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史为鉴,可以成白痴

风灵 风灵 2018-12-24


风灵

唐太宗曾有名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超级高大上。所以,凡是深刻或伪装深刻的智慧,无不要扯点历史故事作由头,借古讽今,借古喻今,表明即使熬的是鸡汤,也是有渊源有来历的鸡汤。

其实,仅仅历史本身,根本无法予人以任何有用的教益。因为历史只是故事,也即是事实,并不提供价值标准,不告诉你是非对错。你怎么评判历史故事,取决于你自身的价值观,而与历史事实没啥关系。比如对于大屠杀,有人认为是反人类的罪行而谴责,有人认为是英雄事迹而歌颂。这两种人给你讲同一个历史故事,效果大不一样。而且,更多的时候,讲故事的人正是想通过故事给你灌输某种价值观,如果你自己缺乏鉴别,人云亦云,以史为鉴,未必知兴替,却可以成白痴。

比如,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一篇“韩世忠与秦桧的对话”,打着为秦桧翻案的旗号,重新解读岳飞“莫须有”的罪名。文中借秦桧之口,传授的要点无非是:忠于国首先是要忠于皇帝;而忠于皇帝就是一切听皇帝的指挥,即使皇帝没有指令,也要千方百计揣摩上意;国家大事就是皇帝家的事,臣子不能妄议;不管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只要不能让皇帝满意,死了就是活该,一点也不冤枉;要想保住性命前途,就得听皇帝的话,跟皇帝走,哪怕是伤天害理,也是在所不辞。

如果说这篇文章还有三分反讽之意的话,另外一篇“为什么你那么聪明却混的一般?因为你的聪明敌不过你的缺陷”(光这题目就挺恶寒的,而且文不对题),就更是匪夷所思了。文中举了历史上三个聪明人的例子:李斯、杨修、解缙。这三个人不是混得一般的问题,而是最后个个都被杀了。作者在文中以教训的口吻,以故作有趣的文风,洋洋得意地讲述了这三人的故事。这三人虽然很聪明,但主要的缺陷是看不清形势,不懂得讨上头的欢喜,甚至时不时拆主子的台,比如说著名的鸡肋故事,又比如解缙动不动和朱棣抬杠,情商太低……等等。末了,作者仿佛看破红尘的先知智者,告诉读者,这三个人的下场都是活该,都是他们自己的错,聪明人要懂得规避自己的缺陷。

这事情有什么不对吧?这种标准若能放之于四海,那头一个该死的就是史上最牛的牛顿,脾气古怪,恃才傲物,睥睨权贵,样样都占了齐全,那可真是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了,至少平不了此文作者之愤。说好的聪明人要懂得规避自己的缺陷呢?而同样也有鸡汤厨师,从牛顿那里得出的经验是,只要你智商够高,情商神马都不是。

说正经的,记得当时我盯着手机屏幕,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难道从这些故事中得出的教训,不是无法无天的皇权可惧可憎,因言获罪不正不义么?这倒好,污水全泼在了受害人头上。如果这三人都是自招的杀身之祸,死不足惜,那历史上所有的文字狱,乃至于所有的暴行都可以这种方式洗白,甚至被当做是天经地义。

这类的文章的核心只有一条,就是强权至上。强权就是真理,强权就是正义。任何人,不管聪明也好,愚钝也好,最重要的任务是服从于权力,讨权力的欢喜,做权力的好奴隶。权力可以其好恶随意杀人,一切都是你的错。

这并不是什么深刻的智慧,可以说与智慧毫不沾边,最多算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培训手册。因为贪生怕死是人类,乃至于动物最深刻的本能,强权带来的威胁真实可感,绝大多数人,平庸的或自作聪明的,都会本能地服从于强权,甚至主动地迎合强权,这毫不稀奇,根本无需谆谆教导。但问题的关键是,服从强权,迎合强权,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保障,不能真正地摆脱被威胁的恐惧感。而强权反而会愈发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对安全的威胁也就愈来愈大,不然何来“伴君如伴虎”之说?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也是一种囚徒困境。

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能走出这种囚徒困境,让一国国民免于恐惧,无须驯服于喜怒无常的强权,而只须服从普遍的法则,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当然,解决之道早已出现,并且已付诸实践数百年,虽然与中国的历史无关,但制度和生命一样,只需要起源一次,就可遍布全球。

虽然不同的价值观可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同样的历史故事,但价值观本身却有高下之别,正误之辩。中国古代因其封闭的地理和文化,缺乏制度的革新与竞争,一直在既定的套路里打圈,倒还情有可原。但在英国大宪章诞生800年后的21世纪,在世界信息一体化的今天,还有人借历史的故纸堆一门心思地为强权张目,并因此沾沾自喜,要么其智可悯,要么,其心可诛。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平台若需转载,请与我联系,逐篇授权,否则作为抄袭举报。)


风灵订阅号flthinking,致力于原创和翻译,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描或长按下列二维码可关注:



如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写作与翻译需要您的鼓励、赞赏,多少不论,皆铭感在心。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随喜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