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油Link专栏《石油战略与战术》 | 朱润民:战略前瞻性是企业的命脉

2016-07-26 朱润民 石油Link
石油Link邀请专栏作者

石油Link诚邀油气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入驻石油Link微信平台成为专栏作者,与十万行业精英分享。有意向者请联系Link君。

link君微信:link0214

邮箱:link@ipetrolink.com


石油Link专栏 | 《石油战略与战术》,由朱润民先生执笔,此文为本专栏第一篇,将持续更新

文 | 朱润民  石油Link专栏作者,石油经济研究者


“战略”一词源于军事,但没有止于军事。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战略”对于企业管理与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尔·罗斯(Joel Ross)和迈克尔·卡米(Michael Kami)提出:“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只会在原地转圈,也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更具体地说,战略前瞻性是企业的命脉,缺乏前瞻性的战略,犹如脱离实际的理论,对实践不可能有任何有利的指导作用,只能算是空谈战略,无任何益处,反而会贻误有利时机、落入对手的陷阱。

在石油行业,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在应对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方面需要有更强的战略前瞻性,否则,很难逃脱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

 

战略前瞻性缺失的危害:

可能不只是发展问题,甚至会危及生存

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或许可以用利润的多少和盈亏来做出简单的衡量。但是,战略前瞻性缺失可能危害的不只是发展问题,甚至可能是一个危及企业生存与否的问题

壳牌(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龙(Chevron)、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石化股份、中国海油股份等六家公司是世界石油行业的巨头。从这六大巨头2013~2015年的动用资本回报率(ROCA)的变化情况即可见(如图1所示)。

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行的过程中,能够避免价格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只是由于受到资产结构、地域以及国家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受到冲击的程度会有些差异。

无独有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计划上市。

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拟出售部分股权,此种情形与过去很多年沙特政府、俄罗斯政府强力紧握石油资源的“权杖”迥然不同,也与厄瓜多尔、阿根廷等国家曾经强力推进石油合同变更、石油资产国有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诚然,在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行并低位运行的大形势下,国际石油跨国巨头和国家石油公司面临的可能只是停留在“好”与“不好”的层面上,只是一个发展问题,不会危及到生存。

但是,很多中小型的独立石油公司却不然,他们面临的可能不仅仅是发展层面的问题,而是一场“生死劫”。

据美国咨询公司加文/索尔蒙内赛(Gavin/Solmonese)统计,2015年美国至少有67家油气公司申请破产,远远高于高油价时期的4~5倍;2016年2月,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Deloitte)的报告称,基于对全球500家公开上市油气公司的分析研究,他们认为约有三分之一的公司面临破产风险。

2014年12月,西班牙石油公司Repsol宣布以全现金并承担债务的方式收购公开上市的加拿大第五大石油公司Talisman;2015年4月,曾经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排名15的英国天然气巨头BG被壳牌(Shell)以股票加现金的方式兼并。

这些被兼并收购的公司曾经是行业关注的对象,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实力,但终究未能经受住国际原油价格下挫带来的冲击。

究其根源,无不与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时期盲目过度扩张积累的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有关,不能说不是一个战略前瞻性缺失问题。

 

战略前瞻性的基础:

客观认识国际原油价格变化

一个半多世纪的现代石油工业史,本身就是一部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史(如图1所示),也是一部国际原油价格变化主导的行业兼并、收购史,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其影响和作用截然不同,需要予以的关注程度也必然不同。

1短期价格剧烈波动

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是大宗商品中价格波动最剧烈的(如图2所示)。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使人们很难从中发现其内在规律性并进而对未来走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远的不说,就说2004~2014年,这一时长基本相当于甚至还不到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半个周期。2004年是国际原油价格进入新一轮周期的起步时间,但当时极少有人相信国际原油价格会从40美元/桶附近持续上涨数年;而2007年、2011~2013年,却与2004年的情形截然相反,又极少有人相信国际原油价格会跌破60美元/桶、甚至90美元/桶;而如今,石油行业“末日论”又开始发声,大有兴起之势。

