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反对“川粉”这种标签?
文 风灵
2020年的美国大选,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反对川普的人把支持共和党支持川普连任的人士都称为“川粉”,意为川普个人的粉丝。“川粉”虽然是华人圈中的用语,但在英文主流媒体中也有类似的倾向,即把投票给川普的人等同于对川普个人的支持。
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成分划分”式游戏,便如划分“黑五类”,划分“牛鬼蛇神”一样。一旦贴上了这个标签,就暗示着被贴标签的人不是正常人类,不适用正常人类的道德和规则。被打为“川粉”的人,他们的言行都是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不可理喻的狂热,是非我族类,和他们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种种非正常的举措,比如媒体的倾向性报道或不报道,自媒体平台删帖封号蓝标,以及民间的各种辱骂,乃至暴力打砸抢,都是冠冕堂皇,顺理成章了。
这一招是非常厉害的,是“阶级斗争思想”的翻版。如果这种思想大行其道,民主制度岌岌可危。第三帝国首席法学家施密特对此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他曾经再三强调,政治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敌我之辨”,然后分而待之。
民主选举是选民投票选出能代表自己的治理国家的人士,是选代表,不是选偶像,是确认和推行自身的意志,不是屈从于他人意志。即使是总统,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子,或是一呼百应的偶像,而只是选民根据自己的政见立场,在若干候选人中挑选出来的代理人。因此,支持川普当选连任,与支持川普本人并没有什么必然关系,只和选民自身的考量有关系。
另一方面,民主制度也暗含着全体人民属于同一个共同体。共同体内,可以以和平的方式竞争,以协商的方式治国。如果一部分人视另一部分人为“非我族类”的异类,“非理性”的疯子,甚至不共戴天的仇寇,那如何能够和平竞争,合作协商?合理的推论是只能把这部分人排除在人民之外,或是打倒在地,剥夺其民主权利。当然,被贴上“川粉”标签之后,“川黑”“白粉”等反向标签也就顺势出笼,政见之争遂变成了人与人之间吐口水的泼妇骂街。
因此,“川粉”的标签既贬低了一半左右的选民及美国公民之外的支持川普当选连任的人,也将选举代理人的民主制度贬低为丧失理智的盲目追星,为否定民主制度做了思想动员。社会如果严重撕裂,民主也好,宪政也好,其基础都不复存在。可笑的是,这些大肆贴标签的人往往还自诩为在捍卫民主制度。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某些法学界特别是宪法学界的著名人物竟也认同这样的思想,而丝毫没有看出其中的矛盾。比如,有法学大咖认为:特朗普在拜登宣布胜选之后的各种政治动作(也就是他不认输,坚持指控大选舞弊被操纵),根本就不是要翻盘,他完全知道没有什么翻盘的可能,而只是要巩固他的基本盘和规训共和党的政治人物,以便他在卸任后仍能保持政治影响力。
这种观点实在是匪夷所思。如果川普完全知道没有什么翻盘的可能,难道他要巩固基本盘,正常的做法不是如以前若干届竞选失败的政治人物那样体面认输,交权下台,然后支持其他共和党继任者四年以后东山再起么?而川普竟然死皮赖脸胡搅蛮缠不认输,无中生有造谣诽谤对手系统性舞弊,一个多月还不罢休,这难道不是美国选举史上从未有过的惊天大丑闻么?
法学大咖居然认为,川普能够凭借这种惊天大丑闻来巩固自己的基本盘,规训共和党的政治人物?那他是认为,投票给川普的选民以及共和党的政治人物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啊!他们不但能够容忍包庇超级丑闻,还要继续支持共和党支持川普?这样的宪政,岂不是比阴沟还臭么?这样的民主,还能够运作么?
此外,一些法学人士口口声声强调,如果法院没有判决有选举舞弊,那么就不存在选举舞弊的事实。这是很不恰当的说法。事实本身就是事实,不需要任何人确认,任何人都可以凭借自身对事实的认识和感受发表意见,包括该事实是否存在的意见。法院并不能够改变或者确认事实,只能够决定是否对于某些事实赋予法律上的后果。比如说,我从来就没看到有人一定要以法院判决来确定美国是否存在种族歧视。
可能让人误解的是,法律规范的逻辑一般都是,如果存在什么情况,则应该如何处理,所以法院在判决的时候,似乎首先就要认定事实,但判决其实主要是在决定法律后果。从目前选举舞弊涉及的法律诉讼来看,大多数法院都没有对舞弊事实本身进行质证判断,而是以程序或法律理由驳回,表现法院不愿意趟这滩浑水的不作为态度,甚至有法官直言她没有这种权力。这其实是体现了政治问题法律化的局限,手无寸铁且非民主选举的法院,在处理民主选举事务时并非那么理直气壮。美国的法官通常都非常现实主义,他们要考虑能不能定分?即使定了分,能不能止争?到了现在的局面,可能需要社会的广泛合力,包括广大选民,律师,地方政府和议会,联邦的政府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努力,而不仅仅是法院,才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至于我本人的态度,有两点,一是我打死也不相信只有百十人收看在线直播视频的拜登有8100万张选票。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不能侮辱我的智商,这点常识还是有的。相信美国人民也没有那么多人会心甘情愿地被侮辱成傻瓜白痴。二是比大选舞弊更可恶的是主流媒体的堕落。
相关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相关文章:和平的哲学或冲突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