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民办学校:向李希贵学习改革的风险管控
前言
借鉴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风险管理思维,民办学校在“公民同招”的新政下,更应该以突围的姿态重启改革,并且要以专业主义精神做好改革的风险管控。
思考
改革,需要做好风险管理
褚清源 王红顺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关于“猴子想变成人”的故事。猴子想变成人,这是它的一个梦想。它知道要变得像人一样就要砍掉自己的尾巴,但是,在动手砍掉自己的尾巴前,猴子被四件事困住了: 1.砍尾巴的时候会不会很疼? 2.砍掉尾巴后身体还能不能保持现有的灵活性? 3.从一生下来就和尾巴在一起,相处了这么多年,不忍心抛弃它。4.一旦砍掉尾巴,在同伴中间会不会变成了异类?就这样,猴子一直在问题的漩涡里挣扎着,犹豫徘徊,陷入了焦虑的深井。最终尾巴还是那个尾巴,猴子还是那个猴子。据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改变》。第一种担忧说明,“改变一定是痛苦的”;第二种担忧说明,“改变会有一定风险”;第三种担忧说明,“改变难过情感上的羁绊”;第四种担忧说明,“改变总会来自外界异样的眼光”。故事从来不只是故事,它是想传递一种道理。有人将这个故事概括为,要成就一些事就要敢于舍弃!舍不得你所拥有的,就得不到更好的!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个故事也在告诉那些想谋变、想改革的人,有困惑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处理困惑。在改革者的世界里,预设问题和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要启动改革风险管控。改革的风险是需要管理的,就像时间需要管理,人的健康需要管理一样。对于改革,民办学校始终保持着天然的热情。尽管热情可以让改革者更积极地拥抱改革,但热情从来不会直接兑现改革的成功。热情之外还需要更系统的风险预估和管理。民办学校如何预测、评估进而化解或管理改革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决定改革能否持续健康推进的关键要素。北京十一学校在推进以阅读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改革的初期,并没有急于启动。按照时任校长李希贵的说法,他们首先组织参与改革实验的教师预测风险,并以风险评估网格图为工具评估风险,按重要程序排序,让大家统一认识,明确了改革的七大风险:改革初期考试成绩会有所下降,部分家长会有意见,学生会不习惯,教改用书会丢失或损坏,教师可能会完不成教学进度,检测命题的难度增大,与非实验班教学脱节等等。“风险一旦被明确,就显得不是那么可怕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动用一些手段、想一些办法去化解或管理这些风险”。北京十一学校改革的风险管理不仅仅限于语文教学改革领域。据说,在整个课改过程中,他们通过头脑风暴,排查出变革可能带来的160多个风险,并且逐一探究,分别管控。我们不能说这些风险管控导致了改革的成功,但多一分管控就增加了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告诉我们,课改从来没有“成功学”,只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有改革的理性、稳健和专业主义精神。借鉴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风险管理思维,民办学校在“公民同招”的新政下,更应该以突围的姿态重启改革,并且要以专业主义精神做好改革的风险管控。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31%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