越宽裕起来,人们和企业都相信有更美好的未来,而恐龙哥吉拉、超人奥特曼、战舰大和,成为大人和孩子们都憧憬的力量和象征。


这个时代还没有智能手机或游戏机。男孩子玩的就是看漫画,做模型。当时商店街上总有几家模型店。商店里都陈列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舰、坦克、飞机的塑料模型。这里,最受欢迎的还是大和舰。漫画家小松崎茂的画片箱很有人气,他在少年杂志封面画和插画中也相当活跃,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孩子们已经不再热心于模型制作的今天,小松崎漫画的人气仍未衰减,甚至还在某种程度更提高了。


大和舰模型

 

几年前电视的“寻宝鉴定团”节目中,收藏小松崎的漫画21张,鉴定价值高达457万日元。中间最有价值的一副“大和”的油画评价50万元。再看日本Yahoo网站上的拍卖,“小松崎版画作品‘大和’”也被拍卖到2万4500元。对“大和”抱有幻想和信仰的少年中,有的就成为“大和”迷。“大和”的市场随着时代在变化,但始终存在着。

 

出版界曾受到许多“大和”带来的恩惠。在出版不景气的情况下,感到对“大和”的依赖就越强。近年来色情杂志受到限制,情报杂志的读者被英特网夺走了。出版界历史方面的书籍比重提升,其中太平洋战争题材是不可或缺的,而没有“大和”也不行。


在亚马逊网搜索“战舰大和”,就有947件之多。“战舰长门”只有36件,实际上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主角“航母赤城”也只有33件。单独的有关舰艇方面的书籍,“大和”格外多,日本海军,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关的海军舰艇集,加起来也不能与之相比。


我在涉足这个领域最初的作品,就是平成13年(2001)刊行的3DCG[④]系列的《战舰大和》(双叶社出版)。这本书出版后就引起很大反响。据原总编吉冈哲先生说:“知道能买得不错,但这么受欢迎却没有想到。再版了好几次,最后发行超过5万部。”


这结果令我这个作者也感到吃惊。以后同一系列的《长门型战舰》、《金刚型战舰》,销售量都只有4分之1左右。


包裹在军事机密中的“大和”,是谜团最大的战舰。(日本战败后,大量军事秘密资料被烧毁,大和舰的资料就几乎没有保存下来)根据有限的资料通过电脑三维图像再现,将会很有趣。吉冈先生这么考虑。但是,不知道“大和”的年轻一代能不能接受呢?会引起共鸣吗?记得在出版社把“大和”的电脑图像展现出来时,20~30岁的年轻编辑和出版社营业员的眼睛都放出光彩,“真帅气,就像宇宙战舰YAMATO(“大和”的日语训读)呢。”他们盯住画面看入了神。


70年代开始,少年杂志附有的军事纪念品热过去了。但是,“宇宙战舰YAMATO”为大家所熟知。这故事的设定就是把沉没在坊之岬的“大和”改造成了宇宙战舰,它的姿态确实有点儿像。故事说的是,为了拯救被放射性污染的地球,宇宙战舰YAMATO开始向Iscandar(动漫中虚构的在宇宙边缘的行星)出发,这多少也有点儿“大和”担任冲绳特攻的悲剧性。



“宇宙战舰YAMATO”在昭和49年(1974)专门在儿童时间段的电视节目中播放了。但难以理解的设定,孩子们似乎不很接受,收视率不高。但出乎电视局的意外,这受到中学生、高中生和部分大学生的狂热追捧,放送完了还余热未尽,真可谓歪打正着。电视台似乎也从中悟出些道理,改变了时间段重播,这次把人气点燃了。昭和52年(1977)改编成动漫电影公映,成为创收达21亿元收入的纪录性大热门。


那个时代,创收这么高的动漫电影还很少。而且,在公映前晚电影院就有人彻夜排队。于此相关的玩具也被疯抢,刮起一阵旋风。电影院的观众,比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的,更显眼的是高中生、大学生。动漫是孩子们看的,这种固定观念被“宇宙战舰YAMAT0”颠覆了。终于又有了从“GUNDAM”动漫系列到“EVANGELION”动漫系列,于是连成年人也乐意观赏的文化现象出现了。走向世界的日本动漫文化,就是从“宇宙战舰YAMATO”开始的。


由大和博物馆重兴吴市

 

平成17年(2005年),建造“大和”的广岛县吴市的“吴市海事历史科学馆・大和博物馆”正式揭幕。


战后的吴市以造船业复兴起来,但这一基础产业后来长期不景气。这时期,哪个地方城市都遇到相同的情况吧。日元汇率高,日本的工厂纷纷转向海外,雇佣低迷,经济发展停滞。为了拂去不景气的气氛,使得街区重返活力,90年代开始在各地都盛行“重兴街区”的活动。“大和博物馆”就成为重兴吴市的重点项目受到期待。


博物馆内陈列的“大和”巨舰模型一时成为话题。这是实物10分之1、全长26米的世界第一大的模型。对于建造了世界第一巨舰的吴市来说,也符合城市的形象。这招来了不少人参观,目的达到了。“重新街区”的成功并不多,几年后就被人淡忘,10年后就打包装箱,任其腐朽的占了大半。而“大和博物馆”实在是少有的成功。


第一年度参观者预计40万人。但实际大大超过了预想,参观者纷纷涌来,年度参观者创出161万4000人的纪录,是当初目标的4倍。而第二年预计年度20万人,但这也大大低估了。


大和博物馆

 

现在年度平均参观者持续维持在74万~117万人之间,在日本国内的资料馆、博物馆中,始终人气不减,名列前茅。平成29年(2017)为止,参观者累计总数达到1273万1648人。入场费收入超过60亿元。“大和博物馆”开馆后,到吴市的观光客大增,平成18年就比往年倍增,旅游人数达361万人。现在继续维持在300万人左右,吴市和宫岛、广岛的核爆纪念堂一起成为广岛县观光路线固定了下来。

 

平成28年(2016)吴市以800万元的预算,对大和舰沉没的地点进行了无人的潜水探测和调查,将沉睡在海底的舰体以高清摄像拍摄下来,还打捞了火药桶等计18件残物。

海底拍摄的大和舰的残物

 

摄影的影片和打捞出来的遗残物,在“大和博物馆”特别展“沉睡海底的大和”(2019年4月24日~2020年1月26日)公开展出。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大和”战舰,但引起的关注使参观者大大增加了。


平成21年(2009),以吴市商工会议所为中心,设立了“打捞大和舰准备委员会”,计划把主炮塔打捞出来,但20亿元的预算难以筹集,打捞计划受到挫折。这之后,打捞大和舰的计划也几度被提及。


平成27年(2015),在吴市选出的国会议员的呼吁下,成立了将大和舰打捞出来的调查研究会。从水深1000米打捞近7万吨的舰体,以现代技术来看也极其困难。要干的话大概要数百亿规模的经费,这些经费打算用募集的方法来筹措。人们对大和舰的关注无穷尽,它的收支决算,当然包括它的波及效应现在还远远无法确定吧。


持续至今的大和舰文化


相关文章:

大和战舰(1)建造世界最强战舰的贫穷国家的钱袋子
大和战舰(2)吞噬金钱的怪物
大和战舰(3)海底也要改造,城市也要扩大

大和战舰(4)仅仅停泊就耗费巨大

大和战舰(5)迥异的官兵生活

大和战舰(6)徒劳奔波白耗油

大和战舰(7)终于等到了上战场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大和战舰(1)建造世界最强战舰的贫穷国家的钱袋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