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OLED产业现状及未来:柔性OLED将是中国厂商弯道超车机会?
12月17日,2017首届中国柔性显示技术(材料)国际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产业链知名企业、机构和专家,围绕柔性显示技术和材料相关领域进行了精彩的分享。芯智讯作为受邀媒体也参与了此次论坛,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带来与会嘉宾对于OLED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
OLED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自发光特性,OLED硬屏采用的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玻璃基板,而OLED柔性屏则采用的是塑料基板,当电流通过时,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该技术由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在1979年发现,在1997年日本先锋公司首次将单色的 OLED应用在汽车音响面板上,开启了OLED产业化。
目前OLED显示技术根据驱动方式分类可分为PMOLED(被动驱动式)和AMOLED(主动驱动式)两大类。我们所接触到的OLED屏幕绝大多数指的是 AMOLED。
相对于传统的LCD来说,OLED具有自发光、清晰亮丽、轻薄、响应速度快、视角宽、低功耗、适用温度范围大、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等特点。而且,OLED作为平面光源,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光源质量、产品特色等方面都具有传统LED照明无法企及的优势。此外,柔性OLED还具有可弯曲的优势,对于产品的ID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OLED应用非常广,包括电视、智能手机、智能穿戴、VR、汽车显示、汽车照明灯等。目前智能手机领域 OLED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5%,其中不少高端机型还采用了柔性OLED屏。而在中高端智能手表当中,几乎全部采用AMOLED显示屏。
2022年OLED出货将超9亿片,年复合增长率达14.2%
根据IHS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显示产业规模达到了38.27亿片,产业营收达到1272亿美元。从技术类型来看,其中OLED出货达到了4.64亿片,营收达到252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全球显示产业规模将达到接近40亿片,其中OLED将超过9亿片,年复合增长率达14.2%;从营收方面来看,到2022年,全球显示产业营收将达到1380亿美元,其中OLED约为42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不论是从出货量还是从营收方面来看,全球显示产业的规模和营收增长都在放缓,TFT-LCD的占比虽然较高,但是处于下滑的趋势。而相比之下,OLED的出货和营收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OLED将成智能手机的主流选择,柔性OLED占比超过刚性OLED
具体到智能手机市场,IHS的数据显示,到2018年OLED的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占率将达到32%,与LTPS TFT-LCD持平,而到了2019年,OLED份额将提升到36%,超过a-si TFT-LCD,到2020年,OLED份额将进一步增长至39%。
根据群智咨询的报告也显示,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的OLED需求将达到4.04亿片,其中刚性OLED达到了2.71亿片,而柔性OLED仅有1.33亿片。而到2022年,智能手机市场的柔性OLED屏规模将超过7.2亿片,远超刚性OLED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3%。足见,接下来,柔性OLED将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流。
柔性OLED产能高速增长,与市场需求增长持平
目前全球的面板厂商都在大肆扩建或新建6代线,提升柔性OLED产能。根据资料显示,2017年后全球新增的第6代柔性OLED产线至少达到了11条,其中国内7条,韩国5条。未来3年,柔性OLED产能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5%,2020年将超过4亿片。这也引发了业内对于未来柔性OLED面板产能过剩的担忧。
不过,IHS给出的数据显示,虽然接下来柔性OLED的供应将会快速攀升,但是考虑到产能利用率一般为70%-80%,良率大概在60%~70%(相对于柔性OLED来说,已经是比较可以了),再加上市场需求的增长,所以整体上实际到市场端的供应和需求还是持平的。
未来OLED会取代LCD吗?
对于未来OLED是否会取代LCD这个问题,有点类似SSD能否取代HDD的问题。虽然我们都知道OLED是大势所趋,但是现在谈OLED取代LCD还为时过早。因为这两类产品还是有着各自的特性和优势。与会专家也一致认为,未来OLED和LCD会长期共存,至于最终LCD是否会被替代,主要还是看两者性能价格比,最终将会由会市场决定。
可折叠柔性OLED设备何时到来?