本质上,这都是思维惰性引起的思维定势的必然结果,人们总是更愿意将眼光放在眼前或者3年、5年、至多10年的时限内,而不去分析研究20年、30年乃至全部历史时期的走势。

过度重视眼前和短时间的景象与效益,是石油行业很多企业缺乏战略前瞻性的重要原因。


2中期价格变化具有显著的周期性

这种周期性,是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重要规律性,也是影响行业内企业投资回报的主要因素。

一个石油项目,从进入勘探开始,经历数年的勘探之后,由于勘探成功率仅有百分之二、三十,百分之七、八十的勘探投资会无果而终。

成功发现商业储量的,进入开发建设阶段又要经历数年之后才能形成有效的产能供给,通过原油销售回收投资并获得投资收益,直至项目终结。

也就是说,一个石油项目,从勘探到开发再到生产并终结,至少历时十年,也可能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这基本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20~30年一个周期相当。

认清和把握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中期周期性,有利于企业正确决策在什么时点加大投资、加速扩张以及在什么时点缩减投资、收缩规模,是石油企业规避国际原油价格变化风险的基础条件,对于石油企业制订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与规划至关重要

3长期价格呈趋势性上涨

从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看,国际原油价格呈趋势性上涨。

尽管经济学领域应用所谓的“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共同构成价格体系两大计量方式)计算的结果显示,现代石油工业形成初期的国际原油价格峰值至今尚未被有效突破(如图1所示)。

但在现实中,“实际价格”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太多的关联,并不在生产经营活动收支、盈亏中反映,无需考虑,需要予以关注的应该是名义价格及其影响。

对于一个呈趋势性上涨的价格走势,体现更多的是行业发展前景、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从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规律角度分析,石油行业已进入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当前正处于这一时期的周期性低迷阶段,离“末日”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战略前瞻性的效果:

国际石油巨头似略胜一筹

在军事上,“战略”往往是最高机密,很隐秘,很难被窥探出。但是,在经济领域,国际石油巨头的“战略”往往渗透在生产经营活动之中。

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年中国际原油价格冲高回落之前,包括上述壳牌(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龙(Chevron)三巨头在内的欧美跨国石油巨头,在行业内的兼并收购扩张活动此起彼伏。而包括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石化股份、中国海油股份在内的亚洲石油公司鲜有大的兼并收购活动。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在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前,欧美跨国石油巨头并没有前瞻性地预测到国际原油价格在2008年年中的冲顶回落。

但是,在2008年这一轮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欧美跨国石油巨头迅速转向,进行所谓的战略性资产优化剥离,借美联储货币宽松政策、中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推动国际原油价格重返高位之机,大量出售油气资产(如图4所示),虽然收缩了规模(如图5所示),但回笼了资金、获得了超额收益。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中国石油公司在内的亚洲石油公司在2008~2014年间共计从欧美跨国石油巨头手中收购了不少于2000亿美元的资产,而中国公司在1500亿美元以上。而单单上述壳牌(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龙(Chevron)三巨头在2008~2014年间通过出售资产和权益总计获得100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

尽管欧美跨国石油巨头没有预测到2008年的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拐点”,但是,他们在危机真实发生之后的认识领先于亚洲石油公司,他们认识到经济危机一旦来临,货币政策只能缓解一时,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

也就是这种认识,使他们在战略前瞻性方面比亚州石油公司略胜一筹、先行一步,为他们在这一轮国际原油价格中期低位运行期间实现低成本兼并收购扩张奠定了基础。

只有在战略前瞻性方面领先一步,才能提前谋划、充分布局,才能在正确的时刻做正确的事,在兼并收购的有利时机实现低成本扩张,在资产出售的有利时机实现高价剥离资产获取超额回报,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甚至跨越式发展。

战略前瞻性既包括技术的前瞻性,也包括经济的前瞻性,二者需要有机融合,任何脱离开技术和经济的战略均难免落入华而不是、空谈战略的陷阱。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石油Link 

一个专业有态度的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