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可能不知道的民办学校遭遇的六大难
前言
社会总是在不经意间对民办教育怀有偏见。其实,民办教育所做出的贡献,不止是民间资本积累的巨额数字,不止是为缓解入学矛盾提供的学位,还有民间智慧的充分释放。
思考
民办学校遭遇的六大难
褚清源 王红顺
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不是无知,而是误解和偏见。很多人只看到了民办学校赢得的“鲜花和掌声”,看到办学人风光的一面,却没看到民办学校遭遇的“艰难和疼痛”。没有哪一所民办学校不是负重前行。每一所学校都不易,但每一所的不易都不同。民办学校的创办人和校长通常是要学会与困难恋爱的人。湖南株洲景炎学校校长范希娟说,民办教育没有避风港,我们也从来不需要避风港,民办教育人要敢于站在风口浪尖,要乐于百舸争流,追逐潮涨潮落。这话说得很豪迈,但同样显示了民办学校的不易。在《非常校长》和《八十而述》两本书中,我都写过作为办学人和校长在办学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我一直认为,与困难共舞这样的故事可能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但实际上,无论用多少文字去描述他们遭遇的艰难,都无法被写得足够充分,因为将他们的故事变成文字,再经由读者的选择性阅读,所谓的困难在不断的信息递减中,早已变得云淡风清。而难和痛是确定存在的,只是他们通常不便为外人道。有句话说,所谓苦难是一笔财富,其实,这都是成功者的回眸。穿越了苦难,回眸时可以将苦难解读为财富;如果被苦难绊倒,成为失败者的时候,苦难只是留在内心深处疼痛而已。也许你知道不同的民办学校遭遇着不同的艰难,但到底面临哪些困难,又难到何种程度,可能并不清楚。就此,我们梳理了如下六点。1.资金难。将民办学校的“资金难”放在首位,相信创办人都会认同。大多数民办学校都面临融资难的困境,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并且这种困境可能始终伴随。作为创业者,民办学校创办人不缺动力,不缺热情,不缺努力,但最缺的则可能是钱。有一位创办人,我姑且称他为李总吧。他是我认识的创办人中第一个一年没见,再见面时便头发花白的人。他说,自从借钱扩建了新校区,学校就陷入了资金困局。每个月发工资前是他最抓狂的时候,东挪西借给教师发工资的日子,他维持了大半年时间。那一年似乎成了他人生的至暗时刻。因为长期处于深度焦虑中导致愁白了头,但是他没有退路。他曾有些自责地说,如果当初将自己投资办学的钱投资房地产,可能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而办学却让他成了学校的“奴隶”,日夜为资金操劳。规模或大或小的民办学校通常都经过贷款发展阶段,但是民办学校贷款难是一直无法破解的政策难题。于是,当银行不给贷款时,一些民办学校开始在教职工中集资,甚至在社会上高息融资。民办教育法律专家早就提醒过,当出现资金困难时,一定要选择合法的融资渠道,一旦通过高息募集资金,一不小心就可能走向非法集资的违法境地。2.与行政部门领导交往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过去人们对行政部门机关作风的素描。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转变机关作风,但是这样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除。民办学校在与行政部门领导打交道时遭遇的难是无法言说的痛。尤其是那些不善于和行政部门领导交往的创办人更是痛苦不堪。有些“难”会让你活得缺少尊严感。不愿意走近影响发展,走得太近又不情愿,这可能是一个很撕裂的过程。民办学校最艰难的挑战来自,遇到问题时被不同的领导踢皮球。而硬着头皮在领导之间周旋,则是一些办学人的生存常态。所以,处理好与行政部门的关系,是办学人的必修课。处理不好关系,就可能栽跟头,吃苦头。比如,在批招生计划、民办学校年检等过程中,都可能遭遇人为的障碍设置。不要小看一个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股长,他们手中的那一点点权力都可能左右你的发展,掌握着民办学校的命运。3.社会认可难。社会总是在不经意间对民办教育怀有偏见。其实,民办教育所做出的贡献,不止是民间资本积累的巨额数字,不止是为缓解入学矛盾提供的学位,还有民间智慧的充分释放。30多年来,有多少孩子的教育是在民办学校完成的,有多少创新成果产生自民办学校,有多少家长择校的痛点是民办学校解决的。所以,我想说:那些试图唱衰民办教育的人是不道德的!为什么说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贡献认识不足呢?比如,农村民办学校的存在显然打了当地公办学校的脸,这类学校的存在,是家长用脚投票的结果。与公办学校一样,那些位于乡村的民办学校同样承担着义务教育的责任。他们可能规模不大,但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一定不比当地的公办学校差,否则他们不可能有生存的空间。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教育开始整体塌陷。在不少地方,乡村教育最后的防线是靠民办学校在守护。这些处在农村的民办学校是弱势的平方。据我观察,今天依然“活着”的民办村校,其发展已越发艰难,举步维艰。他们通常缺资金,办学条件薄弱,招聘教师越来越难,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优秀教师,转眼就会远走高飞。他们的空间一直被挤压,但有苦难言。“活着的迫切”使他们不得不匍匐前行。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40%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