自去年以来,业内一直盛传三星正在开发可折叠设备。今年,三星、苹果、LG的可折叠设备专利都相继被曝光。
此外,今年10月16日,在华为Mate10全球发布会之后,余承东接受CNET采访时曾透露,华为也正在研发折叠手机(原型机已经出来),不过他们要追求更完美的方案,目前的折叠手机体验并不够好,因为连接两块屏幕间的还有转轴,这样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余承东还强调华为折叠手机明年什么时候推出,取决于他们合适完美让两块屏幕完美的连接在一起。
10月17日晚间,国产老牌手机厂商中兴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举办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号称是全球首款双屏折叠手机AXON M。
众多手机厂商的这些动作都似乎预示着,可折叠设备将是接下的一大趋势。
IHS Display研究总经理谢勤益就预测,2020年苹果可能会推出可折叠设备,而且这款可折叠设备可能不是双折,而是三折,并且可以向两个方向折叠。值得一提的是,当把三台5.5英寸的iPhone 8 Plus拼在一起时,其屏幕对角线尺寸是9.7英寸,与iPad Pro一样,而如果把两台iPhone 8 Plus拼在一起,其屏幕对角线尺寸则正好是一个7.85英寸的iPad mini大小。也就是说,苹果的这块可以三折的设备,既可以折叠起来当iPhone使用,也可以展开一部分当作iPad mini使用,全部展开来则可以当中iPad Pro进行办公。
当然,谢勤益也表示,不确定苹果是否会推出这样的设备,因为这可能会冲击到其原有的iPad市场。
在京东方副总裁常程看来,可折叠设备将是一个市场趋势,当柔性显示屏的曲率半径达到5R时,就已经可以做到半折叠,如果曲率半径可以做到更低的1-5R,那么就可以全折叠或者卷曲。
对于可折叠设备的方面的柔性屏应用,京东方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划,预计2020年左右可能会出现可折叠的PAD,2021-2022年可能会出现全是屏的可折叠的便携式IT设备。
不过对于产业链来说,与会专家也认为,可折叠设备距离推向市场还早的很。不仅需要进一步缩小曲率半径,同时还要解决屏幕的折叠部位的寿命、性能损伤等方面的问题。另外,可折叠设备到底能否得到市场认可也还是一个问题。有专家认为,可卷曲的设备应该比可折叠更具实用性,而且也不会因为卷曲对应屏幕造成损伤。在使用时可以展开像一副图纸一样,使用后可以直接卷曲收纳到设备内部。
中国OLED产业发展迅速,与三星差距仍然巨大
从区域来看,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大陆是目前全球显示产业的主要阵地。2016年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全球市场占比超过22%。可以看到,自2011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平板显示产业增长迅速,2017年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的整体产能已经超过韩国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国内的京东方也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显示面板厂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院士表示:“中国之前几年的发展主要是4代线,现在很快将有5条10代以上的线。京东方10.5代的线过两天在合肥会有重大的发布。夏普的已经被富士康收购了,广州也要建富士康第二条10代线,深圳有一条11代线,所以中国将有5条10代线。在柔性AMOLED方面,今年也是喜事连连,今年京东方在成都的6代线宣布运行以后,下一条在绵阳的6代线2019年也要运行。”此外,维信诺的柔性OLED也即将量产。华星光电的第6代柔性OLED产线也将于2019年2季度建成投产。“这样我们才可能和三星抗衡。”
当然,欧阳钟灿院士所说的与三星抗衡,是从整体的面板市场来看。但是在OLED,特别是柔性OLED领域,中国厂商与三星差距仍然很大。
从IHS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在智能手机用的中小尺寸OLED屏市场,三星一家独大。2017年,三星出货4.22亿片OLED屏,其中柔性OLED达到了1.5亿片。而相比之下,LG只有100万片左右(柔性OLED只有50万片),国内的维信诺只有330万片,京东方、天马和台湾友达出货都不到100万片。并且目前只有京东方开始有量产柔性OLED。另外可以看到,在OLED工厂的产能方面,国内最大的BOE B7厂的六代线最大月产能只有6万片左右的玻璃基板,而三星一个A5厂的六代线产能就达到了20万片。这样的差距不可谓不大。
即便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到2022年,BOE的AMOED出货将达到500万平米,但是相比LG的1900万平米,三星的1700万平米,还是相差巨大。需要指出的是,LG之所以能够在OLED出货上超过三星,主要是由于其在大尺寸电视用的OLED面板上的出货(其用于智能手机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占比很少),而三星的出货主要都是智能手机用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可以说,对于中国的面板厂商来说,在中小尺寸OLED市场有三星的强力压制,而在大尺寸的OLED市场则有LG这个霸主。
相对于三星、LG来说,中国的OLED厂商起步相对较晚,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要想实现对于三星、LG的超越却十分的困难。往往是等到中国厂商都开始大量出货了,三星、LG等厂商就开始通过降价策略来打击中国厂商。虽然,在液晶材料方面现在国产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了,但是,现在很多的OLED制造材料依然是靠进口。特别是在制造设备端,比如真空蒸镀机等,更是被日韩厂商所把控。
据京东方副总裁常程透露:“虽然目前在液晶显示屏供应链方面,国产化供应程度已经可达到了70%,只有30%左右的设备和材料需要依赖进口,但是在价值比重方面却是倒过来的3:7,在关键设备和材料上还是依赖进口(另外国产产品与一些进口产品在性能和可靠性上仍存在差距)。而在OLED领域,目前国产化程度还不到10%,严重依赖进口。”
美国工程院院士程、中国国家中组部千人计划顶尖人才获得者程正迪教授也在会上表示:“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虽然平板显示长期处于中国产品出口的第三位,但是平板显示只具备系统集成的能力,缺乏核心技术,存在空心化的问题,70%以上的材料依然依靠进口。”
柔性OLED将是中国厂商弯道超车机会?
不过,所幸的是,OLED还是一项发展当中的技术,特别是在柔性OLED材料和实现技术方面,还有很多可以突破的方向。
“比如液晶屏和OLED当中,都需要用到光学膜,其占据了总成本的20-30%,而真正的液晶材料和OLED材料只占到其成本的15%到20%的比例,足见光学膜的重要性。但是光学膜材料设计方面仍然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光学的各向异性问题、光学的膜加工、微加工问题,比如说偏光片,它同时有双轴拉伸或者单轴拉伸的膜,同时也有精密涂布的过程。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实现分子单元光学协同放大,这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难题。”
目前柔性OLED都采用的是塑料基板,虽然相比玻璃基板能够实现很好的柔性化,但是塑料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却要比玻璃高很多,另外还需要塑料基板是无色透明的,还需要耐高温、热膨胀系数一致(目前的柔性OLED都还是需要在400-500度的真空蒸镀机来进行制作),另外膜的厚度也需要足够的薄。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也使得它在稳定性和寿命上会差不少。
另外,在OLED全彩色技术实现方式上,目前也并未统一,主要有RGB象素独立发光、蓝光OLED结合光色转换、白光加彩色滤光膜三种实现形式。其中,色彩转换发光受到高品质色彩转换器开发难度的限制,基本已经不再被大规模采用。
目前主流中小尺寸OLED厂商采用的是与三星类似的RGB象素独立发光的技术,不过即使都采用的RGB象素独立发光的技术,但是在像素的排列形式上也有很多不同,可以看到上面的图,三星的RGB像素排列就经过了四次调整。
虽然,RGB像素排列技术在亮度、对比度、色彩表现上很好,但是蓝光的寿命低,时间久了屏就会出现发红的现象。不过由于智能手机更新换代比较快,通常用户在还没有出现寿命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换手机了,所以将其用在了智能手机用的OLED屏上。但是在电视上等对于寿命要求较高的设备上这种技术就会有问题。
所以,LG在大尺寸的OLED上则采用的是白色发光与滤光片结合的技术实现全彩色显示这种技术的全彩色像素点只有白色发光二极管。在三个白色发光OLED二极管的上部涂覆有红绿蓝三原色的滤光膜,进而形成视觉上的三原色发光。这种技术只涉及到白色一种OLED反光材料的制备,但是却需要采用三种滤光膜:不过滤光膜技术已经在LCD液晶面板产业中广泛应用,非常成熟。
相对RGB OLED显示来说,白光OLED技术难度与成本较低,但因加上滤光片光源效率则有所损失,亮度、对比度、色彩三项重要显示指标都将不如RGB OLED,节能程度也不及三原色RGB OLED技术。
可以说,RGB OLED和白光OLED技术各具优势,所以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重要一席之地。那么,随着柔性OLED技术的发展,未来是否会有更好全彩技术实现呢?
此外,在OLED的生产工艺方面,除了FMM蒸镀技术之外,印刷也是具有诱惑力的一种技术,因为印刷实现的成本更低、效率也更高。不过,就目前来看,印刷技术在墨水材料、印刷设备和工艺控制等方面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京东方副总裁常程表示,目前FMM蒸镀技术仍将是主流,未来3-5年,OLED印刷技术才有可能被量产应用。
可以预期到,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柔性OLED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程正迪教授表示:“要想实现柔性OLED的突破,就需要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生物材料、材料工程这些跨学科的合作,才能从根本的理论和实践上来解决二维转化材料走出新的一步,这需要真正的合作,所以新纶科技成立了一个聚纶材料科技,我真正希望这个聚纶公司的成立是一个开始。”
(芯智讯注: 2017年12月11日晚,新纶科技发布公告,拟以990万美元收购美国阿克伦系统公司(Akron Polymer Systems Co.Ltd)45%股权,同时拟出资3500万元占股70%与阿克伦系统公司共同设立聚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布局业务包括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光学薄膜,聚酰亚胺材料等。阿克伦系统公司以专有技术作价1500万元,占股30%。)
作为苹果的供应商,新伦科技董事长侯毅也认为,新材料是推动柔性OLED变革的关键。“目前新纶科技已经在光学膜材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通过自主研发、并购、技术引进以及与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目前已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此外,欧阳钟灿院士在会上透露:“目前所有柔性OLED生产现在都是基于低温多晶硅,现在新视界(芯智讯注:脱胎于国家“863”项目的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由华南理工大学和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立)尽管只有一条2代线,但是他的工艺是金属氧化物,而且这个新的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规避日本的专利。另外,熊猫在南京产线,京东方在合肥的10代线都有基于金属氧化物的工艺,这些都可以分出一部分来做OLED。”
京东方副总裁常程也表示:“我们京东方的柔性OLED屏的核心参数与三星之间技术差距只有6-12个月,而到终端产品上的体验差距已经是非常小了。柔性OLED还是一项发展当中的技术,很多技术和新材料都还没有成熟,再加上中国本身拥有的庞大的市场优势,这也使得我们有机会在这个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作者:芯智讯-浪客剑
苹果加码控制3D感测核心器件供应,这是要断了安卓手机厂商的后路?
蔚来ES8发布:比特斯拉更大更快,终身免费质保44.8万元起!
为了抢下屏下指纹全球首发,vivo抛弃高通转投Synaptics怀抱
中兴微首款NB-IoT芯片朱雀7100详解:安全、功耗、成本都不是问题!
Synaptics发布首款屏下指纹识别芯片方案Clear ID FS9500
华为:麒麟970是首款移动AI芯片!高通:骁龙845已经第三代了!
行业交流、合作请加微信:xintiyan001
投稿请发至:yj@padnews.cn
芯智讯官方交流群:2218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